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6-12-29梁海荣李克勤

关键词:开腹直肠癌显著性

梁海荣 李克勤

(怀集县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400)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梁海荣 李克勤

(怀集县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400)

目的 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60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患者都要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由非感染引起及吻合口漏引起的并发症患者人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由感染引起的并发症患者比例为10%,开腹组为38.3%,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16.6%,开腹组为50%,腹腔镜组要明显少于开腹组,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疗效;安全性

结直肠癌是常见肿瘤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排在恶性肿瘤前列,其致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1]。据报道[2-3],具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群的5倍左右。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治愈率及5年的生存率依旧徘徊在50%左右,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探究高效的结直肠癌治疗手段迫在眉睫。本文就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入住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其他恶性肿瘤及心脏、肾部、肺部疾病,且在本次研究近期均未进行放化疗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分别选入60例患者。腹腔镜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7.6±4.3)岁,体重(63.4±5.7)kg。开腹组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3±4.5)岁,体重(64.1±5.5)kg。本研究患者知情并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坚持无瘤及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原则。腹腔镜组:脐部穿刺进行气腹的建立。观察孔:脐部10 mm戳孔。主操作孔:腹肌外源戳空。辅助操作孔:右下腹5 mm戳孔。肠系膜根部血管的离断需用钛夹高位夹闭。离断肠管后腹部开小切口吻合。开腹组 在腹部正中处切口进行开腹手术。 (2)由患者治疗后30天的随访进行并发症的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9.0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用χ2检验、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患者都要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2.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治疗后,腹腔镜手术组由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开腹组为38.3%,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感染原因中,两者伤口感染均为最主要的因素,且腹腔镜组比例为5%,开腹组为21.6%,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由菌血症引起的并发症为0%,开腹组为6.7%,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由非感染及吻合口漏引起的并发症的比例两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比较,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开腹组为50%,腹腔镜组要明显少于开腹组,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n,(%)]

3 讨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学科的相互融合,腹腔镜手术成为治疗结直肠癌新的微创手术方法,也是未来手术方式的必然趋势,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随着时间的发展将会被其取而代之[4-5]。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数目无显著性差异,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明显少于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要远低于开腹手术,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前者由感染引起的并发症比例为10%,后者为33.3%,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感染原因中,两者伤口感染均为最主要的因素,感染比例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因为腹腔镜手术都是以戳孔为主,尽可能地减少了创伤面积,与开腹手术大的切口面积相比,极大地缩小了创口与空气的接触概率,从而使肠液污染、创口感染降到最低[6-7]。在本次研究中,开腹手术的出血量要远高于腹腔镜手术,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为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开腹手术就要增加输血量。腹腔镜手术由菌血症引起的并发症为0%,开腹手术为6.7%,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据相关文献报道[8],输血被认为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9],由细菌引起的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感染率为0.4%~2%。因为在采集过程中,献血者本身血液所携带的病菌、血液的加工过程中操作的不当均会引起细菌的滋生。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逐步取代开腹手术,为广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福音。

[1] 姜涛,刘彤,王鹏志.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10-515.

[2] 刘彦,陶凯雄,王国斌.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后复发转移的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11):1167-1170.

[3] 朱旭,李炯,曾冬竹,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8):941-942.

[4] 杨宏,苏向前,邢加迪,等.腹腔镜联合开腹手术治疗胃-结直肠同时性重复癌2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1):102-104.

[5] 谢正勇,程黎阳,张玉新,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8-20.

[6] 任镜清,刘建伟,刘少杰,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2,33(3):376-379.

[7] 刘峰,余江,梁耀泽,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浆膜浸润结直肠癌预后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1):88-91.

[8] 杨家新,刘祥尧,彭延春,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2):1590-1592.

[9] 杨钰,姜春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2):1990-1993.

梁海荣(1978—),男,广东怀集人,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普通外科工作。

R657.1

B

1004-7115(2016)12-1405-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12.033

2016-10-18)

猜你喜欢

开腹直肠癌显著性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