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我不存,自信焉附

2017-01-13洪卫华

环球时报 2017-01-13
关键词:烟囱圣诞老人家庭作业

洪卫华

如果你的孩子尚处义务教育阶段,就一定有在微信家长群里听候老师“发号施令”的经历。我有位朋友,孩子在上海某公立小学读二年级。他告诉我,去年圣诞节时,他就接到语文老师一道指令:请孩子写一封信给圣诞老人,向他表达心愿,要求各位家长予以配合。

何为配合?就是以圣诞老人的名义满足孩子在信中表达的心愿。读者可以自行脑补:痴心父母们背着孩子逛遍商场,买来孩子心仪的礼物,然后在圣诞节清晨悄悄放在孩子枕边。待孩子醒来,惊喜地看到枕边的礼物时,你还得继续配合着编瞎话:圣诞老人来的时候,你睡着了,他不让我们吵醒你。

事实上,在时下的中国大城市,圣诞老人形象无处不在。这是基督教对我们这个素有无神论传统的国家最“暖意”的馈赠。想来也是,对于一个刚二年级的7岁孩子来说,又有什么理由不满怀纯真地接受他从烟囱里塞进的礼物呢?笔者又了解了一下,这个由谎言装点的“宗教嘉年华”,居然出现在上海好几家公立小学的家庭作业中。

我的朋友向我诉苦:是我孩子去学校受教育,又不是我受教育,凭什么要求我“配合”?《教育法》第十七条写得清楚:学制系统内的教育形式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国务院又没规定要让孩子去给圣诞老人写信要礼物?况且,我们家都是佛教徒。

是啊,作为家长,你的确没有“配合”的义务,但学校老师有给分的权力,看着其他孩子的家长都完成了,你不配合,老师立马给你孩子好看。对于要求进步的家长来说,孩子的老师就是上帝。

是啊,国务院没有规定孩子必须给圣诞老人写信要礼物,但学校规定了,这叫创新教育形式。虽然超纲,但这点小事国务院管得过来吗?

是啊,你家不信基督教,但你得信圣诞老人,他一身大红坐着鹿拉雪橇往你家烟囱里塞礼物,又洋气又有爱。不像小兵张嘎往人烟囱里堵稻草,多不讨喜。两厢一比,谁进步谁落伍,不用“上帝视角”,胖墩儿用嘎子送他的木头手枪都能想明白。

其实,以圣诞老人为LOGO的圣诞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习焉不察的一部分。你真要拧巴,学那几个联名倡议抵制圣诞节的博士,马上一波普世价值扑面而来:狭隘民族主义啊、闭关锁国心态啊、哗众取宠的自我炒作啊……最不济的是损你一句:你连圣诞老人都怕,你的文化自信哪里去了?

文化自信哪里去了?被冷不丁一问,还真答不上来。像我或我朋友那样小时候没过过圣诞节的,自然没文化,咋会有自信?我们只会傻傻地暗自琢磨,文化自信也不等于门户洞开啊?对于倾倒在我们生活里的舶来品,物质的精神的,又有谁敢站在文化坚守的立场上说个“不”?你若不识相地说什么“我们的传统”,鄙夷的目光瞬间投射过来。

关于圣诞老人的家庭作业,自是不敢置喙一评了。君不见,两年前上教版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一口气删掉了《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等八首古诗。但真有那么多优秀的西方文明成果来填补此等空缺?或许未等你发问,“散装英语”已经劈头盖脸地砸来。你又能如何?

我不知道文化自信是否等于不分青红皂白地拿来,但传统沦丧、身体被掏空的文化肯定是迷失的文化。自我不存,自信焉附?▲

(作者是北京媒体人)

猜你喜欢

烟囱圣诞老人家庭作业
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体系的构建研究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找不到烟囱的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圣诞老人的一天
美国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