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玉米生产考察纪事

2016-12-30佟屏亚

种子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套种制种青海省

佟屏亚

青海省玉米生产考察纪事

佟屏亚

您想知道青海省玉米种植情况吗?

20世纪80年代,笔者曾主持“全国玉米种植区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1992年编辑出版了《中国玉米种植区划》专著,分篇叙述了各省(区)玉米生产区域、生态环境、品种布局和发展前景。其中唯独缺少青海省(及台湾)玉米资料。进入新世纪,不断从媒体看到青海省发展玉米生产的信息,促使笔者下定决心去青海走一走、看一看。

新世纪种植玉米

仲夏8月,北京最高气温36℃,汗流浃背;乘飞机直达兰州中川机场,最高气温降至30℃;再驱车至青海省西宁市,最高气温骤降至26℃了。据告知,这就是青海省常年最高的气温了。可想而知,天高气爽、温度适宜、景色绮丽的青海湖和塔尔寺此时正是游人如织的季节。但是,温度偏低和积温不足也是青海省发展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势高峻,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有高原、大山、盆地、丘陵、平滩及河谷地,为长江、黄河之源。昆仑山最高峰海拔达7 720 m,最低的民和县下川口地区海拔1 600 m。农业耕耘仅限于海拔较低的盆地、谷地及部分平滩,如湟水谷地及龙羊峡以下的黄河谷地。

青海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祁连山、昆仑山冰川广布,水利资源丰富。东部黄河、湟水流域和西部柴达木盆地适于农业发展。全省大部分耕地都利用湟水或黄河水灌溉。青海省适宜种植性喜温凉的农作物,如春小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油莱和蔬菜等,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9月底至10月上旬收获。

青海省种子管理站负责人介绍,当地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试种玉米,主要在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的有灌溉条件的川水地区,如黄河流域的尖扎、化隆、循化,湟水流域的民和、乐都、平安和西宁等市县,湟中县和互助县也有零星种植。普遍采用两作套种方式,有小麦套种玉米、马铃薯套种玉米、大蒜套种玉米等,其中以小麦套种玉米为多。

据湟中县种子管理站站长介绍,湟中县是藏传佛教塔尔寺和青海湖旅游地区,最初种植甜玉米、糯玉米供作鲜食,深加工数量很少。这些年湟中县正在扩大试种早熟粒用玉米。在塔尔寺旅游景点看到很多销售甜玉米、糯玉米的摊点,一穗糯玉米售价2~3元,一穗甜玉米售价5元,很受游人欢迎。

玉米种植区域

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显示,青海省2000年玉米种植面积仅 1 980 hm2,总产量 9 900 t,平均产量334 kg/667 m2。新世纪以来,玉米面积快速增加,2010年玉米面积达1.23万hm2,总产量10.7万t,平均产量580 kg/667 m2;2014年玉米面积再增1.8万hm2,总产量16.9万t,平均产量624 kg/667 m2。

按照青海省种子管理局宋晓荭女士提供的数据得知,种植面积666.7万hm2以上的玉米品种有8个:金穗3号(4 040 hm2)、沈单16(3 700 hm2)、龙源3号(3 426.7 hm2)、酒单2号(3 306.7 hm2)、酒单4号、酒单3号、中玉9号和豫玉22等。

宋晓荭介绍,青海省海拔高、气温低、生长季短,受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玉米种植分布在海拔1 650~2 400 m的区域,依海拔高度、灌溉水源、热量资源和玉米生长对积温的要求,青海省玉米集中在两个生态区,即玉米种植生态适宜区和次生态适宜区。

玉米种植适宜区包括循化、民和、尖扎、贵德、乐都和化隆等河湟谷地。海拔2 000 m以下,≥10℃积温达2 400℃以上,年均温7.0℃,最热月日均温高于18℃,适宜玉米生长。主要是小麦套种玉米、马铃薯套种玉米、大蒜套种玉米的带状种植方式,选用中熟或中晚熟品种,采用覆膜栽培方式。

玉米种植次适宜区包括乐都(部分)、平安、西宁、湟中、互助等湟水谷地。海拔2 000~2 350 m,≥10℃积温达2 000~2 400℃,年均温5.0~7.0℃,最热月日均温16~18℃。宜选用早熟品种,采用带状覆膜种植方式。

青海为畜牧业大省,分散养殖奶牛、肉牛比重很大,在积温适宜地区,青贮玉米和青饲玉米有很大的种植面积,例如民和县常年种植青贮玉米2万~2.67万hm2。乐都县还是甜玉米、糯玉米集中产地,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进入兰州市场及周边地区。但缺少全省青贮玉米和甜糯玉米种植面积的统计数据。

探索制种技术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青海省有关部门开展玉米制种研究,研制适宜青海高原自然条件的玉米制种技术。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最早开展玉米高原制种技术研究。引进玉米杂交种吉19,实行宽窄行种植,父母本种植比例为1∶4或1∶5,采用覆膜栽培,父母本错期播种,父本较母本迟播5~7 d。通过父母本花期调控、行比及覆膜效应等措施,吉19制种田最高产量500 kg/667 m2、平均产量440 kg/667 m2,超过原产地的制种产量。

乐都县在川水地区玉米制种成功。其技术要点为:①隔离区不小于300 m,采用自然屏障隔离、时间隔离、空间隔离、高秆作物隔离等。②规格播种。要根据父母本花粉量多少、父母本株高差、开花习性等,确定父母本行比。一般父母本种植比例为1∶4或1∶5,制种地周围必须多种父本。③调节花期。坚持“宁可母等父、不可父等母”的原则,父、母本间隔3~5 d错期播种,保证母本花丝充分接受父本花粉,提高母本结实率,减少制种风险。

民和县建立73.3 hm2玉米代繁制种地。县种子经营管理站依托隆治乡前后山的屏障作用和充足的光热资源,在该乡镇桥头、李家、铁家、张家、白武家等村建立玉米制种基地,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措施到位,制种过程中去雄彻底、长势良好,花期相遇、授粉率高,保证制种质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肯定。慕名而至的山东浩丰种业公司与民和县种子站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隆治乡李家村建立11.2 hm2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田产量达400 kg/667 m2以上,平均收入1 200元/667 m2。玉米制种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也为民和县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奠定了基础。

实现“三赢”之路

民和县是青海省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玉米制种最早的县区之一。民和县依托全膜玉米的秸秆资源优势,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技术,逐渐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的“三赢”之路。

民和县在干旱山区推广玉米全膜覆盖技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保持鲜嫩状态的秸秆饲料。全县青贮玉米面积也陡增至2014年的2.67万hm2,每年可产秸秆100多万t。青贮玉米发展养殖业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我家今年种了0.47 hm2青贮玉米,所有青贮秸秆共卖了1.2万元,平均收入约1 800元/667 m2,虽然玉米产量高,但卖整株秸秆更划算”,民和县李家村农民李成文高兴地说。

玉米秸秆资源为农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丰富的饲草基础。民和县畜牧局加大投资力度,强化配套设施,全县已建成饲草加工配送企业4家、饲草加工中介组织4家,现有饲草料加工设备1 250台(套),建成大小青贮池1 360余座、40万m3。此外,还建成169家规模化养殖场、1 200户家庭小牧场和7 920户养殖大户。民和县积极发展饲草加工配送龙头企业,成立了绿宝、恒丰2个饲草加工配送中心。每年全县玉米秸秆青贮、加工总量达40万t,玉米秸秆加工利用率提高到44%。

在实施“农牧联动”、打造“农区畜牧强县”的发展战略中,民和县大力发展玉米生产,推广先进的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发展产品加工企业。民和县畜牧局局长表示,民和县玉米秸秆加工利用产业渐具规模,下一个目标是使全县玉米秸秆加工利用总量达到70万t,优质牧草产量达到50万t,逐步形成“粮食—饲草—牲畜—沼气—肥料”立体高效的农牧业联动循环发展新模式。

猜你喜欢

套种制种青海省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番茄套种需注意什么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人物志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