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2017-01-05张俊玲曾惠玲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12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螺杆菌幽门

张俊玲,曾惠玲

(甘肃省中医院 白银分院,甘肃 白银 73090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张俊玲,曾惠玲

(甘肃省中医院 白银分院,甘肃 白银 730900)

目的: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减少阳性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2015年5月A、B两个单位年度体检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数共176例,分别抽取82例阳性率患者,A单位作为对照组,B单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治疗,四联药,延长治疗时间,进行健康宣教,观察效果。结果:2组患者阳性复发率与治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改进后的治疗方法适用可行,可作为一项措施长期应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与预防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主要存在于胃内、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少数存在于口腔中。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够在胃酸环境下生存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不仅破坏胃壁的屏障,还引发各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口腔溃疡等,所致的胃黏膜炎症可导致胃感觉和运动异常[2]。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感染趋势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目前已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许多患者只知道自己有胃病,但并不知道是感染幽门螺杆菌所致,而传统治疗以三联药为主,胶体铋剂或者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经过1~2周抗幽门螺旋杆菌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均能治愈,但治愈后复发率较高。针对这一现象,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自2015年6月以来,改变治疗方式,采取胃四联疗法,开展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的治疗措施,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5月A、B两个单位年度体检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数共176例,检查结果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分别抽取82例阳性率患者,A单位做为对照组,B单位做为实验组,其中男性50人,女性32人,年龄30~55岁。2016年5月A、B两个单位再次体检时统计阳性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以前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要通过胃镜取胃部活检组织,患者痛苦,创伤大,无法普及。现采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即患者在清晨空腹或进食2 h后用约20 m l凉开水口服一粒碳14尿素胶囊,静坐25 min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就可以了。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无痛苦、无创伤、无交叉感染的风险,适宜做体检项目。呼气试验法可适应下列疾病的检查:(1)消化不良初诊者(病史不长,年龄小于45岁并无胃癌报警症状)、复诊者。(2)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活动溃疡、胃窦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恶性淋巴瘤等需根除Hp的患者。(3)预防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者。(4)拒绝胃镜检查者(除非疑诊胃癌时才进行胃镜活检)。(5)长期使用NSAID(非甾体抗炎药)类药物者等。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传统的胃三联疗法。实验组采取胃四联疗法,开展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具体方法如下。

1.2.1 传统治疗方法

1.2.1.1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个案表现较典型,具体为:(1)腹痛——因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损伤,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2)口臭——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可能导致口气重,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腔异味最直接病菌之一。(3)泛酸——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表现为泛酸和烧心。

1.2.1.2 需根治的临床表现

(1)确认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胃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有可能患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早期胃癌术后、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癌家族史、胃癌高发区人群以及有胃不良饮食习惯(腌制熏烤和高盐食物)。(3)有可能患消化性溃疡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计划长期服用NSAIDs(阿司匹林等)或者已经在长期服用NSAIDs的人群。

1.2.1.3 治疗

有很多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却不知道,随便服一些助消化的,单纯抑酸或治疗各种溃疡的药物,效果不显著又不去医院就诊,反反复复发作,直到体检才知道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前医院仅采用胃三联疗法,胶体铋剂或者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的治疗方法。用药时间是1~2周。根据病情适当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排空药物、抗胆碱类药物等。经过1~2周抗幽门螺旋杆菌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均能治愈,但患者复查后复发率较高,多因患者未改变其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1.2.2 改变治疗方法

(1)四联疗法,是指胶体铋剂+三种抗生素的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组合为枸橼酸铋钾240mg+阿莫西林750 mg+甲硝唑400mg+奥美拉唑20 mg[3]。7~14日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要继续单独服用枸橼酸铋钾6周,剂量和用法同前。

(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饮食避免经常吃酸甜、辛辣的食物,这是由于酸甜食物是细菌的温床,可促进幽门螺旋杆菌大量繁殖,辛辣食物可刺激损伤而导致炎症及溃疡。长期饮酒的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更高,黏膜损伤更重。这是因为饮酒一方面对胃黏膜形成刺激而引起损伤,另一方面影响黏膜血液供应而降低局部抵抗力加重感染。预防感染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蔬菜主食合理搭配,注意卫生,不吃街边烧烤、麻辣味、腌制熏烤和高盐食品,少喝饮料,多喝开水,忌食生冷,长期抽烟饮酒者更应戒烟酒,规律饮食。

(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可有效防止“病从口入”,三餐按时吃,避免饿了再吃,晚上临睡前加餐等,保持规律的生活,不昼夜颠倒,无序的生活节奏会让胃肠无所适从,加重负担,身体抵抗力降低,细菌乘虚而入。家中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采用分餐,用公筷,大人避免给小孩夹菜,尤其不要嘴对嘴喂食,直至完全治愈。

(4)顽固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应正确认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害,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恐慌。居住环境差的,应尽量改善条件。一定要改变个人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清洁环境,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当地水源差的应饮用纯净水。服药遵照医嘱、够疗程,避免服服停停,无法持续药性。加强体育锻炼,注重养生,增强抵抗力。平时可吃大蒜,蜂胶等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作到了清淡饮食,生活规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仍为阳性,必要时可做一次胃镜检查,取活检判断幽门螺杆菌对胃部造成了何种损伤,再调整用药,做到有的放矢。

(5)开展健康教育。门诊就诊患者,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护士即针对病情进行健康教育:①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重点着手,制定饮食计划,嘱其避免暴饮暴食,主食清淡,并保持生活规律。②生活条件差的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手卫生,保持清洁,减少细菌传播机会。③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尽量医患配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④对实验组患者做到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并定期开展健康座谈会,发放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知识手册。落实胃四联疗法,开展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的治疗方法。

2 结果

2015年5月及2016年5月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阳性复发率(见表1)及疗效(见表2)做对比。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复发率对比

表2 2组经治疗后疗效对比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胃壁有着严密的防护系统,能有效抵御自口腔进入的病菌。但幽门螺杆菌是个例外,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细菌。幽门螺杆菌可以借助菌体一侧提供动力穿透粘液层,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抵抗胃酸的杀灭,引起各种肠胃疾病的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已经被证明与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相关性,也是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癌的危险因素[4]。如果治疗不规范或生活习惯不健康,该病反复发作的几率较大[5]。而许多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却不自知,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虽经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能治愈,但第二年体检的时候,部分病人复发,仍为“+”或“++”,因其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卫生条件未改变,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复发作。所以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从根本入手可斩断感染途径,针对这类患者采用胃四联疗法,开展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按时随访观察效果。2016年5月患者复查时,再次统计阳性率,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4%,证明综合治疗方法非常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治疗消化道溃疡和减少溃疡复发率的必要措施,而且可以减少高额的医疗费用[6]。可作为一项治疗措施长期实行,预防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1] 于凌琪.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2):218-219.

[2] 樊慧丽,陈玉梅,孙建顺,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河北医药,2011,33(3):441-442.

[3] 孙景文.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5(6):44-45.

[4] 罗祖媚.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院,2012,12(1):50-51.

[5] 聂静涛.二藤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7):76-77.

[6] 王慧吉.北京地区应用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及替硝唑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49-50.

R378

:A

DOI 10.3969/j.issn.1672-6375.2016.12.027

2016-9-14

张俊玲(1962-),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工作。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