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出版的另类尝试

2017-01-11王芸

出版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丛书视野图书

王芸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丛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视角纵向梳理了国家治理的历史源流,在构建“国家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和理论框架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作为一名地方人民社的编辑,做好主题图书的出版工作,是职责所致,也是使命使然。但如何让主题图书“叫好又叫座”,却是一件非常考验编辑眼光的事。

记得刚入社时,社领导曾经传授“窍门”:“每天打开电脑的时候,先花五分钟浏览一下人民网、新华网等门户网站,要做到对国家大事心中有数。”每天短短的5分钟,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日积月累却足以培养和锻炼一个编辑对于时事热点的敏感度。入社之初培养的这个习惯,让我在选题策划,特别是主题图书的策划中受益匪浅。今年,由我策划的《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丛书》顺利出版,该丛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视角研究国家治理问题,堪称主题出版的另类尝试。

播种:一次研讨会引发的主题出版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国家治理”的提法让人耳目一新。“治理”原本是一个具有工具理性属性的概念,将“国家治理”作为一种政策语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型。编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主题出版热点。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研讨班上专题讲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予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的核心内涵。当时,恰逢《之江新语》再版重印,在社会上掀起了阅读热潮。浙江人民出版社正与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筹备一个以《之江新语》为主题的研讨会。由此,我想到,是否可以把“国家治理”的概念和《之江新语》对接起来。《之江新语》是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图书,可以说是治理思想在省域层面的探索和思考,而从地方治理到国家治理,本来就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认同。

有了思路,还得有方向。“国家治理”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对这样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主题进行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越是大命题,越要找小切口。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国家治理”思想有别于西方治理理论的新思想,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独特知识理论体系,对于它的解读和探索,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理论现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虽然没有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但他们留下了丰富的国家学说理论,所以,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切入,是研究国家治理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

2014年5月20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学术论坛(2014)——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暨《之江新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研讨会现场,我发现,对于“国家治理”这个主题,大家表现出了充分的热情和言说的欲望,15分钟的发言时间往往被一延再延,虽经主持人数次提醒,很多人还是意犹未尽。会场上的热烈讨论也给了我们做好“国家治理”这个主题出版的信心。会议结束后,我们社立即与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签订了《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丛书》出版协议。

开花:三个大胆的尝试

图书的出版就像建房子一样,找对了选题方向,只是打好了地基,至于房子牢不牢固、漂不漂亮,还得靠编辑一砖一瓦用心打造。当下的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主题图书的出版,不仅要回应时代,更要呼应群众的期待。不仅仅要传递执政党的思想,还要将这种思想“转译”为普通民众能够接受的通俗语言。“国家治理”这个命题尤其如此,它标志着由政府一元单向管理向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的多元交互协同治理的转变,这种转变,连接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牵引着大众对于未来的期待。因此,我们把这套丛书定位为:接地气的思想智库,大众化的政策读本。经过数次艰难的抉择,最终我们确定了“国家治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源流”、“治国理政原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家治理体系”、“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与和谐社会”、“国家治理与公共服务现代化”等7个主题。在这些主题中,既有理论溯源,也有现实解读;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治理”这样回应于时代的大命题,也有文化、公共服务、市场经济等呼应于群众现实生活的小布局。

同时,我们还打破了传统主题图书的出版模式,进行了3个大胆的尝试:

在作者队伍的构建上,我们打破了传统的邀请学界名家撰稿的方式,而是由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导,组建了一支“60后”牵头,以“70后”、“80后”为主力的年轻作者队伍。这些青年作者接受过系统而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训练,在各自的领域也深耕多年,在思想上有表达的诉求,在写作上有表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开阔,与年轻一代和普通民众有种天然的亲近感,由他们来阐释“国家治理”这个主题,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此外,主题图书讲究时效性,和名家大牛相比,青年作者的写作进度也更容易掌控。

在文本的表达上,我们打破了以往主题图书一本正经的话语表达方式,要求作者用活泼的文风和接地气的表述方式将“庙堂之高”的政策语言传递给“江湖之远”的普罗大众。因此,才有了《治国理政原动力》中“胸中要有墨水”、“不怕流汗水”、“腿上要沾满泥水”这样口语化的表达,有了《国家治理与公共服务现代化》中用24张图、37张表来解读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的图文式表述。跳脱了传统的学术思维路径,反而彰显出文本原生的质朴活泼。

在营销方式上,我们打破了丛书整套售卖的传统销售方式,将一套7册图书进行了拆分,允许分册出售。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整套购买的对象往往以单位居多,而普通读者若仅对其中的一本或几本感兴趣,并不会购买整套书。拆分销售,让读者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册,既符合这套书的出版初衷,从零售终端反馈的情况看,也确实带动了销售。

结果:喜获国家出版基金

2016年2月,《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丛书》正式出版了。从筹备到出版,这套丛书花了两年时间,这对于追求热点的时政类图书而言,并不算短。在这两年里,丛书的编辑团队为了核实一个个马列原著的注释,曾在阴暗闷热的资料室里“喂蚊子”;为了呈现理想的封面效果,曾“钉”在印刷车间一遍遍调色;为了一个用词、一个标点,大家在小小的编辑室里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保证书稿进度,周周不落对作者的“夺命连环call”……所有的甘与苦、心血与付出,都是因为,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套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不久,好消息传来,《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丛书》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这也是其中唯一一个关于“国家治理”的主题出版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国家治理”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体系。《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丛书》的出版意义,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视角纵向梳理了国家治理的历史源流,通过经济、文化、社会学等横向维度初步总结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在构建“国家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和理论框架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同时,还尝试应用大众化的文本为读者提供一种理解当下国情和社会变革的思路与逻辑。

不少编辑认为主题图书往往是枯燥的,受题材和文本所限,不能充分体现编辑的价值。然而,主题出版记录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每一次重大变迁和每一个重要历程,作为编辑,如果能够自觉汇入时代的洪流之中,记录时代的足迹、回应时代的呼声,成为中国国情的观察家和推动者,这何尝又不是编辑的价值所在呢?

猜你喜欢

丛书视野图书
“人梯书库”丛书
图书推荐
艺术创想丛书
居· 视野
艺术创想丛书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