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病长期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情况、共情能力及孤独感调查分析*

2016-12-29洪二郎赵延宇王会娟

关键词:共情精神病条目

洪二郎 赵延宇 王会娟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 广州 510430)



精神病长期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情况、共情能力及孤独感调查分析*

洪二郎 赵延宇 王会娟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 广州 510430)

目的 调查分析精神病长期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共情能力及孤独感状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32例住院≥24个月的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8例非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和感情—社会孤独量表(ESLS)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SSRS(24.25±4.87)分、IRI-C(32.45±10.21)分较对照组(27.42±5.12)分、(38.42±8.54)分明显较低,ESLS(31.23±5.38)分较对照组(26.65±4.21)分显著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相较非住院精神病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精神主观缺陷,其社会支持情况和共情能力差、高程度的孤独感提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现状堪忧。

精神病;社会支持;共情;孤独感

精神病是指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出现长期持久的明显异常。共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认知过程,是对他人情感感受和精神状态的理解及对他人行为的认知[1]。长期住院患者由于缺乏和外界联系、脱离社会,对其共情能力和社会支持、孤独感等现状调查尤为重要[2]。据此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12月选取32例长期和同期非住院的28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比较分析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共情能力及孤独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4月—2014年12月32例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住院时间≥24个月;患者和家属知情并同意配合研究。选取同期28例非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均严格按照精神分裂标准确诊;病程≥24个月但未住院;患者和家属知情并同意配合研究。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8~65岁,平均(45.4±10.3)岁;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6~67岁,平均(46.2±10.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1.2.1 社会支持 两组患者采用医学上常用的SSRS量表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共10个条目进行社会支持综合评价。客观支持(3条)是指患者所接收到的实际支持,是赖以满足自我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家庭、朋友和社会机构的总和;主观支持(4条)是患者自身对获得他人支持程度的自我感受;社会支持利用度(3条)是患者在遭受个人生活事件时能够利用各种外界社会支持、帮助的程度,主要包括情感倾诉、求助、积极参与融入集体社会等。10个条目中第6、7条条目按照来源个数计分,若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记为0分,其他条目均按照1~4分赋值,10个条目得分相加即为总分,得分高低和社会支持情况呈正相关关系。

1.2.2 共情能力 采用IRI-C量表从个人痛苦(PD)、想象力(FS)、观点采择(PT)、和共情性关心(EC)4个因子共22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个人痛苦是患者对他人所处困境或消极压力情境时产生的自我中心的反应,是个体不能区分自我和非我痛苦的差别而把他人的痛苦当做本我的痛苦;想象力是患者运用想象力体验创造性作品中的人物思维情感和行为;观点采择主要观察患者个体理解且同时具有另一个人在真实生活中的心理或观点的倾向;共情性关心测量患者个体对他人情感上的关心、同情的程度。量表从“不恰当”“有一点恰当”“比较恰当”“恰当”“十分恰当”5个程度分别赋值0、1、2、3、4分进行计分,其中PD项目为反向计分,得分相加即为总分。得分高低和共情能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1.2.3 孤独感 采用ESLS量表从个体感情孤独(EL)和社会孤独(SL)各5个条目共10个条目进行评价,感情孤独是指个体缺乏亲密的依恋关系或者依恋关系的需求未充分满足而产生的孤独感,比如单亲家庭子女缺乏父(母)爱甚至失去双亲而未体验过和父母间的亲密依恋关系;社会孤独是患者与外部社会融入整合时产生的情感缺失,比如和街坊邻居不和、和朋友间的矛盾猜忌、同事间的抵触冷漠等,每个条目分别赋值1、2、3、4、5分表示从未有过、极少情况下有过、一般偶尔有过、有过、经常有5个程度,总分50分,得分高低和患者自身孤独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2 结 果

由表1可知,观察组SSRS、IRI-C得分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孤独感ESLS得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SSRS、IRI-C、ESLS测评比较

3 讨 论

精神病作为一种复发率极高的慢性迁延性重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且尚未明确,医学研究发现,精神疾病患者由于自身情感、思维方式、行为控制和自我感觉等方面的障碍缺陷易引起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不相协调,且在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中可能表现更为突出[3-4]。目前医学上关于精神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研究较多,刘洋等[5]研究认为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承担不了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自我认识和认可度较差,情绪低落,加上部分患者家属缺乏关心等因素易加剧患者的人格、心理等缺陷。

本次研究中我院通过和非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分组相较,重点调查分析长期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共情能力及孤独感,其中共情能力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心理指标,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且概念和结构存在一定争议,主流观点认为研究时应将共情看成一个统一、动态的心理过程[6]。朱萍[7]研究认为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受自身和外部双重因素影响,在症状缓解期和急性期自我认知和社会功能等表现会有所差异,但患者内心的自卑、抑郁、孤独感等消极情绪却始终存在,加上与社会隔离式的治疗模式更加恶化了其生存状况。研究结果中和非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相比,可知观察组SSRS(24.25±4.87)分、ESLS(32.45±10.21)分明显较低,ESLS(31.23±5.38)分显著较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尚正君等[8]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且该研究通过多因素调查分析,认为女性、高龄患者的生存状况较男性、低龄患者明显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对此认为本次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证实。

综上,本次调查研究显示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生存状况较差,其社会支持、共情能力缺陷和孤独感是临床治疗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周英,潘胜茂,赵春阳,等.精神病患者病耻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5):1770-1773.

[2] 赵春阳,周英,林建葵,等.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4009-4011.

[3] 周英,李亚洁,林建葵,等.406名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2,19(9):1-5.

[4] 马中子,姜庆伟,江庐山,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相关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4):382-384.

[5] 刘洋,李敬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缺陷及其影响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9(6):1266-1269.

[6] 马洪霞,陈圣霞,李遵清,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17-819.

[7] 朱萍.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117-118.

[8] 尚正君,王健,肖志强,等.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185-186.

洪二郎(1978—),男,福建福州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精神病学与心理卫生工作。

R749

B

1004-7115(2016)12-1434-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12.049

2016-09-21)

猜你喜欢

共情精神病条目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精神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都有精神病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