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清塘壮族自治乡壮歌音乐现状调查

2017-01-10农伟培

歌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壮歌壮乡清塘

●农伟培

湖南清塘壮族自治乡壮歌音乐现状调查

●农伟培

湖南清塘壮族自治乡是湖南地区唯一的壮族自治乡,位于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此地的壮族居民主要从广西壮族地区迁移过来。清塘壮乡壮歌是用壮话演唱的无伴奏单声部山歌,内容多是反映当地的社会生活。在时代发展、周边瑶族文化影响下,当地的壮歌音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在清塘壮族乡壮歌音乐田野资料为基础,描述其生存环境、历史文化与传承保护现状。

清塘;壮族;壮歌;音乐;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2015年11月22日—2015年12月2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永州市清塘壮族自治乡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清塘壮族乡清塘村、贝家村、李家村、浮海村

调查对象:清塘壮族乡歌手、群众、政府部门

一、清塘壮歌生存背景概貌

清塘壮族自治乡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中部,是湖南省唯一的壮族自治乡。1984年9月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清塘壮族乡,总面积37.56平方公里,耕地5910亩。自元末明初部分壮族居民相继从广西南宁、宾州、桂林、平乐和南乡迁入清塘,至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清塘壮族乡有12个村,全乡人口6650人,其中壮族人口达4253人。①清塘壮乡风采编委会:《清塘壮乡风采》,内部资料。当地壮族人自称为“文跃”“布越”,意思为“壮族人”。除了壮族人,当地各村均有瑶族和汉族人。当地普遍使用三种语言,壮话、江华官话和普通话。江华官话与广西桂柳话基本一致,使用最为广泛。壮话偏向于广西北部壮话,现主要为中老年人使用,青少年较少使用。普通话主要为中青年人使用。

清塘壮族居民大多以同一姓氏建村立寨,村寨里房屋多为古式四合院的土木房屋和少数大理石所砌的石屋,部分居民也建起水泥房。当地壮族服装基本汉化,除了小部分老人还穿有简单的黑色、藏蓝色土布衣,老年妇女少数带着土布头巾外,大多数村民都穿着现代化时尚的衣着。“四月八”是当地最隆重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家家蒸上乌米饭,摆桌宴请各地好友,并相聚对唱壮歌,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清塘壮乡的“四月八”节日与广西南部壮族地区的侬垌节相似,一些地区在固定的农历时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美酒美食、蒸好糯米饭,邀请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做客,并在酒饭后对唱山歌。而在广西壮族地区隆重的“三月三”节在清塘并不盛行,部分清塘人知道壮族有这个习俗,但表示自祖辈开始,并不过“三月三”这个节日。

清塘壮族乡崇拜祖先,每逢节日都会杀猪杀鸡杀鸭供祖先,除了每户的正堂有祖宗牌位拜祭,各村均建有庙堂,祭拜此村祖先。此外还有观音庙,传说清塘壮族先祖为求子而建,每年的春节和正月十五,村民便会入庙拜观音。清塘壮族乡丧葬要请师公做仪式,据村民介绍,若是正常的老病去世就做平常的仪式,师公做法事,念唱经文,还有锣鼓唢呐伴奏,仪式会做好几天。若是非正常死亡,必须要做“上刀山,过火炼”的大仪式。

在2004年清塘壮族自治乡20周年庆,该乡组织工作人员编写了内部资料《清塘壮乡风采》,整理记录了当地壮族的历史、大事记、民族风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资料中关于民俗风情的章节从壮族族源族称、民俗节日、住房、服饰、语言、宗教信仰和民间音乐进行介绍。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壮族民俗风情的描写,记录的不只是清塘壮族自治乡,更多的是参考整个壮族地区民俗风情的特征进行描写。

二、清塘壮歌音乐现状调查

(一)壮歌分布概况

清塘壮族乡部分歌手及群众演唱或了解壮歌情况表

清塘壮乡的壮歌主要分布在清塘乡清塘村、贝家村、李家村、观音山村和浮海村几个壮族人口聚集村。在地理位置分布上,清塘壮乡壮歌分布相对集中,且根据李家村和贝家村提供的族谱资料,两村也是现有资料记载的最早定居在清塘壮族乡的壮族村落。在实地调研中,笔者走访上述几个村庄,每个村庄紧密相连,步行十余分钟便可到达,村与村之间的居民来往密切,且日常用语均为壮话。

(二)称谓及演唱语言

壮歌在当地壮话称为“稳扰”,对于称谓来源,当地人称不明为何这样称呼,表示一直听老一辈人这么称呼。演唱壮歌之前,歌手们编歌词、讨论歌词常用江华县城“官话”,再用壮话演唱。如笔者在录制贝良能和贝贤能两位老人唱壮歌时,听到他们用江华官话在讨论,讨论后又用壮话演唱壮歌。但是唱壮歌前,他们没有用壮话再翻译,因此他们表示要很熟悉壮话才能唱好壮歌。

(三)演唱场合与内容

清塘壮乡壮歌演唱场合主要有山林田间、坐歌堂、节日聚会及舞台表演几种形式。以前的青年人户外劳作、上山砍柴时在山林田野中对唱情歌,内容主要为与劳作相关的砍柴歌、木叶歌、猜谜歌。

“坐歌堂”壮话称“酿锅趟”(“酿”是坐的意思,“锅”是“歌”,“趟”是“堂”的意思,与汉语发音相似)。当地坐歌堂并不是有规定的时间地点,而是在村里喜酒宴席或活动聚会时所唱。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田间山林里少有人再唱壮歌。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和信息化交流使当地人不再通过唱壮歌交友、消闷,坐歌堂也逐渐消失。

节日聚会演唱主要体现在清塘壮乡的“四月八”节日,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清塘壮族乡家家户户都会备好美酒美食、蒸好糯米饭,邀请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做客,并在酒饭后对唱山歌。这与广西南部壮族地区的侬垌相似,在固定的农历时间,宴请好友,相约对歌。

清塘壮乡60岁到80岁的老年人多在青年时期唱壮歌,现已很少唱,因演唱均为即兴创编,无歌书,多数老年歌手们对于壮歌曲调只有些许印象。中青年少数人会唱,会演唱的曲目也不多,演唱场合也由田野乡间转到舞台表演。清塘壮族乡政府内部资料《清塘壮乡风采》中记录有“1964年6月,壮族子弟贝贤英,江云(贾秀妹)参加‘全省少数民族观摩大会演出大会’,演唱壮族歌曲”①清塘壮乡风采编委会:《清塘壮乡风采》,内部资料,第2页。。这是目前查阅到的关于清塘壮族乡壮歌登上舞台演出的最早记录。1985年,清塘乡歌手岑凤花和岑甲鸾参加江华县城演出,演唱了壮族民歌。因时间久远,加之缺乏录音影像等资料留存,相关政府单位和演员已记不清两次演出的曲目和具体演出情况。

2015年4月,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录制并播放了《花样的民族——永州清塘壮族乡》,介绍了清塘壮族乡的民俗节日“四月八”、壮族服饰、古式房屋等内容,其中录制了谭亚凡等歌手唱的壮话山歌。但笔者了解到当时演唱的壮歌并不是清塘壮族地区流传的传统壮歌,而是参考网络上的壮族山歌歌调进行改编后用当地壮话演唱。

(四)音乐特点

清塘壮乡老年歌手演唱的壮歌为传统的壮歌,节奏自由、角调式为主,这与广西壮族地区大部分壮族山歌宫、徵、羽调式为主有所不同。每四句为一曲,旋律音因字音的变化和个人演唱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均以“角、徵、羽”音为主,并遵循第一、三乐句落徵、二四乐句落角的规律。演唱时带有说唱的感觉,部分乐句以同音念唱,如谱例1、谱例2:

谱例1为情歌对唱的节选,对歌友提出的“一百块豆腐如何分”作答所唱,歌词大意如下:

歌词大意(汉意)

三十三块拿来酿,三十三块拿来煎。

三十三块拿来煮,还有一块敬神仙。

谱例2为《出嫁歌》,描写了女孩出嫁前拜父母的场景,歌词大意如下:

歌词大意(汉意)

先拜你,先拜爹爹后拜娘,

先拜爹爹养大我,后拜娘娘送银装。

谱例1、2中,两位老歌手唱的曲调节拍节奏不同,每乐句落音相同,句尾音多以倚音和下滑音结束。除了部分乐句结尾长音结束,其他多为一字一音演唱,因此字音也影响着旋律音的发展,如谱例1中,前三句的唱词的前半部分一样,旋律也相同,最后一句唱词与前三句截然不同,旋律也发生较大变化。

中青年歌手唱的壮歌曲调较为规整,音调也与老辈歌手唱法不同,旋律音丰富。对于这些变化,中年歌手岑江花回忆:“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常唱壮歌,特别是上山砍柴时,不见人影,却听见一阵一阵的歌声。但是到了80年代,村里就不常唱壮歌了,因为大人说壮歌唱起来很像做仪式时法师唱的歌,唱了不吉利。后来大家就把曲调改了,成了现在唱的。”(见谱例3)

歌词大意(汉意)

好好好来唱歌好,大家唱首壮族歌。

一首唱到江华县,一首唱到清塘乡。

中青年现常唱的壮歌节奏自由,乐句尾音以倚音和拖腔结束,相对于谱例1、2老辈歌手演唱以“羽、角、徵”音为主,谱例3的旋律音多了宫音和商音,且出现的次数较多,乐曲为羽调式,每句句尾以“咧”、“勒”衬词结尾也与谱例1、2明显不同。

当笔者问道是否还记得以前老人们怎么唱的壮歌,歌手岑凤花想了很久说只能回忆起两句上山砍柴时唱的壮歌,见谱例4:

谱例4

歌词大意(汉意)

满山松树青又青,

棵棵松树根连根。

岑凤花在演唱这首砍柴歌时,鼻腔音较重,带有哼唱的感觉。从谱例4中看,该曲旋律核心音与传统壮歌曲调核心音基本相同,但也有变化:旋律中出现商音,且一、二、三句落音不同于传统壮歌,上滑音和下滑音较多,拖腔较长。

2015年,为迎接湖南公共频道录制的《花样的民族——永州清塘壮族乡》节目,清塘乡壮族歌手觉得要把最动听的壮歌展现给全国的观众朋友,但发觉平时演唱的壮歌旋律不够优美,便上网搜听壮歌歌谣,把曲调与当地的壮歌曲调结合演唱(见谱例5),改编的音乐与传统壮歌音乐特点差异明显:节奏规整,旋律音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徵调式。笔者采访的几位主要演唱的歌手岑凤花、岑江花、谭亚凡等人现已不记得具体听哪首歌曲。

歌词大意(汉意)

好好好来唱歌好,大家唱首壮族歌。

一首唱到清塘乡,一首唱到江华县。

从老辈歌手到中青年歌手演唱的壮歌音乐变化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流行乐舞的传入、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周边民族文化等诸多影响下,社会转型时期的清塘壮族乡传统壮歌与现代壮歌在音乐形态、唱词内容和演唱场合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壮歌,当地很多人还会唱“官话歌”,“官话”是江华瑶族自治县使用的方言,与广西桂柳话接近。官话歌与清塘壮乡中青年歌手演唱的壮歌音乐特点相似:节奏自由、旋律基本音为“羽、角、徵、商”音,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见谱例6)。

从谱例1、2中传统的壮歌到谱例3、5中现中青年歌手演唱的壮歌曲调,音乐从即兴自由变为规整,旋律音构成也有较大的差别,各乐句落音不同,乐曲调式也有角调式变为徵调式和羽调式,中青年歌手演唱的壮歌有明显的改编。因未能联系到清塘壮乡地区的师公,笔者未能录制到当地师公做法事时念唱的曲调,因此对于歌手描述的“因壮歌与师公做仪式念唱曲调相似而改变壮歌曲调”的说法暂不能定论。而江华官话歌与壮歌的音乐特点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对于此,笔者认为,长期生活在以瑶族人口为主的江华地区,当地群众精通江华官话,会演唱官话也就不难理解。

(五)唱词特点

清塘壮歌结构是四句为小段,有第一句为三言,后三句为七言和四句均为七言两种结构,节奏自由,押韵主要押脚韵:

1.三言加七言结构与押韵:

汉译壮音歌词大意(汉意)

补干撑,不敢唱,

封酿播内补干博,手拿木叶不敢吹,

揪内播野补干补,吹烂木叶不知补,

按歪果交补索布。打烂歌头不晓赔。

2.四句七言句结构与押韵:

汉译壮音歌词大意(汉意)

静明还思美那静,伶俐还是不伶俐,

统明还思每统明。聪明还是不聪明。

兵块投符交问蒙,百块豆腐交你手,

荡明从明轴词继。看你聪明怎样分。

(六)传承情况

壮歌的传承断层情况较严重,在调查的群众中,笔者发现60—80岁的少数老人会唱壮歌,更多的老年人只是听过壮歌。贝家村的贝贤平向笔者介绍了很多会唱壮歌的老人家,表示年轻时经常听到他们唱壮歌,但当笔者采访这些老人时,大多数不愿意开口唱。他们表示,由于长时间没唱壮歌,很多已忘记,加上年纪已老,不再好意思唱。如今,壮歌更多已经封存在了这些壮族老人家的脑海里。40—50岁的中年人只有少数人会唱,但所唱的曲调与老一辈歌手唱的曲调有明显的差异。在笔者的调查、访问中,目前还未发现30岁以下的当地壮歌歌手,中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或是长期在外读书,由于受到外文化的影响和流行音乐的影响,基本不会唱壮歌。

(七)保护现状

江华瑶族自治县以瑶族人口为主,县城有多项国家级、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均为瑶族民族文化,县城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比赛也以瑶族为主。清塘壮族乡对于壮歌民族文化还未有相关保护措施,只有2014年编辑的《清塘壮乡风采》中对壮歌演唱习俗的简单记录,但无曲谱、歌词、演唱人员及曲目的记录。笔者在清塘壮族自治乡调研时,恰逢中国盘王节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政府单位在各乡镇选拔节目进行文艺汇演,清塘壮族乡选了两曲现代音乐伴奏的舞蹈《壮族扁担舞》和《壮族斗笠舞》前往江华县城比赛,但没有壮歌的演唱节目。

三、壮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清塘壮族自治乡壮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因民族迁移、融合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生活习性、民族文化变迁所带来的影响。生活娱乐的丰富、语言的变化和现代流行音乐传入冲击着清塘壮歌的传承发展,加之地方政府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有所欠缺,壮歌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濒临消失。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因修水库,清塘壮族自治乡将在2016年迁往隔壁的小圩镇,并合并入小圩镇,如今的清塘壮族自治乡也将被水淹没。清塘壮族乡民族的文化依托于其生存的环境,失去了几百年文化积淀的故土,壮歌文化的传承情况更为艰难。

笔者认为壮歌传承保护尤为迫切,针对清塘壮歌演唱人群老龄化,老年歌手精通歌词,中年歌手嗓音尚好的情况,政府单位可组织相关人员对会唱壮歌的老歌手进行歌词收集整理,对中年歌手进行录像录音,收集壮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利用当地“四月八”节日号召歌手坐歌堂对歌,或组织对歌赛,也利用此机会向前来参加“四月八”节的其他地区的人民展示和宣传壮歌。而清塘小学学校里的老师大多为清塘本地人,均会说壮话,也了解壮歌。学校可组织学校音乐老师学习壮歌,并适当安排有关壮歌的音乐课程,让青少年群体认识了解壮歌。同时应在培养青年学生群体学好普通话的同时,加强对当地壮话的训练,只有将壮话延续,壮歌才能得以传承。

[1]黄现璠,黄增庆,张一民.壮族通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

[2]伍国栋.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何政荣.音乐舞蹈采风调查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4]王龑,王晓雪.清塘壮语与广西宾阳壮语的核心词比较研究[J].华章,2011(3).

农伟培,女,壮族,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壮歌壮乡清塘
王玉林作品
美丽壮乡新时代
壮乡好消息
壮乡美
长安壮歌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
梦飞壮乡
抗疫壮歌
春山闲话
3种药物清塘效果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