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2017-01-12杨正权林宜玉

考试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教学思考科学素养

杨正权 林宜玉

摘 要: 要想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学校、家长重知识传授,轻自主探究的思想。《科学》课程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因地制宜地开发《科学》课程素材资源,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加强对《科学》课程的重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科学课程 科学素养 教学思考

笔者于2015年6月从凯里学院物电学院物理学专业毕业后,考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新民小学从事《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几个月教学,以及对部分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调查研究发现,锦屏县农村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科学素养普遍较低,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老师没有注重自身的科学素养。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忽视,科教设施的缺乏及科技氛围的淡薄等,都限制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通过促使家长、学校改变陈旧观念,鼓励和支持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及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及未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从1995年开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政策和文件,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法普及法》第十四条明文规定:“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1]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学习的原动力。”[2]虽然相继颁布了各种政策和文件,但在偏僻的乡镇、农村并没有切切实实地落实好,也没有受到重视。通过分析,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课程教师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

现在民族地区农村科学课程师资的基本情况是中年教师多,年轻师资较少。因此,大多数教师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并不了解,对科学事物的接触不多,很多科学现象自己不能说清楚,更不能向学生做出科学的解答。教师不会使用科学仪器,科学实验就没法进行。教师的科学素养较低,无法做到以身作则,正确教导,再加上对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做到正确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还缺乏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意识,没有深刻领会到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性,以至于根本不重视关于这方面的发展与培养。由于地处偏远,信息交流滞后,对科技信息的接收较少,对于现今的科技教育没有深刻理解。家长认为孩子只需要读完学校所开的一般课程即可,只要会读书写字就可以,对于孩子们科学教育方面的发展不重视,不在乎,甚者不认同,认为是浪费精力、时间等,正是他们的这种看法与理解严重影响学生们科技教育的发展与培养。农村科学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的现状,农村的教学手段落后,教育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育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一张嘴的原始状态,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费劲,严重影响学生接受学习。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应让学生深入自然,贴近自然。此外,增强农村师资力量,农村的师资配备不合理、学科不全,农村教师学习和职称相对于县城要偏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乡村教师的工作量大,生活环境差。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教师是学生眼中的模板,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他们本身与外界接触就少,信息量很少,很多时候都是听老师介绍,按老师说的去做,同时对老师说的确信不疑。如果老师的科学素养不高,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缺少科学性,那么影响是不可想象的。老师要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科学的解答。要想教会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老师自身就要做好学科学、用科学的榜样。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很重要,这样教师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科教信息,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养成科学思想、科学做事的好习惯。

二、因地制宜地开发《科学》课程素材资源,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倡中小学教师开发课程,提倡校本课程开发,提倡大课程、小教学,因此新时代的科学课程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地因地制宜地开发《科学》课程素材资源,农村地区有很多科学课程资源,而且拥有一些独特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虽然农村小学科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不同的地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盲目使用其他地区的科学教学资源,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利用当地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教学资源,为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好基础。通过对本地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调查了解,充分挖掘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利用,可改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加深认识、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同时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情感,对促进他们技能的发展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都有好处。如“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活动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询问,了解随着工厂的大量兴建、植被的肆意破坏对当地的地形地貌造成哪些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对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学生通过参与调查,积极参与讨论,借助那些看得见、听得到的材料,便会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科学教师只要用心挖掘,就可以比较容易找出课本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这样,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了,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环境知识,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如上五年级科学课“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中“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时,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雨如何影响土地,然后可以充分结合我国的土地现状,让学生清楚了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给我国带来的危险,让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我国的土地资源。

三、引起各种教育力量对《科学》课程的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目前,部分学校、学生家长还认为科学课程是“副科”,平时教学期间个别教师向《科学》课程老师“要课”上数学、语文等课程。科学教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含义,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不是个人重视,而是家长、教师、学校、政府共同重视,特别是教师,他们是培养青少年具备良好科学素质的主力军。除课堂教学外,他们可以引导学生科学阅读,就是阅读科学文本,包括科学普及读物、科学文章、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等进行辅导或教学来促进的科学学习。通过科学阅读对儿童的科学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成效:通过故事身人性化、可亲近性的特征,使学生可以更接受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课程的学习,更利于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的养成;透过科学读物中文字与图画内容,学生以先前科学概念,对文本提供的信息再建构及不断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科学概念,这就是一个概念重构的过程。这种正确、完整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广泛的统整的科学阅读之上的。学校与家长是学生学习的坚实后盾,只有得到学校与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学生才会放开手去做。很多物质上的条件需要学校和家长的满足才能实现,老师才有条件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发展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精神方面也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尽可能不限制学生的科教发展。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学校、家长重知识传授,轻自主探究的思想,让学校家长正确认识到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学生科学素养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质量,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生的发展关乎着农村的发展,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影响今后农村的生活水平的高低。

总之,小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他们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个人教学质量的高低、国家未来科技的兴衰等都与他们科学素养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在科学课程改革中明确把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列为课程的宗旨,从小加强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法普及法[S].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教学思考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