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新潮

2017-01-11雷茜

出版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新潮曹文轩

雷茜

三十年前从庐山出发,三十年后来到井冈山胜利会师后再出发,这是一场浪漫的等待,更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新潮的承接和延续。

近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邀请高洪波、曹文轩、张之路、王泉根、梅子涵、朱自强、方卫平等近30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会师井冈山,主办主题为“儿童文学的潮流”的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讨会。这次会议实际上是该社30年前举办的新潮儿童文学庐山会议的承接和延续。

30年前,以张秋林社长为首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策划了“新潮儿童文学创作会议”,号召众多的儿童文学精英分子会聚庐山,以疑惑甚至不满的目光回望曾经的中国儿童文学,表达了开创中国儿童文学新历史的强烈愿望。

30年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一些振聋发聩甚至有些前卫的观点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但新问题也接踵而至——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大时代的文学潮流,将会对儿童文学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儿童文学本身的发展潮流在面临各种外在的诱惑或挤压时应该如何呈现自己的本真?在商品化潮流的裹挟下,作为特殊商品的图书特别是童书如何葆有文学的尊严……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向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新征程吹响了号角。

中国儿童文学需要新的标准

如同人类社会的以往历史总是受到科学技术影响一样,今天的世界受科学技术的影响则更加广泛而深刻。互联网大大改变了人际关系,一套新的行为原则,已经被广泛接受。虽然人类并不十分情愿,但它对人类的制约与重塑是无法抵抗的。随之而来的是从前沿用百年的儿童文学标准,在面对今天键盘时代的儿童文学生态时,出现了失语状态。在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看来,这样的状况使得非经典的儿童文学创作被“经典化”,而真正的经典化写作却受到了伤害。对今日儿童文学的评价,显然需要新的理论。

2000年以后,中国儿童文学进入到了史无前例的分化期,分化出幻想小说、图画书、通俗儿童文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这是中国儿童文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如此表示。在回顾与展望了儿童文学发展的潮流之后,朱自强提出,多源分化的局面使得中国儿童文学理论面临尴尬,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建立儿童文学新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建立儿童文化产业理论、建立通俗儿童文学评价标准、建立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评价标准。

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贵族气质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在发言中以自身为例,提到了从容、雅致写作与好作品之间的关系,并强调要给中国儿童提供具有“母乳”般特质的文学作品,并培养儿童大善大美的贵族气质。梅子涵提出的贵族气质,并无阶级意味,而是指一种情调,一种美学。曹文轩在对本次会议的总结中,也对梅子涵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由于文化取向、物质基础等原因,中国无论是文学还是政治,都是倾向于贫民的——贫民的精神、贫民的境界和贫民的趣味。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有若干区别,而其中一个重要区别是,我们始终将贫民美学作为我们的选择,而西方文学则始终将贵族美学作为他们的选择。这一点,我们在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时,无时无刻地不感觉到。尼采并非出生于贵族,但他在骨子里,依然是一个贵族。

中国的儿童文学,如同中国文学一样,需要一种贵族情调,需要一种贵族美学。无论是从民族、国家利益、前途的高度来讲,还是从文学的品质而言,强调这一点都是到时候了。中国应当有雅致的文学,有优美的情调。中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小王子——不是小王子,而是一种贵族气质。

幻想文学与现实文学需共进

与会作家们在回顾三十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走过的道路时,普遍感受到想象力与记忆力两者之间的选择,一直处于此起彼落的状态。当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举办的三清山会议,提出“大幻想”文学的概念,前提是因为在此之前若干年,中国儿童文学一直在所谓的现实主义的情景中徘徊。作家创作的想象力被打压到零点。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儿童文学是匍匐而行的,始终无法做到轻盈地飞翔,而作为一种文学门类的幻想文学,则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大门之外。所以当时提出大幻想文学,于中国儿童文学是救国救民的。

但这么多年,我们发现,大幻想文学已经铺天盖地,而写实类的儿童文学则处在了没落状态。作家薛涛也从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谈到从幻想文学到现实文学的转移。曹文轩则肯定地给出答案:想象力和记忆力于孩子而言同等重要,不可或缺。

童真: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

研讨会上,不少作家都表示:我们的文字被太多的思想、太多的道德绑架了,儿童文学已到了不能承受之重的极限。我们在追求深刻,追求其他各种维度的时候,却离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品质——童真,越来越远。

事实上,童真是儿童文学的特征和本质,是区别于一般文学最重要的标志。“如果说,我们的儿童文学与西方儿童文学有什么区别的话,大概就在于我们的作品离童真远了一些,我们赋予儿童文学的可能过于沉重了,我们思考的问题可能太重了。”曹文轩表示,童真背后可解读的意义是丰富的,因为童真的存在,才使我们的作品获得了与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对接点,因为浑然天成的童趣,所以被看成是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

“童话最大的力量其实来自它的天真和单纯,真正的童话从来不排斥苦难和悲伤,它是举重若轻的。如果有人把童话理解成只是哄哄小孩子的故事,那当然和真实无关。所以很多童话,读者从头看到尾,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假的,是编的,我不想写这样的童话。”童话作家汤汤坦言,童话的外衣看起来是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发生的,但它的内核是真实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观照现实的世界和生命,观照内心的悲欢和孤独。这种真实比完全模拟现实的文字还真实,还入骨,而要抵达这种真实需要作家有足够的智慧、才华和情怀。

儿童文学作家翌平也认为,真正的儿童文学要有一个特别真实的现实观,如果把它伪装成欢愉、甜蜜的幻影,文学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童书出版人需要三个关键词

研讨会期间同时举行了“新潮儿童文学丛书”30年纪念版首发式。30年前选入的大多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有生命力的。张秋林社长感慨地提出这足以见证一个优秀的童书出版人需要“眼光”“等待”和“传承”。

眼光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成败。三十年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把一批年轻的、充满才气和锐气的儿童文学作家,请到庐山去开“新潮儿童文学研讨会”,并请曹文轩主编《新潮儿童文学丛书》。“当时我们就认定曹文轩及其同侪们能干大事能成气候,三十年后回头来看果然如此。所以说眼光比运气更重要。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有今天的发展,与众多作家朋友们的支持密不可分。”

第二个关键词是等待。虽然早在1987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就出版了曹文轩主编的《新潮儿童文学丛书》,但真正和曹文轩的深度合作是到2009年才开始,出版了他的首部少年成长小说《我的儿子皮卡》,时隔23年。在这等待的23年中,张秋林和他的编辑们一直和曹文轩保持联系。现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已出版了《曹文轩小说馆》《曹文轩绘本馆》40多种作品,是国内少儿社出版曹文轩作品最多的出版社之一。张秋林常对社里的编辑说:“你要陪初出茅庐的作者走上十年二十年,当这位作者名满天下时,你才算大功告成。可以说等待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第三是传承。文化、文明是有传承的。有传承和没有传承格局大不一样。三十年前从庐山出发,三十年后来到井冈山胜利会师后再出发,这就是传承。据张秋林介绍,与“新潮儿童文学丛书”相呼应的“儿童文学新潮丛书”即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结集出版,高洪波、曹文轩担纲总主编,分为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短篇小说、图画书、理论五大系列。这是一套开放的书系,除却收录以往的优秀作品,还将重点推出原创的并具有引领儿童文学潮流的探索之作。

“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不仅属于一个孩子的今天,也属于这个孩子的明天。一部上乘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个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属于这个读者一生的。”曹文轩说。

猜你喜欢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新潮曹文轩
两袖清风
屁屁侦探找不同
“新潮”的旧刷子
男孩和热气球
新潮婚纱秀
曹文轩的吃相
吃零食没有罪!新潮零食令你美丽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