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孩子心灵石头的纹路

2017-01-03姚亮吴叶萍

教育界·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因势利导管理策略

姚亮+吴叶萍

【摘 要】青春期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渐形成,他们都有鲜明的特点,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材施教,找准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学生心理特点 因势利导 管理策略

笔者在闲暇期间读到一篇文章《石头的纹路》,文中提到作者去乡下看外公,顺便散心。作者的外公是村里有名的石匠,外公叫作者帮他敲开一块石头。作者想敲开石头还不简单,就抡起锤子重重地敲了下去。霎时间石渣乱飞,但是石头没有一丝裂开的迹象。他又狠命地抡起锤子砸了好几下,石头依然没有裂开。外公在一旁笑了,他接过锤子,围着那块石头转了几圈,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举起大锤重重地砸了下去,一锤,两锤,三锤……在作者外公不紧不慢的敲击下,那块大石头竟然被一分为四。随后作者外公笑着说:“每块石头都有它的纹路,如果只是一味乱砸,即使蛮力十足,也不一定能敲开,而如果找准它的纹路,沿着纹路坚持不懈地使劲砸,就一定可以砸开!”看到此处,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回想平时班主任工作有时也是力不从心,处理学生问题时也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其实是自己没有找到处理问题的合适方法。其实我们的班主任工作特别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跟“砸石头”似的,是有迹可循的,只要找准它的“纹路”,找到班主任工作的规律,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强调“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笔者认为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六七岁间,这一阶段称为心理断乳期、青春期、少年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性和过渡性是该时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根本特点。此阶段的学生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生理上的成熟。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生长高峰。一是身高与体重的成长尤为突出。此阶段的少男少女的成长可谓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二是青春期少年学生性发育进一步凸显。

2. 心理上的叛逆。一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少年们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他们体验到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这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二是情绪的变化。少年期的身心发展和所面临的发展中的矛盾,使他们的情绪都会出现不平衡乃至暂时性的紊乱。如烦恼、孤独、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三是自我中心。他们开始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认为自己所关注的就是他人所关注的。四是逆反期。这是这阶段最普遍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这些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如同石头的一条条纹路,你只有真正地了解了,摸清了,才能在工作中事半功倍,打开学生心中的石头。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讲究一些策略。

一、 肯定学生

对于班级中的一些调皮鬼、捣蛋学生,教师既不能迁就放纵,也不能一味求全责备。我们常说的对学生要动之以情,不光要有情,还要“知情”。所谓“知情”就是要深谙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人格和人性,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要消除偏见,客观全面公正地看待他们,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捕捉有利时机进行诱导、启发、教育,以点带面,以量变促进质变。

曾经,班上有个学生,叫吴,一个长得很清秀却只会写自己名字的男生。升初二时,就有“好心人”告诉我他的许多“才能”,课上不仅不认真听讲,还经常干扰老师讲课,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一到下课满学校跑,当然别指望他做作业了。开学后,我一直没找他,在一旁密切地注意着他,起初他还能收敛一点,见我没找他,他便逐渐地“展示”他的才能。而且,还有值日生告诉了我关于他的新“才能”——每天早上,他都拿把扫帚去打扫卫生,其实是去捣乱。在掌握了“罪证”以后,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在一次班会课上宣布了一个决定。表扬了吴同学积极劳动,同时,“加封”他为劳动委员。在课后,我找到吴好好谈了一次心。我在肯定了他劳动的同时,问他能否胜任劳动委员,同时向他提了一些要求。随即语锋一转,我罗列了他平时的种种不足。他害羞地肯定了我的观察后,向我保证以后课上一定好好听讲,不去打扰其他人。经过一学期的反复督促,多次谈话,在期终“劳动标兵”的评选中,他不负众望地获得了全票通过。领报告单那天,他父亲含着泪握着我的手说,谢谢老师,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张奖状啊!

每个人学生发展都有各有所长。他们的智力、个性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而青春期的孩子总希望得到肯定,教师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可能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 批评学生

批评学生,可能是我们教师最不缺少的教育手段了。但有些班主任、教师有时对学生批评很少注重批评的艺术性与实效性,更不考虑教育效果的长效性。“好心不得好报”就是我们教育学生时常会碰到的一种情况。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虽有好心,却忽视了方法,更加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深层次地触及乃至触动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他们往往以师长自居,居高临下,动辄以道德的尺度来批判学生的错误,甚至讽刺挖苦,揭老底,算旧账。结果非但不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和离心力。要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讲究一点批评艺术。

第一,首要任务——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建议每位将要为学生的过错而发怒的老师,先卸下怒气去了解下整个过程。我们班主任、教师在处理学生违规事宜时,应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整个事情。

第二,语气态度——平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愤怒最容易迷失我们的判断性。”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保持心平气和,带着火气去处理事情往往会使小事变大。即使利用手中的权力暂时“镇住”了学生,但毕竟没有让他诚服,以后同样会犯。反复处理只会让学生离你越来越远。

第三,处理原则——平等。我们老师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尤其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记住师生平等的原则。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我们谈话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通俗点说,给他们留点面子。不公开原则,私下谈话批评可以达到效果的不在班会课上提起;对事不对人原则,批评某些现象能达到效果的不点名批评;标准统一原则,全班是一个整体,制度是对整个班集体起作用的,包括班主任在内的一切人违规都要处罚。软硬兼施原则,教师在批评过程中用语要刚中见柔。刚中缺柔,缺乏安抚性;柔中缺刚,缺少威严性。

第四,方式方法——灵活。一是换位思考法。笔者认为经常性的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思量能发现学生行为动机,从而能把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中。而我们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晓之以理,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存在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他们既希望要求与成人的社会地位平等,又摆脱不了儿童心理向成熟发展的过渡过程中表现出来得不成熟。当我们从尊重他们角度,让他们担任教师角色以后,同样也能让他们醒悟自己的不足。二是批评与表扬相结合法。虽说忠言逆耳,但是如果教师能在顺耳中起到教育的作用,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总之,批有方法,却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用我们的耐心、爱心去感化他们,砸开他们心头那块影响他们健康发展的石头。

三、 引导学生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单纯可塑,既容易接受美好事物的熏陶,也容易遭受消极思想的污染。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引导学生及时克服消极影响,诱发其潜在的美德。针对学生幼稚的特点,这种美的教育职能因势利导,而不能搞空洞抽象的说教。将要引导学生对具体现象和事物做分析,逐步培养起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四、 提升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在不断的壮大,思想也越来越活跃,我们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上,新问题层出不穷。严峻的形势也迫切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如果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就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灵活的教育策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

青春期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而灵动的个体,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势利导,找出每个学生的“纹路”,沿着“纹路”加以引导,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猜你喜欢

因势利导管理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聚焦时政析热点 因势利导巧复习
因势利导抢市场,练好内功助发展——迅达咨询砥砺奋进的五年
顺时而变促转型 因势利导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