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园应用球孢白僵菌TST05菌粉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

2017-01-06宣善滨曹天文王菊平薛皎亮谢映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球孢桃小菌粉

宣善滨,曹天文,王菊平,薛皎亮,谢映平,熊 琦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果园应用球孢白僵菌TST05菌粉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

宣善滨1,曹天文1,王菊平1,薛皎亮2,谢映平2,熊 琦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为了了解球孢白僵菌TST05在果园的防虫效果,应用球孢白僵菌TST05菌粉进行了防治桃小食心虫的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后桃小食心虫幼虫平均校正死亡率达67.3%;虫果率为5.0%~15.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虫果率32.5%~60.0%,防治效果达68.18%~84.48%,效果十分明显。

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防治;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又名桃蛀果蛾,俗称钻心虫,简称桃小,在分类上属鳞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是为害严重的果树害虫,危害苹果、枣、桃、梨、杏、山楂和酸枣等多种仁果类和核果类果树的果实,尤以苹果和枣受害最为严重[1-3]。

水果生产是山西南部地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部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生产实践中,药剂防治仍然是桃小危害严重时最常采用的技术手段,直接对果品造成了药物残留,并给环境带来了农药污染[4]。目前,国内外在桃小食心虫上均发现有白僵菌寄生[5],但不同菌株在不同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中对寄主的感染性差异很大[6-9]。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隶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目(Moniliales)丛梗孢科(Moniliaceae)白僵菌属[3],是广泛分布的昆虫病原真菌,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杀虫真菌之一,常用于害虫生物防治[5-7]。

本研究是应用山西果园桃小食心虫高感寄生真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课题组已经筛选到的适应北方干旱地区环境的高感染力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在果园进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试验[10-13],对山西桃小食心虫的生物防治和实现真正无公害绿色水果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自山西省自然罹病的桃小越冬幼虫上分离的高效致病菌株。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10-11],其保藏专利号为CGMCC No.4526。

菌粉:2013年6—9月,用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在山西省太谷县山西科谷生物农药有限公司进行规模生产,共生产固体菌粉约300 kg。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北景乡北里村老果园进行,果树品种是金冠。面积1.33 hm2,共8行,每行有70棵果树,南北走向,其中,35棵果树为试验组,另外35棵果树为对照组。

1.3 试验方法

1.3.1 施药方法 2013年10月5—7日,果园地表施用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组用球孢白僵菌菌粉防治桃小食心虫。施药时将菌粉揉碎,用定量容器取药,施用菌粉0.1 kg/m2。将菌粉均匀散洒在树冠下地面,用铁锹翻扣在地表下3~9 cm土中。来年3月检查成活率,9月检查蛀果率。

1.3.2 桃小食心虫的成活率调查 供试的8行果树中随机抽检5行,每行作为1个组,在每行中随机抽检3棵试验树和3棵对照树,作为3个重复。在其树冠下量取2m×2m×20 cm样方取土,共10个样品,用10个口袋分别贴上标签(试验1~5组,对照1~5组)。然后分别将每个样方的土用筛子筛去细土,只把筛中留下的小颗粒土装入袋中,带回实验室备检。筛土时注意将较大的土块碾碎后再筛取。

在实验室对这10组土样细心检查,从中挑出桃小食心虫的冬茧(冬茧的外形为椭圆形,灰色,用手捏时感觉到软软的有肉的感觉)。分别把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冬茧挑出来,让其自然出虫,记录桃小食心虫的幼虫数量,计算校正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对照组的幼虫数-试验组的幼虫数)/对照组的幼虫数×100%。

1.3.3 虫果率调查及防治效果计算 在供试的8行果树中随机抽检5行。在每行中抽检3棵试验树和3棵对照树,在果树的不同方向分别随机抽取10个苹果,记录虫孔果的数量。这样每株果树抽检40个苹果,每行试验组共抽取120个苹果,对照组也抽取120个苹果。记录中以n代表行数,分别记录为试验组Sn-1,Sn-2,Sn-3;对照组Dn-1,Dn-2,Dn-3。然后分别统计出各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虫果数量、虫果率,并以此数据反映防治效果。

虫果率=虫孔果数/抽检果数×100%;防治效果=(对照组虫孔果数-试验组虫孔果数)/对照组虫孔果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球孢白僵菌TST05菌粉的施用试验

利用桃小食心虫在土中越冬的习性,在桃小越冬入土前,在田间撒施菌粉,让桃小在漫长的越冬中感染白僵菌,导致其染病死亡而减少虫口密度。施药量为球孢白僵菌TST05菌粉干粉0.1~1.0 kg/m2。

2.2 桃小食心虫的成活率调查

2014年3月20—22日,在试验地对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死亡率进行了调查。从供试的8行果树中随机抽检了第1,2,4,7,8行。调查结果列于表1。

表1 用菌粉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校正死亡率

从调查结果来看,校正死亡率在48.8%~85.7%,平均校正死亡率为67.3%,说明试验的效果很好[8]。本研究为在野外应用技术研究包括用菌方法、用菌时间、用菌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2.3 防治效果的检查

表2 菌粉防治食心虫效果调查

2014年9月20—23日,果园地表施用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组对试验地进行了防治效果的检查,按照试验方法,抽检了第1,3,5,7,8行的果数作为5个试验组和5个对照组。每组各抽取了3棵果树,在植株东、南、西、北4个方向随机检查10个苹果,每株共检查40个苹果统计虫果个数,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应用白僵菌菌丝体防治桃小食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试验组的虫果率为5.0%~15.0%,而对照组的虫果率为32.5%~60.0%,防治效果在68.18%~84.48%,均在65.0%以上,可以认为应用成效十分明显。

3 小结

从试验结果来看,试验组的虫果率为5.0%~15.0%,在调查的15棵果树中,有9棵果树的虫果率≤10%,占试验组总调查数的60%;而对照组的虫果率为32.5%~60.0%,其中虫果率≥40%的果树有11棵,占对照组总调查数的73.3%,试验组虫果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且其防治效果均达到65.0%以上。由此可见,应用球孢白僵菌TST05菌粉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效果显著。

由于试验地果园是开放型管理的果园,能取得这样的试验数据是比较鼓舞人的,本研究利用桃小食心虫一般活动范围较小的特点[1,3,13],大面积施用白僵菌菌粉防治桃小食心虫有很好的实用性。其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白僵菌菌粉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且简单易操作,容易形成规模化生产,按照试验生产与规模生产数十倍至百倍的成本计算,白僵菌菌粉在未来应用成本上是可行的;二是田间应用的防治效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防治效果上,试验组中虫果率在5.0%的重复有3株果树,如果扩大面积试验,虫果率控制在10%左右是有可能实现的。

本研究应用球孢白僵菌TST05菌粉防治桃小食心虫,仅是初步试验,与其他化学防治技术相比,在应用上有待提升的空间很大[14-17],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试验推广。

[1]熊琦,谢映平,薛皎亮,等.桃小食心虫病原真菌的研究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王鹏,于毅,张思聪,等.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2012(12):58-63.

[3]刘玉升,程家安,牟吉元.桃小食心虫的研究概况[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7,28(2):207-214.

[4]王菊平,宣善滨,石保明,等.不同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及复配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4):444-446.

[5]李增智,李春如,黄勃,等.重要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有性型的发现和证实[J].科学通报,2001,46(6):470-473.

[6]田志来,阮长春,李启云,等.球孢白僵菌对昆虫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6000-16002.

[7]童树森,宫建,苟英杰.利用绿僵菌防治青杨天牛试验研究.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Ⅲ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155-157.

[8]王宝辉,郑建伟,黄大庄,等.绿僵菌MS0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不同温湿度下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 [J].林业科学,2009,45(9):158-162.

[9]陶训,冯建国,庄乾营,等.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4(5):39-42.

[10]熊琦,朱永敏,曹天文,等.桃小食心虫病原菌: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物保护,2012,38(2):87-91.

[11]宋健,曹伟平,甄伟,等.四株白僵菌的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2,27(S1):374-376.

[12]李捷,朱永敏,薛皎亮,等.五株病原真菌对桃小食心虫的致病力[J].植物保护学报,2012,39(6):549-555.

[13]Xiong Q,Xie Y P,Zhu Y M,et al.Morph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rposina sasakii Larvae(Lepidoptera:Carposinidae) infected by Beauveria bassiana(Ascomycota:Hypocreles:Clavicipitaceae)[J].Micron,2013,44:303-311.

[14]徐艳聆,吕文彦,赵润洲,等.环境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8):95-97.

[15]曹伟平,宋健,陆晴,等.常用化学农药对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影响及其混用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 [J].华北农学报,2012,27(S1):358-362.

[16]熊琦,王旭,朱永敏,等.七种化学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研究[J].植物保护,2012,38(3):108-112.

[17]刘顺字,曹永军.微生物源农药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5):22-25.

Tests on App lication of Beauveria bassiana Strain TST05 Control Carposina sasakii in the Orchard

XUAN Shanbin1,CAO Tianwen1,WANG Juping1,XUE Jiaoliang2,XIE Yingping2,Xiong qi2
(1.Institute ofPlantProtection,Shanxi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2.Collegeof Life Scienceand Technology,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To understand the Beauveria bassiana TST05 in orchard pest control effect,the paper studied the control effect of Carposina sasakii using Beauveria bassiana TST05.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ortality rate of Carposina sasakii larvaes was 67.3%after prevention,the rates of insect bitted fruit was 5.0%-15.0%,which was less than that of CK(32.5%-60.0%),the control efficiencywas68.18%-84.48%.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Beauveria bassiana strain TST05 to Carposina sasakii wassignificant.

Beauveria bassiana strain TST05;control;Carposina sasakii

S433.4

A

1002-2481(2016)07-1001-03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7.25

2016-04-07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24);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2012110100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财政支农项目(yjkt1420)

宣善滨(1962-),女,浙江诸暨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和昆虫学研究工作。薛皎亮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球孢桃小菌粉
桃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冷冻干燥乳双歧杆菌A04菌粉的贮藏活性研究
球孢白僵菌防治竹梢凸唇斑蚜试验
苹果免套袋栽培桃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株耐Cd罗尔斯通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Cd2+的吸附特性研究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枣树桃小食心虫的预防与治疗
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死效应
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血细胞毒力和形态的影响
优良益生菌高效筛选与应用关键技术2014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