APP下载

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

2017-01-14陈志港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农业畜牧局4574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雏鸭浆膜氏杆菌

陈志港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农业畜牧局 457400)

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

陈志港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农业畜牧局 45740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感染鸭疫里氏杆菌后引起的以浆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慢性传染病;本病以感染雏鸭为主,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心膜、胸膜、腹膜和脑膜纤维素性渗出是本病的主要剖检病变;诊断本病时必须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方案确诊;防治本病需要在发病日龄阶段使用敏感抗生素提前预防的办法,效果显著,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管理,避免鸭群出现大应激,给予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等,才能将本病的发病概率降至最低。

鸭;传染;浆膜炎;里氏杆菌;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感染鸭疫里氏杆菌后引发的一种以浆膜炎症为主要病变特征的急慢性传染病。由于鸭感染里氏杆菌后,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高,对养殖户损失较大,笔者在此借本文就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病原简介

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短小杆菌,不会产生芽孢,无鞭毛,不运动,动物分离菌株采用瑞氏染色法染色后镜下观察呈两端着色。本菌对培养条件要求苛刻,普通营养琼脂无法生长,必须在巧克力琼脂或胰蛋白胨琼脂上才能将其分离,培养过程需要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无二氧化碳条件下几乎不生长或生长十分缓慢。本菌分离后需要及时将其扩增并做成冻干粉才长期保存,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固体斜面培养基无法长期保存,一般不超过4d便会死亡。

2 本病简介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月龄以内的雏鸭群易暴发本病,尤其是14~21d的雏鸭发病率最高。水平传播是本病的主要扩散方式,一般病原可通过裸露皮肤的伤口和呼吸道黏膜部位感染。病毒感染后可进入血流而达到全身,在胸腹腔的浆膜部位定植、扩增和繁殖,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后便与其发生免疫作用,导致浆膜部位出现炎性反应,尤其是心膜、胸膜、气囊和腹膜表现最为严重。除了鸭之外,其他鸟类动物如雏鹅、火鸡、鹌鹑等也能感染,但临床表现不如鸭剧烈,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

3 临床表现

雏鸭感染病原后先表现采食量下降,体温上升,畏寒怕冷,经常缩颈,不愿走动,粪便呈黄绿色且不成形,眼眶有大量分泌物,随着病程的延长开始出现神经症状,全身不自主抽搐,站立不稳,原地打转或倒走,尾部不断摇动,最终角弓反张而死。2周到一月龄的鸭表现最为明显,其他日龄鸭感染后耐过的几率较大,病程延长,但部分鸭仍会出现神经症状,神经症状的出现会直接影响鸭的采食,造成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严重下降。

4 剖检变化

本病的视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浆膜上,剖检可见胸腹腔内的大部分浆膜出现浑浊、增厚,纤维素性渗出严重,尤其是在心脏和肝脏周围,可明显看到被一层厚厚的膜包裹,感染时间短的鸭覆盖薄膜均匀透亮,易揭起,不易破,病程长的鸭浆膜可呈现黄色增厚,局部甚至有干酪样病灶,气囊浑浊不清晰,整个腹腔呈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病症。神经症状严重的病鸭脑膜部位也会出现纤维素性渗出。

5 本病的诊断

要想对本病进行确诊必须要采用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临床诊治主要是通过看症状和剖检变化进行初步诊断,但由于鸭的大肠杆菌菌血症、沙门氏菌病和衣原体病也有类似病理变化,故容易混淆,需要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由于本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短小杆菌,刚从组织中抹片观察时为两端着色的短小杆菌,因此,可通过镜下观察确认,再将病料于巧克力琼脂或胰蛋白胨琼脂上划线分离,通过菌落观察确认,本菌呈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菌落突起直径在1.0~1.5mm的菌落,又由于本菌很少能发酵糖类物质,且不产生吲哚,三糖铁培养基上不生成黑色沉淀,硝酸盐还原成阴性,通过这些生化特征可进一步确诊。除此之外,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可更为准确的诊断本病。本病血清型较多,血清免疫检测法往往难以推广。

6 本病的防治

鸭疫里氏杆菌属于细菌病,防治本病的办法主要采用抗生素,临床上暴发本病时可使用复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盐酸头孢噻呋、红霉素等进行治疗,一般都很敏感,但对疾病后期治疗效果很差,尤其是神经症状出现后基本无治愈可能,只能将鸭淘汰处理。

由于血清型较多,资料显示大约有20种左右,目前疫苗使用还不能普及,当下市场疫苗以灭活的油乳苗和铝胶苗为主,在国外有喷雾使用弱毒活疫苗的例子,但由于管理模式不同,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我国很少使用此方法。另外,饲养密度过大、鸭舍通风量不足、日间温湿度变化大和各种大应激因素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临床上一定要做好相对应的管理工作,将本病的发生降至最低,同时还应保证雏鸭阶段的全价饲料的供给,不能造成营养缺乏。

7 讨论

鸭疫里氏杆菌是养鸭过程中的常见细菌病,很多养鸭场都曾暴发过本病,由于感染后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故基层很多养殖场在鸭2~4周龄会使用抗生素协助其平稳度过这个阶段,常见使用的是头孢类抗生素的液体制剂,将药物和疫苗混合在一块,两针合一针一齐注射,即减小应激又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猜你喜欢

雏鸭浆膜氏杆菌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
CT浆膜高强化征鉴别诊断T3期与T4a期胃癌
胃癌浆膜外侵犯CT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