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消化道疾病防治

2017-01-14刘清江苏省靖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214500郑萍江苏省靖江市马桥畜牧兽医站2145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消化道日龄仔猪

刘清 (江苏省靖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14500)郑萍 (江苏省靖江市马桥畜牧兽医站 214500)

猪消化道疾病防治

刘清 (江苏省靖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14500)郑萍 (江苏省靖江市马桥畜牧兽医站 214500)

根据临床实践摸索总结出猪消化道疾病的一般性特点,制定更加优化的预防控制与治疗方案,显著提高本病综合防治效果,为生猪规模养殖保驾护航。

猪;消化道疾病;致病因素;综合防治;治愈率

1 猪消化道疾病临床特点

本病多数表现为便秘、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等,偶见呕吐伴剧烈腹泻、血便等;30日龄以内低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 (50%以上)、症状最为明显,育成期以后的猪具有一定抵抗力,多数由急性转为慢性病征,或呈慢性、消耗性病征,机体逐渐脱水、消瘦及贫血,免疫力随之下降,病死率相对较小 (30%以内)。由于致病机理、病畜体况 (个体差异)、饲养条件等不同,本病又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具体总结为。

1.1 细菌性肠炎

代表症: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等),所排粪便多呈糊状、粥状,粪便相对于腹泻综合征较为黏稠,颜色异常 (灰白色、灰黄色、黄绿色不等),偶见血性湿热下痢,一般较少出现呕吐。本病以30~40日龄以内仔猪较为高发,温差大幅波动、偏低温、饮食源不洁是最直接的诱导发病因素。

1.2 病毒性肠炎

代表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猪肠病毒病、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等,多呈急性发病,发病与低温应激、饮食源污染、环境条件恶化密切相关;本病典型症状表现为 “剧烈腹泻、大小便失禁、机体快速脱水、常伴呕吐症状”,低龄仔猪病死率高达50%以上,常因继发感染增多而致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

1.3 寄生虫性肠炎

致病原虫包括猪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类圆线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球虫、弓形虫等,可见发病猪机体逐渐消瘦、被毛粗乱逆立、饮食欲不良,所排粪便有时可见成虫虫体、虫卵或节片,有时病原虫可致肠道出血而排出带血稀便。

1.4 应激性腹泻

多见于新生仔猪,常因外界环境温差波动过大 (短时间内超过7℃)、偏低温超过机体耐受值、腹部受凉等以及运输、转群、换料、疫苗接种、热应激等均能引起猪即时性腹泻 (应激性腹泻)。

1.5 营养性腹泻

主要是由于饲料营养供应失衡,包括任猪暴饮暴食、采食含高油脂饲料、更换高蛋白型饲料、过食不易消化的饲料等会引发胃肠生理代谢紊乱,进而出现即时性腹泻。本病的致病靶器官主见于胃肠道,病畜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饮食欲时好时坏或完全废食,所排粪便带消化不全之腥臭味;病程较长、继发或并发感染严重的病例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表皮黏膜损伤,比如炎性水肿、出血、黏膜坏死及脱落等,病程中后期常见下痢、血痢、剧烈腹泻等,便秘时则常见粪球表面附着乳胶状、白色至灰白色脱落表皮黏膜组织。

2 致病因素

2.1 病原性

多由各种传染性原发病演变而来,比如动物感染相关病毒、细菌、寄生虫病等。

2.2 营养性

暴饮暴食、饥饱不均、对饲料中蛋白及其他添加物不适应等可诱导发病;饲料中矿微、维生素、粗蛋白、膳食纤维等必需营养物质搭配不当或长期缺乏,可引发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病理变化。

2.3 应激性

最常见的就是初春、秋冬季低温应激状态下仔猪产生腹泻综合征;猪在超低温或超高温状态下均可产生不良应激反应,胃肠道营养代谢机能发生暂时性紊乱并引发腹泻或便秘。

3 综合防治

3.1 重点病种疫苗免疫

为降低消化道疾病的致死率,几种高危害性、重大动物疫病必须仰仗于疫苗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保护,比如猪瘟(必免,母畜空怀期接种弱毒苗、仔畜适时接种弱毒苗或猪瘟脾淋苗)、猪细小病毒病 (计划免疫,空怀期母畜接种PPV活疫苗使仔畜产生母源抗体保护力)、猪传染性胃肠炎(计划免疫,母畜早期接种灭活苗、仔畜适时接种病毒灭火苗)、猪流行性腹泻 (计划免疫,母畜空怀期接种弱毒疫苗)、仔猪副伤寒 (计划免疫,断奶后口服弱毒动干苗)、仔猪黄白痢疫苗预防效果不佳。

3.2 良性环境控制

为保护本病重点易感对象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消除不良环境应激因素是一大关键。一是初春、秋冬季大幅降温时节应主动采取有效的增温保暖措施,1~7日龄新生仔猪舍温度控制于28~30℃、相对湿度65~70%;8~15日龄仔猪舍温控制于25~28℃、相对湿度65~70%;16日龄以后仔猪机体体温调节系统逐渐建立健全,此时可循序渐进降温,只要保证转入保育舍前温度不低于20℃,一般对其生长及健康影响不大;妊娠母猪适宜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60~65%。二是现代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猪舍内每日粪尿排放量较大,必须及时清除、抓好保洁消毒,防止滋生多量病原体 (细菌、病原菌、寄生虫)及产生有害气体,进而诱导健康猪发病。三是定期巡查猪舍,一旦发现高温高湿、刺激性气味等要及时采取纵向通风或定时打开门窗散热、排湿,以维持猪舍内相宜的温湿度指标及空气质量,最大化减少发病。四是随猪生长发育,个体增大后可能产生过度拥挤的现象,应视具体情况合理限密,按照 “同窝组群”、“日龄、品种、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原则组群,以不发生拥挤、抢食、强凌弱、打斗等现象为宜,尽量减少与不同栏猪群的接触频度,从而减低本病感染发病率。

3.3 合理保健预防

结合近年生猪规模化养殖实践验证,规模猪场善于利用各种保健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本病发病率。

(1)净化措施,主要针对细菌性传染病,比如仔猪黄白痢、仔猪副伤寒等,于3~7日龄左右可视情况需要促使仔猪口服敏感抗菌素制剂 (首选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可溶阿莫西林),遵药物使用说明1~2剂/d,连喂3d,可取到净化内外源性病原菌的作用,保健预防效果较好。(2)针对商品猪群、种猪群,笔者推荐采用 “复方抗病毒散剂 (含黄芪多糖、人身皂苷、青蒿素、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效因子等)拌料添加 (0.2~0.5%)”,连续投喂7~15d,早晚各1次,伴下痢或腹泻症状者,需同时混饮复方电解多维 (含动物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微、能量物质等)或补液盐,本方对防治猪四季消化道疾病及呼吸道疾病均有良效。(3)推行福利化养殖即满足猪群必要的光照 (自然阳光照射、人工补光)与适量运动,任猪自由采食天然食品 (瓜果蔬菜、新鲜牧草等),为猪群播放舒缓音乐,为幼畜提供娱乐玩具,实施 “四定”管理 (定人、定时、定点、定量喂料及保洁消毒)等,这些人性化的动物福利饲管措施能有效改善和增进猪的消化力和食欲、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猪取到良好的保健防病作用。

3.4 实施精细化饲喂管理

饲养全程需要科学选择与使用不同配方的全价日粮,原则是根据当前猪的生长日龄阶段、生产功用 (肉用、种用)等优化饲料配方,确保适应和满足猪当前的正常营养需求。主要是确保蛋白、维生素、矿微、氨基酸等能量物质全价且配比合理,且喂量控制要得当,注意防止生长旺盛期仔猪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哺乳仔猪断奶初期应适当限料,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多次喂料 (4~5次/d)原则,这样可减少消化不良性腹泻;保证全天不间断供给清洁饮水 (符合安全饮用水标准)、维系机体正常、良性生理代谢机能;禁止投喂不洁饮食源,包括已发生霉变或隔夜、可能被污染的饮食源等。

3.5 治疗

本病的治则为 “抗病毒、抗菌、强免疫力、防脱水、对症控制继发感染”。推荐处方:(1)重症不食治疗,黄芪多糖注射液 (0.2ml/kg)+穿心莲注射液 (0.1~0.2ml/kg)+敏感抗菌素 (头孢噻呋钠或氨苄西林钠,0.1g/kg),混合肌注,1~2剂/d,连注3d;若腹泻严重者必须配合口服 (灌服、混饮)补液盐或复方电解多维液,防止严重脱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是提高治愈率的一大关键;针对性采取止呕 (胃复安、口服)、缓解自体酸中毒 (静注碳酸氢钠液)、抗惊厥 (肌注氯丙嗪)、抗心衰等可有效提高本病治愈率。(2)整群防治,对于轻症、尚有食欲的发病猪或原发病舍猪群可采取整群药物防治策略,推荐实用方剂:“黄芪多糖 (原粉/颗粒)+可溶阿莫西林+补液盐或复方电解多维”混饮,2剂/d,分早、晚各喂1次,连喂3~7d。

刘清 (1976.1.18-),男,汉族,江苏省靖江市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消化道日龄仔猪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