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复诊率的影响

2017-01-03吴宝红李清梅黄冬兰周丽华李莺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青光眼原发性出院

吴宝红 李清梅 黄冬兰 周丽华 李莺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韶关 512026)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复诊率的影响

吴宝红 李清梅 黄冬兰 周丽华 李莺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韶关 512026)

目的 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复诊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按就诊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内的复诊率。结果两组患者复诊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增强了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复诊意识,提高了复诊率,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挽救视功能。

青光眼; 个性化健康教育; 复诊; 护理

Glaucoma;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Referral; Nursing

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处于慢性进展状态,因此需要终生随诊和治疗,才有可能免于失明或严重的视功能损害[1]。但是,当患者出院后,随着角色的转换及时间的推移,对定期复诊的依从性也逐渐下降,影响了对疾病后续的观察和治疗。为提高患者的复诊依从性,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和挽救视功能,我科对5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予以个性化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00例,年龄18~78岁。其中,男47例,女53例;闭角型青光眼90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按照就诊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标准。(2)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具备回院复诊能力。(3)年龄<80岁,入院时较好眼视力≥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护理常规,在相应的环节给予相应的护理,落实相应的健康教育。出院1周内电话随访,了解眼部恢复情况,提醒、督促病人回院复诊。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2.1 发放资料 根据患者的视力及文化水平发放宣教资料。编写浅显易懂的青光眼宣教资料及以吴沛霞[2]《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为蓝本的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指南,打印成不同字号版本,按患者的视力水平选择发放,方便患者有效学习。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由患者根据自身的阅读能力、学习需求借阅王宁利教授主编的科普读物:《青光眼——沉默的致盲性眼病》,让患者对青光眼疾病有更深地了解。

1.2.2.2 拓展宣教途径 借助智能手机的微信平台,延伸院外健康教育服务。了解患者或家属的手机功能及微信使用情况,与能熟练使用微信的患者或家属建立微信联系,指导患者或家属在电脑或手机上观看王宁利教授在央视科教频道的视频讲座——“光明的盗贼”,利用权威媒体的公信力、知名专家对青光眼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讲解及真实病例的现身说法,增加患者或家属对青光眼的感性认识;不定期发送各届世界青光眼日/周的宣传知识链接,让患者对青光眼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日常生活保健及终身随诊要求有全面地了解。

1.2.2.3 选择宣教方式 尽量使用患者最易接受的语言进行沟通,既增加了患者的亲切感,又能让患者更好地理解宣教内容。评估患者的理解、接受能力,对年龄较大、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我们以拳头比作眼球、以下水道比作房水流出通道,形象地讲解疾病知识;对理解、接受能力较强的患者,我们采用眼球解剖模型,配合文字说明,对疾病知识进行直观讲解。

1.2.2.4 强调终身随诊 (1)向患者讲解电脑视野检查结果,让其对现有的视功能有直观地了解。必要时展示青光眼晚期患者的电脑视野检查结果,如:管状视野、颞侧视岛、广泛绝对暗点,引导患者充分认识保护现有视功能的重要性、定期复诊监测眼压的必要性。(2)向患者讲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房角检查结果,让其了解目前的房角状况和房角的开放程度对房水流通、眼压的影响,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术眼的解剖生理也可能发生改变所导致的潜在的窄角/闭角高危风险及其急性发作的潜在可能。

1.2.2.5 对患者家属的教育 我们邀请家属一起参加健康宣教活动,特别是视力较差、学习及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对家属的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患者离院后的后续治疗、心理调节、定期复诊离不开家属的配合与支持。特别是年龄较大、视功能损害较严重的患者,对家属有较大的依赖性,家属所给予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1.2.2.6 督促患者定期复诊 指导患者出院1周后门诊复诊、不适随诊,并于每次复诊时与医生预约下次复诊时间。提供主管医生或其上级医生的门诊坐诊时间,因其相对固定,可方便患者按时按需复诊;提供咨询电话,方便患者遇突发情况而不能及时就诊时来电咨询。建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出院随访电子表,登记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联系电话、出院时间、出院时的视力及眼压,按术后常规复诊要求设置复诊提醒预警,根据患者的复诊执行力,结合患者或家属的通讯设备功能,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与患者或家属联系,提醒、督促患者定期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复诊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的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1周的复诊率与对照组相比,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复诊人数还是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复诊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意识决定行动,患者及家属对青光眼疾病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对终身定期复诊的认识,决定了其日后的复诊态度,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视功能进展状态。为了取得更好的宣教效果,我们根据患者的视力、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及通讯设备的功能,通过文字资料、立体模型、观看视频讲座的方式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看得见、听得懂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按医嘱用药、定期复诊、不适随诊,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挽救视功能。

从表1所见: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及半年的复诊率虽然比对照组高,但仍有将近1/2的患者未按时复诊。由此可见,要让患者彻底领会青光眼防治的重要性,由被动就医转变为主动求医,我们仍需进行不懈努力,探讨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患者的复诊依从性。同时,早日构筑青光眼防治体系[1],将青光眼纳入门诊特殊病种,将有利于患者定期复诊。

[1] 赵家良.构筑我国防治青光眼的体系[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99-100.

[2] 吴沛霞,席淑新,郭文毅,等.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7):18.

吴宝红(1976-),女,广东乐昌,大专,主管护师,从事眼科临床护理工作

R473.77,R775.2

B

10.16821/j.cnki.hsjx.2016.02.029

2015-10-21)

猜你喜欢

青光眼原发性出院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青光眼问答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