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形资产核算模块构建及信息披露

2016-12-30田正佳

当代经济 2016年35期
关键词:类别核算资产

田正佳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无形资产核算模块构建及信息披露

田正佳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世界经济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无形资产已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创造和更新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增加无形资产外部信息相关性和企业内部无形资产信息核算,本文针对在会计信息化软件中设置无形资产信息核算模块进行探索,并据此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进行研究,以期为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管理提供更充分且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相关性。

无形资产;核算模块;信息披露

一、引言

21世纪,世界经济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个根本性转变,由工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变,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知本”比“资本”更具魅力,社会财富和经济增长主要受无形资产驱动。世界各国经济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是贸易自由化使得市场的控制手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专有技术、创新能力、商标、品牌、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企业文化、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创造和更新无形资产。企业的价值在于其拥有的核心专利技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在于每个员工拥有的知识和知识的创新能力。在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时代,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创造源泉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无形资产内容也随经济发展、相关学科的同步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丰富。作为企业核心资源的无形资产,其核算已不能满足利益相关方对无形资产信息需求。为了更好反映广义视角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本文将依据无形资产的可确认性进行分类构建其核算模块,并就模块中不同部分如何进行披露开展分析,以期能提高无形资产信息的相关性。

二、无形资产的内涵及分类

关于无形资产的概念,学者们基于不同学科视角而存在差异。基于会计学视角,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汤湘希(1997,2004)认为,无形资产应是不具有实物形态,却能为企业长期带来收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超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以及有关特殊经济资源的集合。综合这些定义的内涵发现,这些描述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无形资产的非实体性、可辩认性、非货币性资产特征。无形资产的分类因分类依据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有学者将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与不可辨认无形资产;还有学者将无形资产分为主观型无形资产与客观型无形资产,此外汤湘希将无形资产分为经典无形资产、边缘无形资产、组合无形资资产与合力无形资产。但是传统确认模式无形资产确认范围太小,大量自创无形资产得不到真实反映,基于此,从广义无形资产来对其进行分类,有利于丰富无形资产信息,将无形资产分为三类:一是准则内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二是中间态无形资产,这类资产不能满足确认标准中的可靠性而只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如企业的研发活动、网络资产、研发联盟等。三是准则外资产,只满足可定义性和相关性而不满足可计量性与可靠性。如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营销网络、企业文化等。(2006,新夫)。

三、无形资产核算模块构建

1、研究与开发模块

无形资产从取得方式来说,一般分为内部自行研发与外部取得。现代企业不能系统反映企业研发投入资金,不能全面体现企业开发成果的价值形成过程和原始价值的构成与金额,但是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的内部自行研发实际,首先要对研发立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反映。因为现行会计准则规范了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但不符合条件的费用化,而这二者的界限实际上很模糊,其中资本化的部分直接体现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加。企业内部自主研发投入的大小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都密切相关。为了动态反映企业内部自主研发能力,专门设置研发投入模块,这一模块应设计的主要核算项目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预计投资总额、当期费用化金额、当期资本化金额。

2、无形资产核算模块

(1)无形资产增加核算。这一模块主要反映无形资产增加相关初始信息,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增加方式、无形资产类别、名称、编号(二级编码)、开始使用日期、原值、受益对象或使用部门、使用期限。其中无形资产增加方式主要有内部自行研发、直接购入、投资者投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政府补助、企业合并、捐赠。无形资产类别设置包括:一是准则内无形资产,目前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二是中间态无形资产,如企业的研发活动、网络资产、研发联盟等。三是准则外资产,如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营销网络、企业文化等。

(2)无形资产减少核算。这一模块主要反映无形资产减少方式与减少价值,主要方式包括出售、报废、投资转出、非货币交换转出、债务重组、捐赠、企业合并转出等。每一子模块的下级中包括无形资产的原始信息项目。如无形资产类别、编号、原值、净值、使用年限等信息。

(3)无形资产摊销模块。主要反映无形资产因使用而发生的价值转移,主要设置无形资产类别、名称、编号、原值、累计摊销、净值、残值、开始使用日期、使用年限、摊销方法、对应摊销科目(受益对象)。

(4)无形资产减值核算。无形资产因其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其价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因此针对不同类别无形资产期末要进行减值测试,有必要对其进行开展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是一定值,无形资产减值测试的核心是确定其可收回金额,其确定方法因无形资产类别而异。目前关于无形资产减值研究中,还没有研究出针对不同情况导致的无形资产减值的一个通用的数学模型,否则在这个模块中只要输入减值因素的量化值,系统就会输出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这也能很好解决无形资产减值核算的难题。因导致无形资产关减值因素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而且这些因素因经济发展而日益变得复杂。目前主要测试方法有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期权法等。与些同时,为了提高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无形资产类别不能局限于目前会计准则规范的无形资产类别,而要基于广义无形资产的边界。基于此,本模块主要设置无形资产名称、编码、类别、原值、累计摊销、已提减值准备、测试方法等相关项目。

四、无形资产信息披露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制不完整、不规范,规范的缺失导致目前上市公司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信息质量普遍偏低。目前我国对于企业无形资产披露主要集中于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经济后果等方面。企业无形资产披露受现行会计准则及无形资产自身特征的制约,无形资产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以更准确的反应企业的资产规模。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披露的为边缘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和许可权,无法揭示经典无形资产的价值,对于能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以制度文化、客户资源和人力资本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却鲜有披露,对于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一些学者研究结论倾向于参考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把无形资产的形成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支出在当期可以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部分资本化,这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已经颁布实施;对于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该根据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经济贡献形式来确定,要反映技术革命对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影响,同时要考虑无形资产的经济特征;不能仅限于无形资产期初、期末金额和摊销以及减值情况,应当更充分的披露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拥有情况、研究开发情况和后续计量情况等,以反应无形资产对企业经济收益的贡献细节;企业财务报表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远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披露范围狭窄、内容不充分;非常规无形资产很少披露等。综上所述,无形资产披露无法使市场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功能,投资者也难以通过相关披露全面了解企业无形资产投资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其作出经济的决策。

为了更好解决上述无形资产披露问题,要扩大无形资产披露范围,对于不符合当前无形资产准则确认条件的第二类和第三类无形资产,应当披露其对企业的价值创造的影响,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对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对于特殊类别的无形资产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状况,应当披露其风险管控相关的内容,特别是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迹象,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政治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德国“大众尾气门”事件的披露给大众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例证。总之,无形资产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如何“充分披露”其相关信息,首先是要对其相关核算进行全面规范,同时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与类别要形成共识。其次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在适度与充分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提高无形资产价值信息的相关性,以使利益相关者能对无形资产的价值作出自身的判断。

五、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企业、组织、国家中最重要的资产,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品牌、顾客的信任、公司的组织文化、制度都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也由传统的硬资产向软资产转变。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核算模块的构建能有助于更好实现企业资产管理目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从而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陈丽琴: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

[2] 汤湘希:无形资产研究的误区及其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4(7).

[3] 新夫:无形资产“三分法”的广义确认观[J].财会月刊,2006(10).

(责任编辑:徐悦)

猜你喜欢

类别核算资产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一起去图书馆吧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海外工程项目的外账核算与管理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