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群体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2017-01-12戴淑旦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突发性预案

戴淑旦

突发性群体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戴淑旦

目的 探讨突发性群体伤患者的救治速度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 4月至 2016 年3 月59起(312例)突发性群体伤患者的急救资料。结果 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快速预检分诊,规范抢救配合,早期心理干预以及安全转运患者是提高急救成功的关键。结论 完善应急预案,优化急救流程,加强急诊管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对确保群体伤患者生命,减少病死率至关重要。

群体伤 急救 护理

群体伤大多是突然发生的交通事故、爆炸、建筑工伤、火灾及群体打架斗殴等引起的大批量人员伤亡[1]。其特点是突发性强、患者数量多、伤情复杂,常合并有多发伤。群体性伤害是我国第5位死亡原因[2]。急诊科是应对各类群体伤害事件的院内急救重要部门。大批患者送到急诊科时,及时有效地分流、处置,既体现一家医院的应急功能,也体现了急救医疗和护理水平。

1 临床资料

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本院急诊急救突发性群体伤59起,受伤者312例。其中因交通事故受伤38起,打群架6起,工地事故3起,溺水1起,火灾4起,电击伤1起,中毒6起。患者特点:年龄2~84岁,青壮年居多,18~45岁172例,占55%;危重患者68例,占21.8%;多发伤25例,占8%。院前死亡15例,经急诊抢救处理后抢救无效死亡4例,门诊治疗66例,留院观察73例,转入ICU 22例,转入专科病房132例,其中直接送手术室15例。住院治疗132例中3例因多发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

2 急救护理

2.1 启动应急预案 一线护士接到群体伤急救通知,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再逐级汇报医务科、护理部,必要时汇报分管领导,依据患者人数、伤情等,启动不同级别的人力调配预案。<3人由科室值班医护人员共同完成,>3人启动急诊科人力调配预案,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通知科室应急小组成员参加抢救,>10人启动医院人力调配预案,由护理部、医务科在全院范围内调配人力物力。

2.2 开通绿色通道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一套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在抢救突发性群体伤患者中,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制度,由医师填写绿色通道审批单,进入绿色通道,遵循 “三先三后”优先处置原则,统一协调和指挥,实施快捷高效的急救服务,减少患者在抢救中各环节的耗时,使绿色通道真正成为生命安全通道。

2.3 快速预检分诊 采用MEW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MEWS[3]是一种快速床边评估法,通过对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呼吸、体温和意识情况进行测量和评定,总分为0~14 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Ⅳ级,并予佩带相应颜色的手腕带、安排至相应的急诊区域进行诊治。Ⅰ级:MEWS评分>5分,为濒危患者。Ⅱ级:3~4分,为重症患者,Ⅰ级和Ⅱ级患者均佩带红色手腕带,送A区抢救。Ⅲ级:2分,为普通急症患者,佩带黄色手腕带,送B区抢救;Ⅳ级:0~1分,为非急症患者,佩带蓝色手腕带,送C区抢救诊治。死亡患者佩带黑色手腕带,送太平间。

2.4 规范抢救配合 高效、准确地预检分诊与抢救同时并举,遵循先救命后治病、先治重伤后轻伤原则。评估患者ABC,保持呼吸道通畅,配合医师气管插管,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以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时使用颈托、妥善处理伤口、防止感染等;对Ⅰ、Ⅱ级患者,严密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1次/15~30min,并动态客观做好抢救记录。

2.5 早期心理干预 突发群体伤的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心理,除积极抢救外,还要提供早期心理干预,用同情心主动关心患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并通过熟练的抢救技术,给患者以信任感,消除其恐惧心理,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注意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并联系患者家属,让其有归属感和安全感[4]。

2.6 安全转运患者 经过初步急救处理后,患者需进行特殊检查、或急诊手术、或住院。根据危重患者转运流

3 讨论

3.1 完善应急预案,优化急救流程 在事前建立科学规范的应急预案、制度、流程,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绿色通道制度、患者安全转运制度等,建立规范一体化急救管理模式: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观察病房,为提供诊治、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时间[5]。事后对群体伤的急救护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总结经验教训,改正不足,不断完善相关流程。

3.2 保证急救物品完好备用状态 群体伤抢救的最大特点是急,这要求医院有精良的急救设施、合理的诊疗空间。各种抢救物品、仪器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数量品种、定期检查,及时消毒、及时维修、及时补充,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同时对全院的抢救车、急救箱进行同质化,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保证护理人员熟练使用。

3.3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要求医护人员全面掌握急救的理论及技术,平时做好急救知识的学习,注重业务技能培训及考核,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急救演练及重大灾害事故抢救预案演练,提高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

3.4 加强急诊管理、加强科室间合作 群体伤的急救涉及面广,需要科主任、护士长及院领导的协调指挥,需临床、医技、后勤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合作,降低各环节的风险,对患者的处理进行无缝对接,以确保抢救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1] 姚湘.突发性群体伤的急救管理及体会.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11:180-181.

[2] 冯佳,俞申妹.流程化沟通方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 696-698.

[3] Stenhouse C, Coates S, Tivey M, et a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a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to aid earlier detection of patients developing critical illness on a general surgical ward. Br J Anaesth, 1999, 84(5):663.

[4] 徐建萍,孟艳亭,吴亚芳,等.流程管理在突发矿灾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中华护理教育,2011(3):142-143.

[5] 张聪介,王群英.突发群体伤患者一体化急救管理的效果分析.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9:185-18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ed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mass trauma.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59 events(312 cases)from April 2014 to March 2016 sudden mass trauma in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information. Results Starting the emergency plan,opening Easy Access,rapid triage system,standardizing rescuing ear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nd transporting patient safely were the keys of improving the success of first aid. Conclus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lives of group injured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there are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emergency plans,optimize emergency procedures,strengthen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es.

Mass trauma First aid Nursing

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程、患者转运意外的应急处理流程,首先应评估患者病情,能否转运,转运前及时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准备好各转运物品,如便携式急救箱、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填写患者转运记录单,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根据伤情,确定护送人员,Ⅰ级、Ⅱ级患者必须由医护人员护送。护送危重患者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对带有气管插管、静脉输液及其他引流管的患者,必须保证管道通畅。搬运过程注意安全平稳,避免出现意外,出现紧急情况,做到沉着冷静,对症处理。到达后,双方共同做好交接工作,并在转运记录单上签名。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突发性预案
提高油库消防预案工作效果的措施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教育考试的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紧急预案
一种基于“绿色通道”思想的短信下发模型研究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