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德堂瓷瓶

2017-01-11

收藏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描金粉彩道光

慎德堂款瓷器中瓶类较为少见,“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这是清代人对署有慎德堂款瓶的评价,说明清代时署有慎德堂款的瓷瓶就已十分罕见。在所有瓷器制品中,瓶的制作难度大,质量最高,纹饰图案及造型最为丰富。慎德堂瓶以白地粉彩居多,兼有绿地粉彩、紫地粉彩及蓝地粉彩等;造型有圆瓶、扁瓶、长方瓶、四方瓶等;纹饰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等等。以山水、人物为主要题材的图案,画面上的人物多表现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如一对白釉粉彩山水人物纹瓶,其腹部以粉彩绘一童子在前,一老者随后,两人谈笑于山间,勾画出一幅逍遥自在的画面。而一些以花卉、动物为主要题材的图案上,则大多具有某种祈福求祥的色彩,洞石、灵芝、蓝天竺、兰花、八仙、三羊等是常见的吉祥纹饰。

慎德堂瓶大多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连开光装饰,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寓意吉祥内容的画面,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即指此而言。此风气在道光时以至晚清尤盛,这应该与道光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道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山河破碎,劳动人民贫苦万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祈求社会平安,所以这种趋利避邪的吉祥图案便充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粉彩描金博古纹蝠耳瓶

(一对)

高30厘米 口径10.6厘米 足径10厘米 孙瀛洲捐赠

瓶撇口,束颈,圆腹,圈足,颈两侧置青花蝠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足底及瓶口处施松石绿釉。颈部以粉地粉彩装饰,绘缠枝宝莲托金“”字,腹部绘吉祥图案,大象身驼挂磬灯笼,以示太平有象;花瓶内插稻谷,一旁置荷花灯笼,以示五谷丰登。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九江关监督进贡了“五谷丰登双喜瓶”一对,现均藏于故宫博物院。

粉彩描金龙舟纹螭耳瓶

高31.5厘米 口径6.5厘米

足径9.1厘米 文联局调拨

瓶口微外撇,细长颈,圆腹,圈足,颈部两侧置粉色螭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瓶内口部及底部圈足处施松石绿釉,呈色浅淡。口沿描金一周,沿下、颈下及近足处以黄、蓝、绿三色绘如意云纹。颈部以蓝釉为地,粉彩绘缠枝莲纹,莲花之下挂一五彩祥符。腹部一面绘龙凤两舟竞渡于水面。

此瓶于道光三十年五月初四日进贡到宫廷,专为端午节所烧,档案记载的名称为“龙凤舟观音瓶”。

粉彩描金洞石花卉蝠桃纹螭耳瓶(一对)

高32.5厘米 口径8厘米

足径9.6厘米 文联局调拨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颈部两侧置红彩螭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外壁以粉彩装饰,沿下、颈腹部连接处绘如意云纹,颈下以红、绿、蓝、浅蓝及黄色绘对对回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足墙则以青花绘回纹。颈部一朵盛开的莲花上托蓝色蝙蝠,口衔粉色双桃,而蝙蝠与桃子以莲叶相连,寓意福寿连绵。腹部则绘洞石花卉图,洞石旁长有粗壮之树,树上结满瑞果,树根处绘灵芝、水仙二组,寓意灵仙祝寿。

此瓶于道光二十八年八月初二日进贡到清宫,专为道光帝万寿烧造,档案记载的名称为“灵仙祝寿观音瓶”,当时烧造了一对,现均藏于故宫博物院。

粉彩描金花鸟纹螭耳瓶(一对)

高30.5厘米 口径8.2厘米 足径9.9厘米 1959年收购

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颈两侧置红彩螭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口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口沿下以黄彩绘如意云纹,近足处为变形莲瓣纹,足墙青花绘连续回纹。腹部白地粉彩绘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硕果累累的石榴树,其果硕大,裂开的石榴表皮,露出饱满的籽粒,树旁蝴蝶纷飞,树上翠鸟停于枝头。

此瓶于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初二日进贡到宫廷,专为端午节所烧,档案记载的名称为“五彩祥榴双喜瓶”。当时烧造了一对,现均藏于故宫博物院。

石榴是中国民间的吉祥果,因其籽粒众多而成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在瓷器上常以露出累累果实的形象来装饰,其图案出现在陶瓷器上,最迟从宋代开始,清代达到鼎盛。

粉彩描金歌舞婴戏图如意耳瓶

高30.3厘米 口径8.1厘米 足径10.2厘米 1958年收购

瓶撇口,直颈,圆腹,腹下渐收,圈足,颈两侧置如意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口沿、近足处以黄、粉、青花三色绘如意云纹及变形莲瓣纹,腹部以洞石、松树为界,绘制两个场景,一面绘一女子舞蹈,四女子伴奏;另一面绘一妇女领四孩童放飞鲇鱼形风筝。纹饰表达了喜庆祥和的寓意。

此瓶于道光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进贡到宫廷,专为春节烧造,档案记载的名称为“洋彩歌舞丰年吉庆瓶”。

道光时期在瓷器的装饰图案中,较少有妇女形象出现,多为孩童及老人。

粉彩花卉纹六方瓶

高29.1厘米 口径12×10.3厘米

足径10.7×9.5厘米 1958年收购

瓶撇口,束颈,折肩,肩下渐收,圈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通体以粉彩装饰,口沿、近足处、足墙分绘如意云纹、变形莲瓣纹及连续回纹,腹部六面分别绘桂花、牡丹,以示富贵;秋菊、秋葵,以示二秋献瑞;还有荷花、石榴花、桃花、茶花、芍药花、绣球花、海棠花等瑞花。

此瓶于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初二日进贡到宫廷,专为道光帝万寿烧造,档案记载的名称为“群芳献瑞六方瓶”,置于慎德堂东廊。

紫地粉彩描金“”字缠枝莲蝠桃纹蝠耳撇口瓶

高29.5厘米 口径9.6厘米 足径9厘米 清宫旧藏

瓶撇口,束颈,圆腹,圈足,颈两侧置蝠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瓶体较多地使用了松石绿釉作为辅助装饰,瓶口、底足、双蝠耳及肩等部位,均施以松石绿釉。外口沿、肩下使用青花、墨、红、黄四色绘如意云纹,肩部以金彩绘弦纹两道,间饰朵花纹样。腹部则以紫色釉为地,粉彩绘缠枝莲托寿桃,间饰灵芝、蝙蝠,且金彩书“”字。此瓶晚清时置于颐和园。

松石绿地粉彩描金缠枝莲开光人物纹兽耳扁瓶

高30厘米 口径9.3×7.9厘米 足径11.1×9.2厘米 清宫旧藏

瓶体长方,敝口微外撇,短颈,腹下渐敛,圈足,颈两侧置狮子衔环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瓶内外体及圈足处均施松石绿釉,上以粉彩绘缠枝莲纹,腹部两面各开上大下小的长方形开光,开光内分绘寒江独钓及踏雪寻梅图。足底有明显的浪荡釉。

此瓶于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进贡到宫廷,档案名称为“粉彩人物四方瓶”,按记载其应摆放于慎德堂东廊,但却留在了紫禁城内的景阳宫。

寒江独钓图,其意境取自于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孤独的心情。踏雪寻梅图,则表达了文人雅士赏看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其意境来自张岱的《夜航船》,描写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

蓝地粉彩描金开光花鸟纹贯耳扁方瓶

高31厘米 口径8.9×6.1厘米 足径9×6.1厘米 清宫旧藏

瓶直口,直颈,平腹,圈足,颈部两侧置红彩描金贯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瓶口及底足施松石绿釉,口沿及近足处以黄釉为地,深、浅两色粉彩绘如意云头及变形莲瓣纹,颈、腹部以蓝彩为地,粉彩绘缠枝莲、桃蝠及磬。中部两面各一圆形开光,一面绘洞石稻谷、瓶插牡丹及鹌鹑觅食,寓富贵平安;另一面绘松树、牡丹、柿子、如意,寓事事如意。

此瓶为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进贡到宫廷,是年节的贡品之一,档案记载的名称为“富贵平安太极瓶”。晚清时置于景阳宫。

胭脂紫地粉彩龙凤牡丹纹喜字耳瓶

高48厘米 口径14.2厘米 足径13.9厘米 1958年收购

瓶撇口,束颈,圆腹,圈足,颈部对称置青花变形喜字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通体以胭脂紫色釉绘一龙一凤穿行于牡丹花中。

该瓶于道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进贡到宫廷,专为年节进贡烧造,档案记载的名称为“龙凤串花双喜瓶”。此瓶在同署“慎德堂制”款识的瓶、罐、尊中,属尺寸大者,仅见此一件。

青花描金墨彩云鹤纹扁方瓶(一对)

高31厘米 口径10.8×7.4厘米 足径10.7×7.9厘米 乐东屏捐赠

瓶撇口,束颈,扁腹,圈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通体绘云鹤纹,云作灵芝如意状,以青花描金装饰,云间绘飞鹤十八只。

此瓶于道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进贡到宫廷,专为春节烧造,档案记载的名称为“青花描金如意瓶”。当时烧造了一对,现均藏于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描金粉彩道光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一道光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