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族议题搅动美国国家图书奖

2017-01-11安娜

出版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种族主义

安娜

一向关注社会敏感话题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在2016年几乎将全部“火力”都投向了种族议题。

川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新闻将种族议题一次次推向风口浪尖,2016年度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几乎将全部“火力”都投向了种族议题:最佳非虚构作品奖授予了依布拉·X·肯迪的《生而被标签:美国种族主义思想的权威历史》(Stamped From the Beginning: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Racist Ideas in America),最佳小说奖颁给了描写年轻奴隶争取自由的《地下铁道》(The Underground Railroad),青年文学奖由描写人权运动的《前进三部曲》第三部获得,诗歌奖则属于诗人丹尼尔·伯祖斯基的作品《成为人的表现》(The Performance of Becoming Human)。

反种族主义一直是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重要主题。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图书奖项之一,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特色之一就是摒弃商业性,关注社会敏感话题。描写美国种族问题的作品往往更容易受到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青睐。2015年,最佳虚构作品奖被颁给了美国黑人作家塔那西斯·科茨的《在世界与我之间》,书中大胆剖析了美国的种族历史,而作者塔那西斯·科茨也被认为是描写美国种族问题的最好作家。有意思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推荐过《在世界与我之间》,今年他推荐的《地下铁道》也再次获奖。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善待每一个人,创造艺术,和强势做斗争”获得了全场掌声。

美国国家图书奖始于1950年,每年举行一次,由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颁发。奖项总共分成四个领域,包括小说奖、诗歌奖、非虚构作品奖与青年文学奖,得奖者可获得1万美元奖金和一枚铜制雕塑。同时每年还会评出一个特别贡献奖,今年的特别贡献奖颁给了传记作家罗伯特·A·卡洛,他的代表作有《林登·约翰逊传》和《权力的中间人:罗伯特·摩西和纽约的衰落》。

“种族主义编年史”

斩获今年最佳非小说类奖的《生而被标签》被称为美国反黑人种族主义运动的“编年史”。作者肯迪曾在多家媒体担任记者,现在是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非洲研究系的教授。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快节奏的叙事,肯迪重新梳理了美国种族主义观念的历史及其令人震惊的力量。

“我永远都不会失去我的信仰,你和我可以一同创建一个反种族主义的美国。”肯迪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如是说。”

大多数美国人深信他们正生活在一个后种族主义的多元化社会中。事实上,种族主义的思想在美国依旧活跃,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暗流涌动,只是它的存在比从前更复杂、更隐秘。正如肯迪在书中提到的,在美国,种族主义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每一位美国人都是它的合谋。种族主义者的想法并不是来自于无知或仇恨,而是源于为根深蒂固的歧视性政策辩护,源于将财富甚至健康的不平等合理化的企图。种族主义观念如此容易被制造和消费,也意味着它也同样容易失去权威的根基。

肯迪的《生而被标签》不仅提供了一种看待种族主义的全新视角,也为理解种族主义注入了新的希望。

“横空出世”的《地下铁道》

如果说《生而被标签》追溯了美国种族主义的历史,获得最佳小说奖的《地下铁道》则体现了种族主义背景下的个人叙事。《地下铁道》讲述了19世纪中叶黑奴科拉经由“地下铁道”逃离南方的故事。所谓“地下铁道”,是19世纪美国废奴主义者将奴隶送到美国的自由州、加拿大、墨西哥,乃至海外的一个秘密网络。据官方统计,有6000人通过“地下铁道”脱离奴役,但另估计在1810到1850年间,由此逃脱的奴隶有3万甚至10万之多。这条铁路也象征着自由的非裔美国人的历史。

故事的主角科拉是一个不堪受辱的年轻奴隶,在同样是黑奴的凯撒的说服下,科拉决定从佐治亚庄园逃跑,进行一场伟大的冒险。两人一路上面临种种艰难,展现出不凡的勇气。《地下铁道》的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生于纽约,曾就读于纽约顶尖私立学校——三一学校,后考入哈佛大学。他曾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在书中,科尔森·怀特黑德对“地下铁道”的历史进行了想象重构:如果19世纪美国内战爆发之前,美国奴隶们走过的那条通往自由的道路是一条真正存在于地下的铁路,会怎么样?

从进入短名单开始,《地下铁道》就是本届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获奖热门。从今年8月在美国上市后,《地下铁道》先后得到了奥普拉读者俱乐部和奥巴马总统夏季书单的推荐,仅用了两周时间便跃上《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出版商周刊》将其评为2016年最佳图书,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更是成为了《出版商周刊》的封面人物。《地下铁道》也是本届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中第一个确定引进中国的,其中文版将于明年3月份由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出版。

图像小说获奖

今年的青年文学奖由约翰·刘易斯、安德鲁·艾登和内特·鲍威尔共同创作的《前进:卷三》(March: Book Three)获得。约翰·刘易斯是美国国会议员,也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加入艾丁和鲍威尔的《前进》写作计划,是希望把真实的历史讲述给美国的年轻一代。

1963年秋天,担任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主席的刘易斯带领学生团体一步步前进,然而危机也愈演愈烈。《前进:卷三》选取民权运动的若干片段,用漫画的方式展现出1963年伯明翰16街区的浸信会教堂爆炸事件,四名年轻女孩被杀、密西西比自由之夏、1965年的自由投票行动等历史性事件。透过这些图像,我们似乎正站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街区,看着浩浩汤汤的游行队伍从眼前走过。

《前进:卷三》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图像小说,也是《前进三部曲》的第三卷。它的获奖也标志着权威图书奖对于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图书形式的认可。三位作者希望促成历史精神的延续,正如艾丁在颁奖典礼上强调的,这是写给未来一代的书,“民权运动的故事需要让这个国家的每个人知晓”。

本届诗歌奖被授予诗人丹尼尔·伯祖斯基的作品《成为人的表现》。无论是边界问题、移民政策、经济差异,还是政治暴力、资本主义和官僚主义,丹尼尔·伯祖斯基的这本诗集无疑在美国和拉丁美洲之间搭建起了一道桥梁,不断同这些边界进行对抗和妥协,直面真实,承受外界的压力。

《成为人的表现》是作者对城市国家(nation-state)形态的又一次抨击。芝加哥和智利对作者的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他借由诗歌洞察这两个地方的政治和经济暴力。他反对城市政府,认为它使公立学校私有化,破坏社会安全系统,或以新自由主义的名义折磨民众。他认为,成为人的过程就是控制边界的过程。很多事物的界限是模糊的,比如发展——什么是过度发达?什么是欠发达?

波祖斯基的诗作往往充满长句,诗句之间并无太大关联,诗行本身充满张力,仿佛想要将它所触及的事物全数加以吸收、重新呈现。这些诗就像一份呈现给世界的末日清单。伯祖斯基的作品常讽刺政治人物和当代文化,无论是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联结,还是对于当下政治和文化的直接反讽,都充满力量。这种力量的来源之一可能是,他的诗句之间既有狂躁疯癫的情绪,又有官僚式的模棱两可的官腔,也不乏21世纪的莫名其妙的狂热,三者混合在一处,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他在获奖感言中强调,“诗歌是社会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猜你喜欢

种族主义
与种族主义作战的艺术家
正视美国种族主义历史需正视“种族”这一概念的起源 精读
词典查不到的种族主义定义
“种族主义鱼”(图片新闻)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