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腔放线菌病一例并文献分析

2017-01-12林婵婵孙玲王忆群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节育器放线菌包块

林婵婵 孙玲 王忆群

盆腔放线菌病一例并文献分析

林婵婵 孙玲 王忆群

放线菌病是引起人兽共患的一种渐进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的亚急性至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局部扩散,化脓或肉芽肿性炎症,多发脓肿和窦道瘘管为特征[1],主要侵犯颌颈部和胸腹部。该病较少见,发生于盆腔者更少见,易被误诊为肿瘤或结核。临床医师对放线菌病普遍缺乏认识,在诊断和处理过程中多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盆腔放线菌病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能力。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3岁,于2015年3月16日入院,有20余年的宫内节育器置入史。因“月经量增多5年,发现盆腔包块4个月”入院。妇科检查:外阴无畸形,阴道畅,宫颈肥大,轻度糜烂,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状不规则,前位,活动度欠佳,质地硬,无压痛,两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肿块,无压痛。盆腔CT检查:子宫肌瘤首先考虑,最大横径98mm。子宫附件B超检查(腔内):子宫肌瘤(位于后壁约70mm×62mm×59mm),宫颈多发纳氏囊肿,宫内节育器。泌尿系CT平扫:子宫肌瘤伴左肾及输尿管积水,盆腔左侧圆形致密影,首先考虑静脉石,左输尿管盆段结石待排。肿瘤检查:CA125:67.4U/L,CA199:29U/L。血常规:血红蛋白95g/l,白细胞计数12.1×109/L。凝血功能常规、术前四项、生化全套、心电图、肝胆B超、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慢性宫颈炎、中度贫血、左侧输尿管积水、左肾积水。2015年3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左侧附件切除术+膀胱切开右侧输尿管D-J管置入术”,术中见大网膜、肠系膜将子宫及膀胱致密粘连,并将左侧附件致密包裹并粘连在左侧盆壁上,子宫后壁与肠系膜粘连,道格拉斯窝消失,子宫增大如孕2+个月大小,固定不能活动,右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钝性分离粘连后发现左侧输卵管卵巢脓肿约5cm×4cm×4cm,见脓液流出(抽出2ml送培养及药敏),并探查左侧盆壁慢性炎症组织增厚,输尿管位置不清,请泌尿科医师会诊,与家属谈话,行膀胱切开右侧输尿管D-J管置入术。术中标本送快速病理检查,提示左侧附件区纤维组织增生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反应及少量嗜碱性样物(考虑放线菌病)。手术经过顺利,术后予头孢米诺钠针1.5g及奥硝唑针100ml静脉滴注,2次/d。后出现尿路感染,体温均平稳,查阅相关文献后予改用左氧氟沙星针200ml,1次/d联合青霉素针320万U,1次/8h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左侧附件急性化脓性炎伴组织细胞反应及少量嗜碱性物(考虑放线菌病)。术中脓液培养:一般细菌及真菌培养均阴性。患者出院时嘱继续治疗1个月,后改用青霉素V钾片口服半年。此后随访患者,其抗感染治疗一段时间后诉无法坚持长期抗生素治疗,拒绝继续药物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B超未见盆腔包块,体温均平稳,无不适主诉,目前仍在随访中。

2 讨论

2.1 感染途径 多数观点认为放线菌病的发生为正常寄生放线菌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包括机械因素及其他细菌感染导致黏膜破裂,致使放线菌转移至黏膜下层,在某些细菌的协同作用下导致放线菌病的发生。目前认为,女性生殖道感染放线菌的可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根据一项875例带宫内节育器妇女放线菌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带宫内节育器的妇女放线菌感染的阳性率(1.26%)明显高于未带宫内节育器者(0.26%),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5~10年的患者放线菌检出率最高[2]。本例患者有长达20余年宫内节育器置入史,可能即为感染放线菌的诱因。(2)由直肠传播至阴道,再上行感染宫腔及卵巢等部位。(3)口咽部放线菌经性活动传播至生殖道。

2.2 临床特点 放线菌病常见发病年龄12~87岁,多侵犯男性,男女发病比例为 3∶1,且多发生于农村,农村发病率约为城市的10倍。该病按其受累的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临床类型:面颈型,最为常见,约占放线菌病的60%;胸部型,约占15%;腹盆型,约占20%;皮肤型、脑型及其他组织放线菌病,约占5%[3-5]。盆腔放线菌病临床常见的症状有腹部包块、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经量增多、消瘦、体重下降、发热,有些患者合并有白细胞升高。该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多隐匿,有些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常酷似晚期的恶性肿瘤,盆腔实性包块固定且边界不清,可伴输尿管和(或)肠梗阻等,甚至有肝脏和(或)肾脏的转移,极易被误诊。且该病的CT 及MR 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难以与盆腔炎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相鉴别。故术前一般较难确诊。根据文献报道,部分患者在剖腹探查时才被确诊[6-8]。本例患者有白细胞升高,盆腔有固定、质硬包块,同时有左侧输尿管及左肾积水表现,因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术中意外发现放线菌病引起的左侧输卵管卵巢囊肿,且已形成冰冻骨盆。

2.3 诊断 诊断方面,盆腔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特异性,脓液或坏死组织中找到“硫磺颗粒”具有相对特异性,活检组织中见放射状菌丝即可确诊,这需病理科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由于放线菌本身检出率低,且缺乏特异性的辅助检查及方法,绝大多数病例一般在术前较难确诊。据文献报道,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20%[4]。本例患者即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2.4 治疗 放线菌病多在术后确诊,手术不仅能确定诊断,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清除坏死组织及病灶,充分引流,清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组织,缩小病灶的范围,改变病变组织及周围缺氧环境,同时使抗生素能迅速进入病灶部位,抑制放线菌增殖,因此具有诊断治疗和指导用药的多重意义。放线菌病一般为局限性病变,手术中应该尽可能切除病灶或敞开病灶增加与空气的接触。手术方式建议首选开腹。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盆腔放线菌病术中若病灶基本被切除,术后只需短时间药物治疗即可。药物治疗方面,青霉素为首选,但剂量大,疗程长,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传统治疗建议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1000万~2000万U/d)2~6周,然后改青霉素V钾口服治疗(2~4g/d)6~12个月。此外,放线菌多为混合感染,可联用甲硝唑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或四环素[9-10]。近年来有学者强调放线菌病的治疗上应该个体化,具体治疗方案应取决于患者的病变情况、感染部位,有否接受手术以及治疗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11-12]。

由于放线菌病是一种少见病,发病率低,多数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此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与肿瘤及结核鉴别有一定困难,且穿刺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低,术前较难确诊。希望通过对本病例的总结分析能引起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开阔诊断思路,避免误诊。

[1] 王澎,黄慧,徐亚兰,等.播散性放线菌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例.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 35(3): 277-279.

[2] 李顺清,于珍.875例带IUD 妇女放线菌感染调查结果分析.山东医药,2004, 44(12 ): 55-56

[3] Uehara Y,Takahashi T,Yagoshi M,et al.Liver abscess of Actinomyces israelii in a hemodialysis patient: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Intern Med,2010,49(18):2017-2020.

[4] 张曼林,汤兵祥.肺放线菌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中华实用诊断和治疗杂志,2010,24 (8): 811-812.

[5] 仇晓杰,罗春霞.腹壁放线菌病1例.腹部外科,2011,24 ( 4 ): 213.

[6] Lim KH,Kim JH,Jeong JY.Laparoscopic section of omental actinomycosis forming fistula with transverse colon and jejunum: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11,21(5):288-290.

[7] Kaszuba M, Tomaszewska R, Pitynski K, et al. Actinomy cosis mimicking advanced cancer.Pol Arch Med Wewn,2008, 118(10):581-584.

[8] Sung HY,Lee IS,Kim SI,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abdominal actinomycosis:a15-year experience of a single institute.J Korean Med Sci,2011,26(7):932-937.

[9] 王玲,林贵山,程惠华.鼻咽放线菌病1例报告.实用癌症杂志,2010 ,25 ( 6 ): 611.

[10] 陈玲玲,陈敏燕,姜燕.肺放线菌病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临床肺科杂志,2010 , 15 ( 8 ): 1198.

[11] Wong VK,Turmezei TD,Weston VC.Actinomycosis.BMJ,2011, 343: d6099.

[12] Choi J,Koh WJ,Kim TS,et al.Optimal duration of Ⅳ and oral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actinomycosis.Chest,2005, 128(4):2211-2217.

318000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

猜你喜欢

节育器放线菌包块
青藏高原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不同时期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效果及发生带环妊娠的原因分析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泥土的清香来自哪儿
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
宫内节育器放置注意事项
宫内节育器影响以后妊娠吗?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