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中考文学名著命题的改进及思考

2017-01-13李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保尔名著命题

李健

某年江苏某市中考语文试卷的名著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的阅读情况,题目如下:

3.阅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4分)

保尔又问那女子:“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这正是他的眼睛。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①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谁?保尔认为她现在有什么缺点?

②什么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阴冷潮湿的工作环境使他染上了什么疾病?

这道题提供节选语段材料,设计了2道简答题,所赋分值为每题2分,分别从人物(冬妮娅)和故事情节(保尔筑路,保尔患上伤寒和肺炎)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的。诚然,名著人物和故事情节是名著的重要组成内容,该考!但是感觉还是采用选择题或者填空题来考比较好。同时,只要稍一分析题目,我们就会发现两道简答题除了第①题的“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谁?”这一问,其他三个小问题的回答都无法借助阅读理解从材料中得出。两道简答题只是静态地来考学生的名著知识积累,而不是动态地来考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因此这一名著阅读题的问题的设计与提供的节选材料脱节,缺少紧密联系,节选的部分只是个幌子,并不是真正从“阅读”的角度来考名著!

于是,笔者结合自己多次为期中、期末考试命题的经验,对这道试题进行了如下改进:

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二章节选部分,完成1—3题。

她好容易才认出这个像叫花子的人是保尔。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有洗了——保尔就这副模样站在她面前。只有那一双眼睛,还同从前一样,炯炯发光。正是他的眼睛。就是这个像流浪汉一样衣衫褴褛的小伙子,不久以前还是她热恋的人。

真是沧海桑田哪!

她最近结了婚,现在同丈夫一起到一个大城市去。她丈夫在那里的铁路管理局担任重要职务。真想不到,她竟会在这种情况下遇见少年时代的恋人。她甚至没好意思同他握手。

她的瓦西里会怎样想呢?保尔竟如此潦倒,真叫人心里不是滋味。看来,这个火夫一直没有什么长进,只能干个挖土的差事。

……

傍晚收工之后,人们都向车站走去。冬妮娅的丈夫抢在前面,到火车上去占位子。冬妮娅停下来,让工人们先过去。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冬妮娅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娅。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冬妮娅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你还是这么粗鲁!”

保尔把木锨往肩上一扛,迈开大步向前走去。走了几步,他才回答说:“说句不客气的话,图曼诺娃同志,我的粗鲁比起您的彬彬有礼来,要好得多。我的生活用不着担心,一切都正常。但是您的生活,却比我原来想象的还要糟。两年前你还好一些,还敢跟一个工人握手。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臭樟脑丸味。说实在的,我跟你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

1.节选部分对保尔的外貌描写非常精彩,试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3分)

2.节选部分叙述的是冬妮娅与保尔决裂后的第一次相遇,阅读后,我们可以感受到冬妮娅的心情是复杂的,请具体赏析。(3分)

3.通过节选部分冬妮娅和保尔的对话,我们看到保尔这个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屹立在我们面前。有读者说,保尔也是在与冬妮娅相爱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试结合节选部分及整部名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通过保尔破烂、肮脏的外貌描写,表现出了当时筑路生活的艰苦,筑路条件的恶劣(1分);同时与冬妮娅的穿着形成对比,反映出二人不同的人生追求(1分);更衬托出保尔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精神和不畏艰苦、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1分)。

2.①看到保尔肮脏、破烂的穿着和又苦又累的修路工作,用略带责备的语气说出“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之类的话语,表现出冬妮娅内心对保尔的怜惜,同时希望保尔能有良好的现状;②“保尔竟如此潦倒,真叫人心里不是滋味”一句,又能使我们理解出冬妮娅看到保尔的潦倒,为保尔的生活和工作现状而感到心酸;③“看来,这个火夫一直没有什么长进,只能干个挖土的差事”则是冬妮娅对保尔的失望;④“真想不到,她竟会在这种情况下遇见少年时代的恋人”一句写出了此次意外相遇让冬妮娅感到惊讶,她没想到与保尔的相遇是在此时这种境况下发生的;⑤当想到自己已经结婚,过着悠闲的生活,以及听到保尔说自己“酸臭”,进而联想到保尔曾经对自己的希望,在丈夫在场的时候与保尔相遇,冬妮娅是尴尬、羞愧的。(本题答出其中3点即可)

3. ①与冬妮娅的爱情萌发阶段,冬妮娅家的书不仅让保尔的知识得到增加,而且让保尔受到了加里波第的影响,思想有了很大转变,坚定了为穷人战斗的决心(1分);同时,保尔注重自己的仪表,变得不再粗野。(1分)

②与冬妮娅的爱情发展阶段,救助逃出的保尔并通知阿尔焦姆,与阿尔焦姆一起送保尔参加革命,使保尔在革命的队伍中得到快速成长。(1分)

③与冬妮娅的爱情决裂阶段,冬妮娅庸俗的小资意识和个人主义让保尔感到厌恶,保尔没有因感情再去改变自己,而是坚定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决心,一切以革命事业为重,这是保尔的思想和情感上的成熟。(1分)

三道试题如此设计的意图是:节选名著精彩语段,将名著阅读当做真正的教学内容与考查内容,推进名著“真”阅读、“真”考查,让考试真正有效地导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行为、体验,而不只是简单地导向学生对名著常识的识记积累。

具体来说,改进后的第1题命题导向了学生实际的阅读行为、体验,从名著作品的艺术手法这一角度进行深度考查,要求学生结合选段的具体内容来理解选段对保尔的外貌进行精彩描写的作用,以此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第2题是依据《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实施建议来设计的,冬妮娅婚后与保尔相遇这一情节相当精彩,尤其是借助于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对冬妮娅的的心理刻画尤为传神。此题就是重点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对冬妮娅的多种描写感受冬妮娅此时的内心世界,以此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评价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否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感悟和体验,以鼓励学生阅读名著时能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第3题要求学生分析理解保尔与冬妮娅的相爱情节在保尔成长中的作用,目的是为了重点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综合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体验的表达,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三个题目的难易也是有梯度的,有利于体现考试的选拔功能。

关于赋分方面,由4分增加到10分,似乎分值有点高,但是有的省市名著阅读的考查只命制了一道题,对比许多省市中考名著题的赋分来看,10分也是合适的。更何况《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三年课外阅读量为260万字,这相当于苏教版6册语文课本约100万总字数的2.6倍,满分150分的试卷,名著阅读题赋分10分确实是不高的。

在板块归属上,由于本题是采用节选名著材料来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感悟、体验,所以这一名著阅读题调整到该试卷的第二部分的“理解与表达”板块,如此才比较科学合理。

个人认为,改进后的试题较之于原题,从考试选拔功能到考查内容,从名著常识的积累到阅读理解能力的体现等角度,都有了较大的改观,更接近了名著阅读的考查本质。

中考名著阅读题是名著阅读教与学的指挥棒,名著阅读题考什么、怎样考,对名著阅读教学必然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那么命制出什么样的中考名著阅读题才能对名著阅读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判断:

一、命题理念上,考查的是名著阅读而不仅仅是阅读的名著。名著阅读,在理念认识上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阅读的名著,这一方面的内容名著常识、概况,包括书名、作者、人物、故事情节等;二是名著的阅读,这一方面的内容指的是学生对名著进行阅读后的感悟、体验,即考查学生对名著的形象、情感、语言的鉴赏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评价建议”中则建议“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所以,中考名著阅读题应该重点从考查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中对名著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个理念角度来命制,而不应该只是从出于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概况的积累的理念角度来命制。

二、命题目的上,落实《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坚持导向真读真考。从命题目的上说,中考名著阅读题的命制必须采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评价建议”,加强对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水平的考查,以此落实《课标》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且,只有从落实《课标》目标要求的目的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和他们的个性化体验,才能引导他们真读名著,因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真阅读才能培养出其对文学名著的领悟、体验能力。如此,教师就不会以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不会以自己的感悟来取代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也不会用两三节课对课本节选部分进行讲解来取代学生用一学期的时间来对整本名著进行阅读,更不会从作者简介、内容概括、人物性格、艺术特点和阅读感受等几个方面归纳整理,来浓缩成一份“名著导读”让学生迎考。

三、命题形式上,再现原著精彩片段,深入名著阅读本质。名著阅读,重点在阅读,所以名著阅读题的命制应该尽可能不抛开原著文本,尽量让原著精彩片段在试题中再现,并确保解题的关键来自文段。同时,力求做到让原著精彩片段成为一个切入口,通过部分试题延伸到整部名著,如此才能深入到名著阅读本质——鉴赏整部名著,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填空题、选择题这样的题型难以实现的。

对于名著常识的考查则建议采用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这样考查的名著面能够更广,涉及到的名著能更多,也更能引导学生真正去阅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篇目。

四、命题板块上,依据内容区别对待,确定科学合理的归属。对名著概况和常识的考查,因为是阅读积累部分,放在类似“积累运用”板块中比较科学合理。对于采用节选语段的形式来考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感悟和体验,那么就应该把考查的试题放在类似“理解与感悟”这样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板块中,以侧重考查学生的对名著的阅读、理解和体验;甚至,可以专门设置“名著阅读”板块,这样更能突出名著阅读这一教学内容,对名著阅读教学也更能起到良好的显性导向作用。

总之,怎样进行中考名著阅读的命题, 对于中考语文命题者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只有依照《课标》要求,树立科学正确的命题理念,不断改进命题策略和命题水平,才能够使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文本,深入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实现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

猜你喜欢

保尔名著命题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奈保尔
金鱼接过了糖果的爱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两个关键人物对奈保尔创作的影响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