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梭菌性肠炎防治

2017-01-14李建卫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荚膜产气梭菌

李建卫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农业畜牧局457400)

猪梭菌性肠炎防治

李建卫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农业畜牧局457400)

猪梭菌性肠炎是猪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后引发的一种以肠毒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本病对仔猪影响较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血痢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剖检可见小肠段肠黏膜脱落、坏死、出血;管理不善是本病的主要诱因,仔猪大部分都是通过污染的母猪乳房感染;临床初诊结合实验室毒素、菌株检查可准确诊断本病;保持母猪腹部清洁和产前免疫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猪;梭菌;肠炎;血痢;防治

梭菌性肠炎是猪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发生的一种肠毒血症,临床上主要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主要危害仔猪,具有高度致死性。下面就本病的防治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作个交流。

1 C型产气荚膜梭菌简介

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临床上常见有A、B、C、D、E和F6种型,猪梭菌性肠炎为C型梭菌的感染。本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的梭形菌体,培养时严格厌氧,液体扩增需要用灭菌石蜡油封住培养基液面才能良好生长,菌体外面有荚膜,不运动,可产生芽孢,芽孢对外界抵抗力非常强,即使高温煮沸也需要10min以上才能杀死。本菌感染猪后可在肠道内快速生长繁殖,并产生α和β两种毒素,β毒素毒性非常强,可直接导致肠毒血症,对肠黏膜细胞也具有强的致死作用。除了猪之外,本菌还可以感染兔、鸡、牛、羊等畜禽。

2 猪梭菌性肠炎病

本病经常发生于仔猪,成年猪也能发生,但不如仔猪表现严重。出生后一周龄以内的猪很容易感染,同一窝猪通常整窝发病,病死率因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差异较大,一般在10~80%之间。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母猪带菌和管理不善是造成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母猪作为成年猪感染后一般不发病或症状较轻,产仔后,由于饲养卫生条件差,母猪乳房被地面或粪板上的粪便污染,仔猪在哺乳后通过口腔感染。仔猪感染后病菌可进入空肠部位并快速繁殖,入侵肠黏膜上皮细胞,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大量代谢产物,β毒素便是其中一种,可使得肠道局部坏死,功能减退,对初乳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出现拉稀病症。

3 临床症状

猪感染后一般发病都比较急,短者可在1d之内发病,长者可达一周,仔猪表现血性下痢,并快速进入虚脱状态,病程稍长的猪粪便显褐色或灰黑色,不成形,粪中带有脱落的肠黏膜细胞和肠黏液,有时带有凝乳块,随着腹泻的持续,病猪很快衰竭,不愿活动,外表消瘦,肛门处常粘粪,发病猪经常被健康猪围攻,更是加速了其死亡。一般病程持续一周以上后死亡率降低,症状慢慢减轻,视为耐过,此时猪表现间歇性的腹泻,粪便逐渐变稠,也无血痢出现。但耐过的猪由于肠黏膜上皮细胞遭到毒素破坏,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造成障碍,后期生长发育缓慢,大部分成为僵猪。

4 病理变化

病猪剖检后常见小肠部位整个肠段呈暗红色,肠道中充满液体带血内容物,空肠部位肠壁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肠壁变薄,可暴露血管,病变肠段可延伸至回肠。大肠部位无明显病变但内容物充满血液和未消化的乳块,味道恶臭。肾脏出现缺血,呈灰白色,脾脏边缘有点状出血。部分严重的急性病猪还会出现腹水,腹水中也含有血液,可能是肠道穿孔后所致。

5 本病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特征和剖检变化可以对本病进行初步诊断。除此之外,结合实验室检测可进一步确诊,实验室检测可以从检测毒素和检测病菌两个方面着手。毒素检测可将病猪空肠内容物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离心沉淀1h,将上清液用0.22μm无菌滤膜过滤后腹腔注射小鼠,观察动物致病情况,如果小鼠死亡则表明有毒素存在。同时,将滤出物接种于厌氧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肝组织肉块,于37℃条件下培养,大约6h左右如果见到有大量气泡生成,则表明有本菌存在。

6 本病的防治

由于本病多为哺乳时通过污染的母猪乳头传染,在哺乳前需要用温消毒水对乳房局部清洗消毒,消毒水可选择0.1%的高锰酸钾水或0.5%的新洁尔灭溶液,同时一定要加强管理,确保哺乳期间母猪腹部的干净卫生。产床需要经常清洗消毒,有些散户需要将母猪饲养在通风、向阳处,保持地面干燥可大大降低本病的发病机率。

本病发病快、病程短,治疗时间很少,所以药物治疗效果大都不理想,如果猪场经常发生本病,需要在猪产后直接灌服抗生素提前预防。母猪怀孕期间可采用铝胶佐剂疫苗于产前一个月和0.5个月肌注免疫,提高血清抗体含量,抗体在产后可通过母源抗体的方式给予仔猪,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另外,对出生后的仔猪及时注射免疫血清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7 讨论

猪梭菌性肠炎是仔猪易发肠道疾病,我国随着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步伐的加快,饲养条件整体得到很大改善,饲养水平较之传统模式也有很大提高,发生本病的主要还是小规模养殖户,在基层调研走访时经常看到有些母猪整个腹部直接接触到潮湿肮脏的地面,乳房污染又直接导致地面上的细菌在哺乳时通过口腔进入仔猪体内,导致本病发生。希望广大养殖户能认清本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加强重要环节的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本病暴发的概率。

猜你喜欢

荚膜产气梭菌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甘肃省牛和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分析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加温加碱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量影响研究
Meso-mechanical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a penetration 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