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间手术患者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2017-01-03闫沛王宇胡雪慧戴艳然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出院入院护士

闫沛 王宇 胡雪慧 戴艳然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护理管理·

日间手术患者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闫沛 王宇 胡雪慧 戴艳然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目的 分析评价我院日间手术患者护理管理模式改进效果。方法 结合本院“院中院”管理模式、“院前检查”手术治疗模式和日间手术特点,从患者住院管理和护理人员管理两方面分三步对日间手术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从护理人员参与日间手术管理、住院流程管理、术前访视制度改革,加强术后支持护理方面进行改进,建立日间手术护理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结果日间手术患者对院前检查模式的满意率达95%以上,日间手术的术前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和满意度得分也不断提高。结论通过对日间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满意率,降低了术前等候时间,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加快了医院床位周转,真正使患者得到快速诊治和优质护理服务。

日间手术; 护理管理; 服务模式

Day surgery; Nursing management; Service mode

日间手术(Day surgery)最早由英国医生Nichol提出,2003年国际日间手术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lation for Ambulatory Surgery,IAAS)将日间手术定义为: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一个工作日中完成的诊疗过程,不包括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在欧美发达国家,日间手术的开展将近十几年,约有40%~60%的手术是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的[1]。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已引入并开展日间手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但新的手术模式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且各类手术方式不同,各医院现状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根据我院“院中院”的管理模式以及“院前检查”的手术治疗模式,通过对日间手术护理管理模式的改进及效果分析,我们总结经验,真正使患者得到快速诊治和优质护理服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开始实施院前检查手术治疗模式以来,连续3年接受院前检查并参与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改进的所有患者121例,涉及耳鼻咽喉科、整形外科、血管内分泌外科、肝胆外科、消化外科和妇产科6个科室。纳入标准:需接受手术治疗的单病种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身体一般情况良好,心理健康,术前无特殊准备或治疗的择期手术患者。排除标准:术后突发情况需转为常规护理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改进流程 第一步,分别对参与日间手术的患者进行院前检查,调查分析手术满意度;第二步,积极整改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涉及护理工作的部分纳入改革的重点,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对护理工作者进行专业化培训;第三步,将日间手术患者的院前检查管理程序化,与护理管理有效结合。

1.2.2 改进方法

1.2.2.1 参与日间手术管理 为方便患者就医,医院成立日间手术接诊中心,每个中心设置预约接待中心、院内管理中心、术后随访中心3个部门。各中心分别指定1名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参与院前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预约流程介绍、术前宣教以及与手术科室沟通。

1.2.2.2 改革术前访视工作 由于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等候时间有限、手术室人力资源不足、术前宣教主要由病房护士承担等一系列的问题,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开展;据杨霞等[2]调查结果显示:日间手术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安全、手术过程等多方面都有了解需求。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来讲,缺乏充分的术前评估,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评估,就不能及时发现术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3]。为保证术前访视的质量,改进现有的访视方法,术前准备工作的宣教和心理支持由接诊中心护士完成,手术安全和过程的宣教由主管医生完成,手术室专科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体位信息并评估术中护理问题,这样合理分配、明确职责,既能满足患者需求也能做好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和术中护理评估。

1.2.2.3 参与住院流程管理 日间手术患者的就诊流程主要包括门诊就诊、术前检查、麻醉评估、手术预约、手术、出院和术后健康指导7个环节。入院前1 d,由接诊中心护士同患者进行沟通,术前评估,了解术前准备和宣教情况,指导患者正确的禁食水、有效地咳嗽和排痰等,并进行心理护理,预约次日入院。入院当天,手术室护士及时与日间病房护士沟通,确认患者是否如期入院,并及时调整手术安排和人员安排,确保手术及时开始,保证手术衔接,节约时间,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我院参照孔庆健等[4]设计的麻醉后出院评分系统(PADS)和美国麻醉学会制订的术前患者身体状况分类标准(ASA)为基础,将生命体征、下床活动情况、患者精神状态、疼痛耐受以及麻醉反应、切口情况6个方面作为评判日间手术患者出院的标准,若评估后24 h内不能达到出院标准,院内管理中心护士应立即配合医生将护理模式改为专科常规护理。

1.2.2.4 加强术后支持护理 患者准备出院前,由院内管理中心护士给予专科术后指导,告知其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发放视频图册等健康宣教资料,给患者留咨询电话以方便电话随访和指导。出院后第2天开始连续3 d,由随访中心护士每天以电话形式了解患者术后情况,正确指导患者服药、饮食及相关活动,注意宣教如何进行术后并发症(迟发出血、术后感染等)的观察。嘱患者如有不适,应及时联系随访中心或主管医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服务。

1.2.3 建立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1.2.3.1 准入制度 日间手术患者观察时间短、风险大,要求护理人员技术熟练,目光敏锐,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因此,建立了严格的护理人员准入制度。首先,应具有专科病区3年以上的护理经验,自愿作为日间手术的骨干人员;其次,在学科专业领域经验丰富、造诣较深,熟练掌握此类疾病的专科护理技能,面对患者的突发状况时能应急处理;第三,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宣教和指导。

1.2.3.2 培训制度 对各部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培训内容:(1)强化自身知识及技能,应对日间手术患者的随机性,提高护理效率;培训内容应涉及护理技能、病情观察、沟通交流及应急抢救等方面的全面培训。(2)定期培训,定期对工作进行自查,及早发现不足,及时完善。(3)深化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使患者在接受高技术和新模式医疗的同时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了解患者对院前检查管理模式的满意情况,计算满意度的得分和满意率;统计分析2011-2013年,实施院前检查管理模式以来,医院收容量的变化;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2011-2013年患者术前等候时间的变化。满意度是指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项分数之和,满意率是指住院患者填写中满意及以上选项所占的比例。

2 结果

2.1 患者对院前检查满意情况调查 见表1。

表1 患者对院前检查满意情况(n=121)

2.2 护理管理模式改进以来各科室日间手术患者住院人数统计分析 见表2。

表2 各科室日间手术患者住院人数统计分析 例

2.3 手术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见表3。

表3 手术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注:其中血管内分泌外科,肝胆胰脾外科,妇产科手术统一在外科综合手术室执行,所有其率调查结果为外科手术室调查结果。

2.4 各科室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等候时间 见表4。

d

3 讨论

3.1 日间手术护理管理模式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是实现医院良好运营的重要评价指标,院前检查手术治疗模式的提倡使患者在入院前已完成患者筛选、术前检查,入院后立即手术减少了患者入院检查及等待手术的时间。日间手术护理管理配合院前检查管理的改进模式,一方面专业、详细、全面的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有利于身心的康复;另一方面环环相扣的护理管理模式,减少了与医生沟通过程种的漏洞,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且手术衔接紧凑,防止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各部门的默契配合,保证医院床位周转的高效运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住院难”的矛盾。

3.2 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针对日间手术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护理人员要做到更多、更细、更快、更优质的全方位护理服务。各项制度和规范的建立,使护士的护理行为更加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培训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技能,工作责任心及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有效防止了手术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损伤,如:错误患者、错误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方式、手术切口感染、神经及皮肤损伤等。日间手术流程和护理规范化管理,使患者在围术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和专业的护理方法,减少了术前焦虑,可促进患者的手术配合和术后恢复。

3.3 促进随访系统的成功建立 对日间手术的管理,尽管很多医院都有自己严格的入院、出院标准、麻醉标准,对主管医生护士的选择都有一定条件,出院后也有及时随访和健康指导[5-7],但是患者术后早期24 h内出院,仍可能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国外调查[8]结果也显示:日间手术患者再入院率可达到0.7%~8.0%,而且目前国内也无同国外一致的院外支持系统[5]来满足患者出院后的持续治疗和护理的需求。因此,对于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单纯的随访指导和非专业的家属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华西医院[9]对出院28 d的调查结果显示:74.2%的患者会担心出院后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49.7%的患者认为自己存在术后护理知识和心理应对不足,难以满足自身护理需求。同时,日益增长的门诊量对电话随访中心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院结合院前检查和日间手术管理模式,于2012年底建立了日间手术电子病历随访系统,2013年底建立了医院整体随访系统,保证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也促进了医院-社区一体化系统的建立。

日间手术的开展在国外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已发展为很成熟的管理模式。日间手术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院、社会,都是有益的。本研究思路和成果已获得医院卫生管理部门的支持,但在我国的开展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后期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建立日间手术患者护理病历书写平台,目的在于将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重点在网络上同社区护士完成工作交接,将医院和社区一体化,确保患者出院后若突发紧急情况,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合理有效地救治和护理,充分有效地利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通过合理管理,高效执行,真正使患者得到快速、安全地救治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1] Roberts L.Day surgery-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rom the past to the future[J].J AmSurg,2006,12(3):143-145.

[2] 杨霞,胡文娟,赵爱平,等.日间手术病人术前访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6):1565-1566.

[3] 顾硕,顾松,许文研,等.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标准化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7):662-663.

[4] 孔庆健,朱新伟,周璞,等.日间手术中心管理模式的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1):26-29.

[5] Royal College of Nursing.Selection Criteria and Suitable Procedures[EB/OL].[2012-08-08].http://www.rcn.org.uk/_data/assets/pdf_file/0004/78511/001436.pdf.

[6]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mbulatory Surgery(IAAS).Discharge Criteria Following Day Surgery[EB/-OL].[2012-08-08].http//www.iaas-med.com/index.php/recommendation/discharge-criteria.

[7] 马洪升,戴燕.日间手术治疗模式国内外发展简介[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47-48.

[8] Lemos Pinto A,Morais G.Patient Satisfaction following Day Surgery[J].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2009,21(3):200-205.

[9] 刘素珍,李继平,郭晶,等.日间手术患者延伸服务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5-7.

闫沛(1986-),女,陕西,硕士,主管护师,从事护理科研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

王宇,E-mail:qiuwy1961@126.com

R471

C

10.16821/j.cnki.hsjx.2016.02.011

2015-10-29)

猜你喜欢

出院入院护士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