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老年人药物性胆汁淤积

2017-01-03韩咏霞

家庭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药物性毛细淤积

韩咏霞

52岁的孙女士因乳腺增生服用中药治疗,服药过程中出现黄疸,但未停药,之后继续服药3周,黄疸明显加重。入院后观察发现黄疸仍继续加重.实验室检查为胆汁淤积.罪魁祸首竟是所服用的中药!

药物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肝损伤,例如肝脂肪变、血管损伤和胆汁淤积等,统称为药物性肝损伤。其中药物性胆汁淤积常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的肝组织和肝功能都有所衰退,毛细胆管及胆小管口径变小,胆汁排泄不够通畅,加之受到药物的影响,毛细胆管及胆小管的功能进一步减退,就可能会引起胆汁淤积。

药物性胆汁淤积以急性药物性胆汁淤积多见,一般发生在用药2~4周,临床表现为瘙痒、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脂和血清转氨酶异常升高;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以瘙痒、腹胀、皮肤黄染为主要症状,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症状隐匿,病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往往超过一年以上。

临床资料表明,无论是急性药物性胆汁淤积还是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都是药物阻碍了毛细胆管对胆汁的排泄,或是药物减少了胆小管对胆汁转运的缘故。这种改变是一种生理性变化,具有可逆性。因此,只要及时停药,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和保肝治疗,就会使毛细胆管及胆小管逐渐恢复正常的排泄与转运功能,预后较好。一般情况下,急性药物性胆汁淤积可在3~6个月治愈。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可在一年内治愈。但如果未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拖延下去则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变,预后变差。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期间要注意防范药物性胆汁淤积。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扑热息痛、氨基比林、利福平、异烟肼、他巴唑、青霉胺、苯妥英钠、甲基睾丸酮、氯磺丙脲和利尿剂等药物时,要注意监测有无消化道和黄疸症状,肝功能和黄疸指数是否正常。首次监测时间最好是在用药后2~4周,以后每2~3月再查1次,以便早发现、早处理,争取良好预后。

猜你喜欢

药物性毛细淤积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