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

2017-01-11孙倩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积累写作作文教学

孙倩

【摘 要】本文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参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三方面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第一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第二部分:三年级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结合实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积累;写作

写作能力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技能,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年级作文作为写作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入门阶段”的写作教育,培养兴趣要比培养能力更为重要。

1.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喜爱。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能,首先要让学生热爱写作。如果学生不热爱写作,丧失学习写作的兴趣,则作文教学的成效必然大打折扣。而且,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会有畏难情绪,如果不能加以有效引导,必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聚焦在培养写作兴趣上。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新《标准》中明确要求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习写作之初就紧密地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三年级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3.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写作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平时积累的东西越多越丰富,则写作才能游刃有余,不会出现“无话可说”和“东拉西扯”的现象。新《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做好积累无疑是快速“入门”的一个有效方法。积累,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特别是一些好的名言警句、优美词汇等,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视野,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写作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对生活缺少观察。写作,归根结底是一项“生活的艺术”,任何写作若脱离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年级的学生对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很难有正确和充分的理解。而且受孩子的天性使然,他们对身边的人、事、物充满兴趣,但缺少认真的观察,更不知道如何动笔将观察的一切记录下来。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使得有的作文明显脱离实际,有的作文像记“流水账”,有的作文内容空洞,等等。

2.思想上有危难情绪。写作较于写话,对学生语言的要求明显提高了许多。部分学生在迈入“写作之门”的过程中一时找不到入门的“钥匙”,便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而且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引导,没有持之以恒的勇气信心,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有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最终导致乱写一气或干脆不写。

3.有急功近利倾向。有的老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不尊重教育规律,只看重短期的成效,如有的老师过早或过多地将写作技法引入写作教学之中。使学生对写作不能有客观、准确的认识,而且容易挫伤写作的积极性;有的家长只看重分数,强迫孩子死记硬背“范文”,采取“照葫芦画瓢”的方式来应对考试,既人为地把写作“简单化”,而且极大地束缚了孩子“自由写作、快乐写作”的手脚。

三、指导学生作文方法的思考

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关键是要解决写作内容的问题,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做“有米之炊”,而不是“无米之炊”。从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培养学生“找米下锅”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迈入“写作之门”的重要一步,是学生形成写作能力与技巧的基础条件。

1.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便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并不需要教育学生如何获得生活积累,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从已有的积累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假日休息中欣赏到的自然风光和动植物;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风雨雷电和日出日落;学校生活中与老师、同学的接触交往,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内容。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开展社会活动,如节日慰问孤寡老人、进行社区的环境调查,让每个学生都当当小记者,进行实地采访,了解乡村变化,创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要求学生注意搜集信息,关注社会动态,多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留心周围的新生事物,了解社会动态,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后的自强等。

3.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切身体验家庭生活的甜酸苦辣。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参加一些简单的农活或手工劳动,体验劳动中的苦与乐,感受家庭生活的冷与暖。使他们由衷地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增强积累,尝试表达的乐趣。

4.日记是练笔和积累的有效方法。将日记作为积累手段。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经历过的、玩过的,观察到的、研究过的、感悟到的,或者与上述情况联系在一起的真实感悟、真实想法,以日记方式记录下来。内容越多越好,篇幅可长可短,题材不受限制,关键是要有记录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有了日常的写作积累,为正式的作文储备了丰富的素材。

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学生刚开始写作,在写作顺序、描述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最大、问题也最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写作方法。例如,描写家乡的景物,教师可以通过资图片、声像片、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风景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等等。又如,写动物外形时,为了让同学们写得有条理,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说明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为学生理清思路,化难为易。

猜你喜欢

积累写作作文教学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