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增强剂在猪病防控应用探索

2017-01-14闵文龙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动物防疫站215611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免疫能力介素猪病

闵文龙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动物防疫站 215611)

免疫增强剂在猪病防控应用探索

闵文龙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动物防疫站 215611)

在猪病防控中,免疫增强剂的应用较为重要,主要因为其可有效提高猪的疾病抵抗能力,在生猪身体中形成良好的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治疗生猪免疫低下的疾病,还能增强生猪的免疫能力,发挥免疫增强剂的药效。

免疫增强剂;猪病防控;应用措施

江苏张家港区域在生猪养殖中已经采取了免疫增强剂措施,可以应用生物制剂与化学制剂的药物开展免疫工作,根据生猪养殖特点与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统,减少生猪病害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免疫增强剂的分析,提出几点应用建议。

1 免疫增强剂分类

对于免疫增强剂而言,主要就是在非特异性改变、增强机体抗原特异性免疫中发挥辅助作用,可以将其称为免疫增强剂,也可以称为调节剂。当前,我国在免疫增强剂方面,已经研究超过100种成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类。

1.1 非特异性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1.2 免疫辅助剂类型

可以辅助疫苗抗原,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也是一种与抗原相互混合的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的身体健康性。

2 兽医常用免疫增强剂分析

目前,兽医在临床中常用的免疫增强剂为生化与化学制剂类型,可以有效提高生猪疾病防控能力,提高机体免疫效果,满足其实际生猪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 生化制剂类型

2.1.1 干扰素

干扰素免疫增强剂,在对生猪进行注射之后,可以在细胞中产生一种高活性且功能较多的糖蛋白,且干扰素具有一定的病毒感染与复制的干扰能力,可以减少生猪病毒感染等问题。干扰素主要分为:α、β、γ等,其中,α主要就是白细胞方面的干扰素,β主要就是纤维细胞方面的干扰因素,γ主要就是在病毒作用干扰下对T细胞产生影响的干扰素。β与α干扰素属于I型的物质,γ干扰素属于Ⅱ型的物质。干扰素免疫增强剂在生猪机体中,可以对DNA、RNA等进行合成与复制,有效避免各类病毒的扩散或是增殖,可以发挥光谱病毒抵抗作用。对于干扰素免疫增强剂而言,在实际使用期间可以明显增强T、B细胞的功能,形成大量的抗体。对于肿瘤细胞而言,可以抑制其增殖,且防止出现扩散现象,将肿瘤细胞性能改变,以此形成新的抗体,在对细胞进行识别的情况下,排斥肿瘤病毒细胞。在应用干扰素期间可以有效提高ADCC的相关效应,具有抗肿瘤功能[1]。

2.1.2 转移因子

此类免疫增强剂在实际注射的过程中属于淋巴因子体系,在机体中产生特异的淋巴细胞,对其进行冰冻与溶解,在反复流程中可以对细胞进行透析,产生低分子的多核甘酸,然后转移成为因子。其中,含有11个左右的氨基酸、3个RNA、3000左右的分子量,虽然没有抗原性,但具有特异性的功能。活性的转移因子不会被蛋白酶破坏,可以在55℃以下的环境生存,在-21℃的环境中可以保存5年左右。对于转移因子而言,其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能力较强,可以对病毒与真菌等细胞进行转移,达到一定的免疫作用。在对生猪进行转移因子的注射之后,3~11h就可以产生一定的效应,且可以维持半年到一年左右,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2]。

2.1.3 白细胞介素

此类免疫增强剂主要是活化单核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作用在淋巴细胞中,对各类信号进行传递,然后联系白细胞,产生相互作用的现象。对于细胞活化与分化而言,白细胞介素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白细胞介素在结合相关细胞之后可以产生连续性的作用,且增强免疫应答,如果与疫苗相互融合使用,可以有效增强其免疫成效,增强生猪的机体免疫能力,对于白细胞介素而言,主要包括:IL1、IL2、 LI3直到IL23为止[3]。

2.1.4 免疫核糖核酸

此类增强面以及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对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抗原刺激,产生一定的免疫信息。在对生猪注射免疫核糖核酸之后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抗体,对特异性免疫信息进行传递处理,使其作用于T、B细胞,产生拎包细胞抗体。此类增强剂自身并没有抗原性特征,也没有特异性特征,不会出现过敏或是毒性现象。不仅可以对免疫信息进行传递,还能将抗原结合在一起,形成超级抗原组织,在最大程度上增强生猪机体免疫能力。

2.1.5 胸腺肽

对于此类增强剂而言可以作用于中枢器官,分泌出多肽物质,具有免疫活性特点,将其成为胸腺激素。其中,胸腺肽与生成素等因子受到广泛应用,可以对T细胞等进行分化,在细胞增殖的情况下调节生猪的免疫能力[4]。

2.2 植物制剂类型

对于植物增强免疫制剂而言,主要是一些具有免疫功能的中草药,可以有效调节生猪机体免疫能力。主要包括黄芪中草药、人参中草药、红花中草药、当归中草药、穿心莲中草药、柴胡中草药等,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可以对生猪机体的免疫应答进行有效调节,形成组织再生体系,对于病毒与细菌等都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可有效提高免疫增强剂的使用成效。

2.3 化学制剂类型

对于免疫增强剂而言,化学性制剂主要为左旋咪唑,在注射此类制剂之后可以将淋巴细胞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使其在分化与增殖的过程中,将T类型的淋巴细胞转化成为致敏细胞,可以生成MAF等淋巴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化学免疫增强剂可以有效提高NK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且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5]。

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根据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优化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实践价值”符合“学生年龄可能性”符合“规定学习该材料的时数”等。[11]因此,视听说教学资源应适量、应适切和重实践。首先,所选资源的“视听”与“说”比例恰当,避免“只听不说”“只说不听”;其次,所选资源的主题应有关联性,即,听说资源互为补充;再次,所选资源应贴近时代,学生能学以致用。

3 免疫增强剂在猪病防控中的应用措施

在猪病防控中应用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机体的疾病抗性,需要在临床防控期间合理使用中药试剂与化学试剂等,在综合防控的情况下提高其临床效果。

3.1 保健预防中的应用措施

在保健预防过程中需要科学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生猪机体的免疫能力。

第一,在生猪初生1~4d左右,需要注射核糖核酸,剂量控制在0.3ml/头左右,同时,需要喂食嗜酸杆菌口服液等,剂量控制在1~2ml/头左右,增强生猪的免疫能力,合理预防仔猪细菌性腹泻疾病。

第二,在仔猪断奶之前的2d左右需要对其进行转移因子或是白细胞介素的注射,利用肌肉注射方式,剂量控制在1ml/头左右,可以有效预防断奶、饲料、营养与温度方面的刺激,避免出现腹泻等其他疾病。

第三,对于仔猪保健而言,养殖户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干扰素 (810g/t)、转移因子 (410g/t)、支原净 (160g/t)、强力霉素 (170g/t)、板蓝根 (900g/t),在混合处理的情况下,连续喂食7d左右。同时,可以在饮用水中添加葡萄糖粉(190g/t)、干扰素 (700g/t)、 溶菌酶 (400g/t), 连续喂食7d左右。保证可以提高疾病防控工作成效。

第四,对于母猪与育肥猪的保健而言,养殖户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富乐 (600g/t)、板蓝根粉 (1300g/t)、清开灵粉(1400g/t)、抗菌肽 (210g/t)在混合之后对其进行喂服,连续喂食7d左右,以此增强母猪与育肥猪的机体抗病能力[6]。

第五,对于病毒混合型感染的预防而言,养殖户需要在饲料中添加鱼腥草粉 (3000g/t)、干扰素 (900g/t)、溶菌酶(810g/t),连续喂食7d左右。

3.2 临床治疗措施

在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而言,养殖户需要做好治疗工作,发挥免疫增强剂的应用作用,提高生猪的实际免疫能力。

第一,对生猪注射板蓝根注射液,剂量为0.3ml/kg体重,配合干扰素2ml/50kg体重,转移因子2ml/50kg体重,在混合之后对其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d左右。同时,要对生猪注射头孢拉丁药物,剂量为5mg/kg体重,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d左右。

第二,对生猪进行当归多糖注射液的肌肉注射,剂量为0.2ml/kg体重,免疫核糖核酸2ml/50kg体重,然后与白细胞介素混合在一起,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d左右。同时,需要对生猪进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注射,剂量为4ml/kg体重,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d。

4 结语

在猪病防控工作中需要科学使用免疫增强剂,保证可以根据生猪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生物、化学形式的制剂,增强生猪的机体疾病抵抗能力,发挥现代化免疫药物的作用。

[1]王黎香.免疫增强剂在猪病防控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科技,2015(5):150.

[2]陈瑾,黄春娟,于晓明,等.PEDV亚单位疫苗免疫增强剂的筛选[J].华北农学报,2016,31(2):205-210.

[3]魏光河,杨鹏.3种免疫增强剂对猪瘟卵黄抗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14,50(9):35-37.

[4]孟帆,王娟萍,姚敬明,等.免疫增强剂对猪瘟疫苗细胞免疫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7):881-884.

[5]施伟领.猪用天然免疫增强类药物香菇多糖制剂的研发[D].浙江大学,2012.

[6]蔡碧玉.免疫增强剂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免疫能力介素猪病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探析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介素-37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浅析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铜和镉对草鱼肾脏中3种白细胞介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政工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数字化学习免疫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金龙胶囊对肝癌TACE后HBV—DNA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