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伪狂犬病防治

2017-01-14李晓利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毒力狂犬病

李晓利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农业畜牧局457400)

猪伪狂犬病防治

李晓利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农业畜牧局457400)

猪伪狂犬病是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毒株间毒力差异较大;本病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水平方式传播,也可以通过母子垂直传播;神经症状是本病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仔猪还表现呕吐、腹泻,母猪表现屡配不孕、流产、产弱仔等;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最佳途径,临床建议使用基因缺失苗;出生仔猪滴鼻免疫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猪;伪狂犬;预防;治疗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猪发病症状和狂犬病有些类似,故称 “伪狂犬”。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除了猪之外,其他动物也能感染,如牛、羊、犬、猫、貂和啮齿类动物等,但症状表现大相径庭,主要为发热、皮肤奇痒和脑脊髓炎的特征。近些年冬季流行的仔猪腹泻疾病,虽然很多猪场确认为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但伪狂犬病毒感染也是一个重要的病因,下面就本病的防治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病原特征

猪伪狂犬病毒为孢疹病毒,电镜下观察呈完整的球状,直径在150~180nm之间,外层有囊膜和纤突。病毒毒力受控于多个基因,gE、gD、gI和TK基因是已知探明的主控基因,将这些主控基因进行敲除或改变可使病毒的毒力丧失或降低,利用这个原理,我国农业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制备了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既保留了病毒的抗原性,又使其毒力降低,不对机体构成安全威胁,为我国防治猪伪狂犬病作了巨大贡献。

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毒株间毒力差异较大,对外界有一定抵抗力,自然状况下可存活一个月以上,但对消毒剂敏感,经常消毒的猪舍很少有本病的发生。本病的传播主要是由病毒携带猪引起,通过空气、公用器械、器具和工作人员的流动进行扩散,空气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此外,病猪的鼻黏膜分泌物、呕吐物、乳汁、精液等也可传播本病。

2 致病机理

呼吸道和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入侵后先是在扁桃体和咽喉部位定植并复制,待达到一定数量后开始出现3种扩散途径。第一种途径是经由呼吸道黏膜下行至肺部,再由肺部进入血液;第二种途径是病毒侵染嗅神经、三叉神经和吞咽神经并逐渐上移至中枢脑神经和脊神经部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神经症状出现;第三种途径是直接侵入血液,随血流达到全身组织器官。

尽管病毒可以进入血液造成病毒血症,但实际血液中病毒数量并不多,并以间歇性的形式出现,全身组织器官都能受到病毒感染,但唯独对神经组织亲和力较强,危害也最大,中枢神经受损后,信号通路受阻,神经调节紊乱,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

3 临床症状

自然状况下感染的猪潜伏期因猪个体差异短则2d,长的可达10d。仔猪感染后早期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严重腹泻和呕吐,呼吸困难。大部分猪都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全身发抖,四肢抽搐,无法正常站立,倒地后四肢划水,肌肉间歇性痉挛,对声音刺激敏感。

成年猪发生本病后症状较轻,前期病毒入侵在呼吸道粘膜和扁桃体时,可表现机体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发热通常一过性,很少有猪出现神经症状,一般3d左右症状可消失,不会引发死亡或其他病症。

本病对母猪影响较大,可造成流产、死产、木乃伊胎的情况,怀孕后期感染可产下活仔,但仔猪体质非常弱,出生后神经症状明显,如共济失调、四肢不自主划动,不断腹泻和呕吐等,一般都是整窝发病,发病后不超过3d即可死亡。感染的母猪生产性能下降,屡配不孕,返情率上升,造成较大损失。

4 病理变化

本病无特征性剖检病变,神经症状明显的猪可见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扁桃体发炎并有白色坏死点,肺部轻微水肿伴有小叶性肺炎。发生呕吐和腹泻的仔猪剖检后可见肠黏膜受损,大肠内容物稀薄,里面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组织学检查可见脑部呈现弥漫性非化脓性脑炎,神经胶质大量坏死,鼻黏膜、脾脏、淋巴结部位的淋巴细胞检查可发现病毒包涵体。

5 诊断和防治

通过临床症状表现和发病特征可初步诊断,实验室可通过血清中和实验、琼扩实验、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试验以及ELISA等免疫学方法进行病毒或抗体的测定来诊断本病,PCR等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可更为准确诊断。

防治本病可采取疫苗免疫的方法,目前本病的疫苗有基因缺失苗、弱毒苗和灭活苗等几种,但以基因缺失面市场普及率最高,防疫效果最好,使用最安全。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苗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基因工程苗,将病毒毒力基因进行敲除,使其毒力大减但又不影响病毒的免疫原性,临床防治效果理想,为我国防治本病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进行治疗,特别是神经症状已经表现比较剧烈的猪,几乎无治好的可能性。对于发病较轻,或处于潜伏期的猪可采用高免血清注射治疗,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可以对机体中的病毒进行识别并中和,在吞噬细胞作用下,通过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将病毒杀死并清除,大大降低猪群死亡率和发病率。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毒力狂犬病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
打败狂犬病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pLVPK毒力质粒的分布及与耐药的关系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
4株狂犬病毒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及脑组织病理学观察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