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特征和内部控制有效性

2016-12-30赵渊贤吴晟丰

当代经济 2016年35期
关键词:独立性高管委员会

赵渊贤,吴晟丰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特征和内部控制有效性

赵渊贤,吴晟丰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选取审计委员会三个特征——独立性、专业性和勤勉性,分析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企业高管强权会对审计委员会的履职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为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完善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特征;内部控制有效性

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我国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首次将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建议纳入准则,并概况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其中一条就是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COSO报告明确指出,审计委员会应该在建立内部控制以及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方面起到实质性作用,正式确认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同样依赖于公司治理环境。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企业高管作为内部控制实施最主要的推动者,一方面,企业高管会利用自身集权优势,监督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强化内部控制有效性;另一方面,高层梯队理论认为,企业高管受制于自身认知结构和价值观的影响,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战略决策时,会做出不同选择,过于集中的权力会导致高管过多影响审计委员会工作,包括干预审计委员会成员提名以及高管“一言堂”等,让内部控制流于形式。高管权力对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发挥是促进还是抑制,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话题,现有研究尚不充足。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企业高管强权会对审计委员会的履职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为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完善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Sweeney(1996)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多数由内部董事组成,没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容易出现问题;Canada et al(2008)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发现SOX法案实施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Goh(2009)发现审计委员会直接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有效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同时,很多学者也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角度探讨对内部控制的影响,Scarbrough et al(2001)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和成员的会计专业背景会对内部控制产生积极影响;Aloke Ghosh et al(2010)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和行为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和勤勉性三个方面研究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一、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内部控制有效性

根据审计独立性的定义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本文认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受到外部或内部干扰和压力,能够客观公正履行自身职责的一种特征,是促使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保证。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分为形式独立和实质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应由董事会从非执行董事中任命,一般为三名,至少两名是独立非执行董事,应独立于公司管理层;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更高标准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在心理尺度,要求审计委员会及成员在履职过程中不依赖和屈服外界压力和影响,保持超然独立的工作状态,不仅与企业经营业绩没有直接和间接的利害关系,同时独立于外部审计师和信息使用者。审计委员会只有保证形式独立和实质独立,才能真正发挥监督职能。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对公司财务监督越有效,更有可能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Wright,1996)。同时,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好,公司审计质量越高,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Krishnan,2005)。我国很多学者根据中国的制度背景,实证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信息披露质量越高(韩传模和刘彬,2012;张海燕,2014)。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更有助发挥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的发挥,而审计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体积极作用。

二、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和内部控制有效性

审计委员会专业性是指审计委员会成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尤其是应该具有财务方面的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就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名具有丰富财务专业技能的非执行董事或独立董事。这一制度安排有效保障了审计委员会成员有能力来履行审计委员会职责,能够对专业问题进行独立评估和有效判断,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从而降低财务报表舞弊和重大错报漏报的风险。学者们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Krishnan(2007)和Yan Zhang et al(2007)研究发现,控制了相关变量后,审计委员会中具有财务专长的成员越多,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好,Hoitash et al(2009)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我国学者柳志(2011)研究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和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审计委员会专业性越强,内部控制越有效,而刘淼和姚海鑫(2014)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专业性越强,对内部控制的监控效力越大,专业的审计委员会提高了内部控制有效性。

三、审计委员会活跃度和内部控制有效性

审计委员会除了应该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还需要通过勤勉工作来提高审计委员会活跃度,通过尽职尽责的工作才能有效发挥自身职责。审计委员会的其中一项职责是对包括年度财务报告和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这就需要审计委员会应在财务报告对外发布前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审计委员会章程除了明确例行会议的召开频次,同时应明确临时会议的召开条件,同时对会议参加人员进行明确,其中财务董事、内部审计负责人和外部审计负责人都应参加会议,因此审计委员会的活跃度,即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次数,是审计委员会勤勉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现了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履职情况。学者们关于审计委员会活跃度对内部控制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Abbott et al(2000)寻找并分析了美国从1980年起这16年中出现了财务问题并被证监会记录下来的公司后认为,具有独立性且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审计委员会会议的公司出现内控问题的概率较低,出现财务问题的概率也比较低。Mitchell Bryce and Muhammad Jahangir Ali(2014)以及Patrick G. Badolatoa and Dain C. Donelsona(2014)均认为,审计委员会开会次数越多,能够更好抑制盈余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

四、高管权力及其对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1、高管权力概念解析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高管权力是一种无意识结构特征变量,在错综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体现了自身的特征,而这种无意识结构变量体现了高管实施个人意愿能力的大小(Anderson et al,2006)。同时高管权力的多维性决定了这个结构特征变量的异质性,可能对企业经济决策产生不同影响。由企业章程制度的组织结构性权威产生的高管权力相对正式而规范,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是直接而迅速的,而由高管声望权威和技术权威形成的高管权力,一般取决于管理者的背景特征,如学历、任职时间等,一般不能直接影响企业决策,更多的是间接或隐性的影响。Finkelstein(1992)对高管权力进行了较为科学衡量,根据权力的不同来源将高管权力分为四个维度:机构权力、专家权力、声望权力和所有权权力,由此学者开始研究高管权力理论的相关经济后果。高管权力越大,就可以通过董事会,制定对自己更有力的薪酬契约,也可以利用权力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给高管带来“荣誉”和“威望”等心理满足,给个人带来私人利益,但对于公司来说,高管权力过大,会破坏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对公司经营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研究高管权力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中重要的一项制度安排,研究高管权力对审计委员会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强化审计委员会职能,厘清审计委员会的外部影响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2、高管权力对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会受到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影响。公司高管直接参与公司制度的制定和决策,会影响到公司日常的各项工作。Feng et al(2011)发现,企业CFO可能无法抵制CEO的压力而被迫参与企业的盈余管理,同时,高管权力也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都受到企业高管的影响。Molz(1988)研究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大幅提升高管权力,反而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而Lisic(2011)的研究则发现,总经理的权力和内部控制缺陷呈负相关关系。陈汉文和王伟程(2014)眼睛发现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质量有显著影响,而董事长任命和提名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制度设计会直接影响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从而降低了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这种影响。

通过中国市场关于高管权力和内部控制的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可能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也可能会降低内部控制有效性。干胜道和胡明霞(2014)认为合理配置的高管权力能够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从而抑制过度投资,而树友林(2011)则认为由于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高管权力过大会削弱董事会的监控功能,让企业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刘焱和姚海星(2014)发现高管权力会影响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作用的发挥,高管权力越大,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监控职能将被削弱。高管权力越大,会通过董事会影响审计委员会成员的遴选和审计委员会工作权限,从而影响到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效率,让审计委员会处于自己的控制下,直接干预审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从而让企业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让企业倾向于“人治”。

[1] 韩传模、刘彬:审计委员会特征、内部控制缺陷与信息披露质量[Z].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2] 张海燕: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责任编辑:范曦卓)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特征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编号:Q20152205。

猜你喜欢

独立性高管委员会
独立品格培养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跟踪导练(五)(2)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编辑委员会
做最好的自己
[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