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及其影响*

2016-12-29李金成

关键词:血透营养状况维持性

李金成

(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 云浮 5273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及其影响*

李金成

(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 云浮 527300)

目的 分析并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及其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维持性血透超过6个月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41例出现营养不良情况,患病率约为4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蛋白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以及患者患有糖尿病等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几率较高,积极调查可能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并注意规避上述风险十分重要。

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相关因素

血液透析是临床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意义,但有相关研究显示约有46.7%的维持血透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患者感染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而且也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1-2]。故此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维持性血透超过6个月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及其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维持性血透超过6个月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本身合并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患有活动性肝病的患者或存在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此次调查研究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为(46.2±4.4)岁,维持性血透时间:6.3~31个月,平均血透时间为(28.5±2.7)个月。98例患者中57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为慢性间质性肾炎,21例为糖尿病肾病,6例为慢性肾盂肾炎,5例为其他。

1.2 方法 此次研究将采取主管综合营养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纳入研究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如对患者的身体检查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并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身体状况,如患者体质量的变化情况,饮食情况、消化情况、肌肉消瘦情况、体表脂肪的丧失情况等等,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及评估。在血透前也要空腹抽取患者的内瘘血,并进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的检验。

1.3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将采取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调查,P≤0.05则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调查结果显示,98例患者中41例存在营养不良情况,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蛋白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以及患者患有糖尿病等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详细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标准差标准化回归系数tP值年龄>60岁0.0020.1363.475>0.05贫血0.0040.4732.963>0.05蛋白摄入量不足0.0030.3274.665<0.05糖尿病0.0010.1413.587<0.05透析不充分0.0040.1563.291<0.05常数0.027—5.436<0.05

3 讨 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是预测生存时间的重要方法,有相关研究也证实了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指标以及体重指数进行评价可预测死亡的有效性[3]。由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也可看出积极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均具有积极意义。从临床调查资料来看多数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进行血透治疗之前往往已经存在营养不良情况,其研究结果显示,约有23%~75%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应,甚至会引起引发各类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致死亡[4]。此次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98例患者中41例存在营养不良情况,患病率为41.8%,此次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患者食欲减退、白蛋白生成不足、酸中毒、内分泌紊乱等均存在较大关系。而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则多因透析不充分以及蛋白摄入不足。此次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贫血以及高龄虽可能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情况,但蛋白摄入不足、糖尿病以及透析不充分才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况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透析不充分会导致患者机体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从而引发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也会反作用于透析效果,对透析的充分性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导致患者陷入恶性循环,增加了患者患其他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由此可见,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充分血液透析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必要前提。有研究结果证明,充分的透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纠正患者的酸中毒情况,有效降低蛋白分解,从而提高机体对蛋白的摄入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5-6]。该项研究资料也显示血液透析不充分的患者其往往存在胃肠道功能减退、热量以及蛋白质摄入量低等情况。即便增加了患者EPO的用量也未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甚至该部分患者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几率也有明显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也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往往将患者血清白蛋白指标作为评价患者死亡危险度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设计科学合理的健康营养食谱,确保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不低于1.2 g/kg十分重要。除上述几点外,此次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也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为规避该项风险,临床对于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调整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的剂量,并要强化对该类患者血糖的监测力度,以便在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蛋白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以及患者患有糖尿病等因素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临床要注意规避上述危险因素,以便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使患者可顺利进行相关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马彬,何永成,栾韶东,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及其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5,31(6):405-407.

[2] 田碧云,刘声茂,崔英春,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8(16):3440-3442.

[3] 王淑萍,杨柳,赵琳娜,等.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14,19(20):21-24.

[4] 胡学芹,陈文,李军.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31(5):527-528.

[5] 卓银霞,汪应霞,陈桂英,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4,19(3):169-170.

[6] 童慧娟,徐妙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22(11):809-811.

李金成(1982—),男,广东云浮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肾内科工作。

R692

B

1004-7115(2016)12-1422-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12.042

2016-10-13)

猜你喜欢

血透营养状况维持性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