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开放空间使用状况评价研究

2017-01-09姚远徐文辉

现代园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

姚远 徐文辉

摘要:运用使用状况评价(POE)这一基本方法,以浙江农林大学五舟广场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论述其优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努力创建一个公众参与、以人为本的校园开放空间,以期为今后同类型项目在设计与管理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使用状况评价;校园开放空间;优化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学校园中的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质量的优劣已成为评价该所大学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以浙江农林大学五舟广场为研究对象,进行使用状况评价,从而获取一些对校园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有价值的信息。

1校园开放空间使用状况评价(POE)及其意义

POE为使用状况评价的英文缩写,即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使用状况评价属于心理物理模式,是指在规划设计项目建成若干时间后,以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程式,收集使用者对项目使用的评价数据信息,经过科学地分析,了解他们对目标项目的评判。其原理是通过对建筑与规划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加以对照、比较,收集反馈信息,以便为将来同类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筑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POE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当时一些学者结合具体项目就建筑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实践多限于功能较单一的建筑类型,如大学生宿舍、住宅、老人院等,后逐渐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建筑和户外环境设计领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

POE在校园开放空间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可借鉴的资料也较少,而其中为数不多的校园POE研究中,关注的对象又往往是校园的建筑与空间结构,对某一开放空间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功能性的关注较少。因此,对于大学校园开放空间使用状况评价的研究,国内外都处于一种并不完善但又日益关注的状态。

在实践方面,扩招引发的“大学城”建设,导致形成尺度巨大而使用效率低下的户外开放空间。然而,校园开放空间的营造是否具有活力,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却是构建高质量校园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及时引入使用状况评价,让设计者与管理者认识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2场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作者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浙江农林大学的重要节点之一——五舟广场。

2.1浙江农林大学五舟广场概况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西郊的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临安市。五舟广场位于浙江农林大学校园东南部,学校主干道溯源大道、玉兰路及银杏路的交叉位置,东面是学校主要的教学区,北面接壤人工大湖东湖,南面距离学校大门250m左右,总面积约0.6hm2(见图1)。由于其北面临水位置设计有5个形似小船的观景台,因此而得名“五舟广场”。该广场设计风格现代、简约、视野开阔,其东北角还设有1个小型茶室——东湖茶室,再加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周边环境,故使用频率较高,自建校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校内师生和校外人士的好评。

2.2研究方法

本次POE研究主要关注其实际使用状况和使用群体的满意度评价。具体研究方法和内容包括:

2.2.1场地内人群的行为方式。室外活动受天气的影响较大,气温适宜、风力温和情况下的调研结果更具有可参考性。本次调研选择在秋季(2015年9月)天气晴好、无风的日子进行,工作日(周三,9月9日)和休息日(周六,9月12日)各1天。根据主要使用人群的作息时间,分别选取4个典型的时间点(6:30、13.30、18:30、21:30),并对这几个时间点场地内人群的行为活动进行观察与记录。其内容包括:使用人群的行为类型、行为时间,及其使用人群的属性。

2.2.2场地使用满意度分析。运用了访谈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2种方法,对研究场地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场地区位、交通可达性、空间形态、周边环境景观、卫生状况、公共设施(包括地面铺装、座椅、垃圾桶、绿化、照明、遮阳避雨设施、景观小品)、社会性因素(包括活动内容、活动丰富程度、活动之间是否受到干扰)几个方面。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人群行为方式分析

3.1.1行为类型分析。对人群的行为活动进行分类、统计发现(表1):参与交流活动的人数占所有活动人数的最大比重,且主要分布于东湖茶室区域和广场观景台位置(工作日占46.06%,休息日占51.52%);体育活动次之(工作日占29.70%,休息日占21.97%);休闲活动主要有散步、遛狗、观景等,其中节假日以亲子活动为主(工作日占18.18%,休息日占21.21%);而相对于前几项活动,学习活动和旅游活动的比重就显得略低了(学习活动工作日占6.06%,休息日占1.89%,旅游活动仅在休息日存在并占3.41%)。出乎意料的是,作为大学校园内部的主要开放空间,学习活动所占比重极低,而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是突出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因素。反而,交流活动是该空间内的主要活动内容,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交流活动都分布于东湖茶室内。

经过分析,作者认为该场地内的学习活动量之所以这么少,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由于本次调查在时间的选择上具有局限性。一般来说,每年的春季会是活动的高峰期,而杭州地区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9月中下旬气温还是相对较高,作为一项调查,活动人数不是很理想;其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学习活动对场地的要求较高,而五舟广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如场地内的座椅数量有限(东湖茶室内的座位是有偿使用)、遮荫处少、周围噪声影响等。

通过对2日的数据进行对比可知,休息日的交流活动量比工作日增加78.95%;休闲活动量增加86.67%;体育活动量基本持平,仅比工作日增加18.37%;学习活动基本都在工作日进行,而旅游活动恰恰相反,集中在休息日。

从行为类型分析,校园开放空间的行为具有2个明显的特征:①交流活动占所有行为类型的主导地位,学习活动与旅游活动较少;②休息日的主要活动时间点(13:30和18:30)的活动量明显大于工作日,尤其是交流活动。

3.1.2行为时间分析。通过绘制各时间点活动量统计图(图2)后可以发现:休息日的活动峰值出现在下午13:30,占当天总活动量的39.77%;工作日的活动峰值出现在晚上21:30,还是以交流活动为主,占当天活动总量的40.61%;另外,不论是休息日还是工作日,清晨的活动量都很少,鲜有到访者。

对2日进行对比发现,休息日总的活动量明显大于工作日,其中下午13:30与傍晚18:30尤其明显,早上和晚上基本持平。

经过2日的对比发现,休息日4个时间点的活动量均大于工作日,差值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3:30,人数相差65人之多。另外,傍晚18:30时的活动量也有较大的差距。

从行为时间角度来看,校园开放空间在行为时间上有如下特征:①下午和晚上是行为发生的高峰时段,早上活动量较小;②休息日每个时段的活动量都明显大于工作日。

3.1.3行为群体分析。我们按照群体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4类,分别为校内学生、校内教职工人员、学校周边居民及其他校外人员。根据各时间段的活动人数,特绘制了表2,便于进行直观的分析。

在进行调查的2天中,很明显,学生群体和其他校外人员群体的数量占很大一部分,都占据总人数的35.20%。另外,学校周边居民群体占21.44%,校内教职工人员群体占8.16%。从这些数据可知,学生仍是该空间内的主要活动群体,而其他校外人员群体数量也相对较大。这很好地说明了:浙江农林大学以五舟广场为主的校园开放空间,已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位于五舟广场东北角的东湖茶室,受到很多社会人士的喜爱,成为休闲、交流的好去处。

再次对比工作日与休息日的行为群体数据可以发现,工作日参与户外活动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0.61%,远大于其他3个群体。休息日,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其他校外人员成为最大行为群体,占37.12%。其余教职工人员群体和周边居民群体变化不大,工作日与休息日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由此可知,行为群体具有以下2个特征:①校内学生仍是主要行为群体;②休息日,校外人员,尤其是学校周边以外的人员,数量大幅增加。

3.2场地满意度分析

关于五舟广场的满意程度的研究,作者主要是从环境的实质条件、使用者的个人因素及社会文化活动3方面进行考量,同时运用了访谈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而其中的数据主要是由问卷的形式获得,即《五舟广场满意度调查表》(表3)。这份调查表包括了对场地区位、交通可达性、空间形态、周边景观环境、卫生状况、公共设施、社会性因素7个大项的调查。其中,社会性因素包含了该开放空间内的活动内容、活动丰富程度以及各项活动之间是否受到互相干扰等。

被调查者可以从“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及“不满意”5个选项中选择1项,以此来表示对每个项目的同意程度。作者此处运用表格的形式,统计了使用者对五舟广场各方面的满意程度(表3)。

由表4可知,人们对五舟广场总体较为满意。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为周边景观环境。在与使用者的交谈过程中可以得知,绝大多数的使用者偏好于水体景观,其次为绿化景观,还有极少数偏好周边道路景观。对广场的空间形态,受访者认为广场简洁现代的设计风格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空间合理的布局是他们注重的焦点,只有极少数表示空间形态毫不重要,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通过访谈发现,在使用感受方面,绝大多数的使用者较注重场地内的卫生状况,并认为五舟广场卫生情况相对乐观。但当谈到公共设施方面的问题时,不少被访者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尤其在座椅、照明和遮阳避雨设施方面,绝大多数被访者认为值得改进。

在场地的交通可达性上,半数以上的被访者觉得“满意”或“较为满意”,但也有若干学生认为距离寝室较远,不太方便。

4基于POE研究的场地评价与优化对策

4.1场地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知,五舟广场的活动量大,活动密度高,其中以交流活动、体育活动为主,学习活动较少。究其原因,这与广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及交通噪声影响有关。

五舟广场东南面均为学校主次干道,使得此处交通极为便利,校外人员也逐渐成为主要的行为群体之一。

通过调查,我们也不难发现,五舟广场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4.1.1交通可达性: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学生住宿区域主要分为3块:A区、B区与C区。其中,A区距离五舟广场确实较远,步行大约需要30min。这也是学生群体的活动量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原因之一。

4.1.2公共服务设施:《五舟广场满意度调查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使用者认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不合理,如:部分使用者认为夜晚灯光较暗,有的地方灯光几乎照射不到,无法给人以安全感;五舟广场内的交流活动最为频繁,但只在船型观景台和东湖茶室设有可坐区域,座椅数量明显不足;调查的9月,浙江地区的天气仍然较为炎热,太阳照射也较为强烈,绝大多数使用者认为遮阳避雨设施不够。

4.1.3空间形态:广场在空间的划分上较为简单、枯燥,缺少层次感和私密性。另外,周边车辆、行人等发出的噪声较大,不够安静,很难进行学习类活动,因此作为大学校园内的广场,该处的学习氛围不浓。

4.1.4社会性因素:在交谈过程中,作者发现绝大多数使用者并不认为该空间内的活动是非富多彩的,这说明活动形式和内容还比较单调。但值得称赞的是,各项活动之间的影响因素并不多,基本不会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

4.2提出优化对策

分析以上调查结果,作者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优化对策:

4.2.1健全配套设施:适当增加路灯、垃圾桶、座椅、遮阳避雨等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加出入口的标识,使该空间更加易于识别。

4.2.2完善空间划分:调整空间各部分的尺度,增加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使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完全开放空间有致地分布,改变在空间划分上较为单调、缺乏层次感的现状;丰富广场周边现有的植被层次,最大程度地隔绝过往的嘈杂声,营造适合学习的静谧空间,更多地引入学习活动。

4.2.3加强维护和管理:无论何种公共空间,都应是洁净的,人们置身其中,体会到的应是放松和快乐。学校管理人员应加大广场监管力度,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进行及时制止,并组织校清洁人员定时进行清扫、管理与维护。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配合管理人员,保护环境。

5结语

POE从使用者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可以较为客观地了解到某一户外开放空间的优势与不足。通过POE研究,不仅使设计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也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本文在调查研究阶段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问卷调查方面,采用随机抽样发放问卷的方式,没有非常细致地考虑到问卷发放人群的年龄、性别、居住地等属性,在问卷的发放数量上也是有限的。此外,问卷发放所选取的对象主要是休息状态的使用者,其他玩耍、晨练、阅读等的使用者很多不愿意被他人打扰,所以在问卷中对不同活动类型的使用者选择方面也是不够均衡的。在这几方面,本人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
我国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改善对策
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关于发电厂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的探究
浅析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嘉兴市“五水共治”的金融支持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