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技能需求的高职施工企业会计课程设计思考

2016-12-29刘兰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企业会计岗位教材

◎刘兰

基于岗位技能需求的高职施工企业会计课程设计思考

◎刘兰

本文在调研重庆建筑施工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分析实践与教学之间不对接,学不能致用的原因,并就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新的尝试。

高职院校较之本科教育的学术型、系统性教育方法而言,更突出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就业需求性,教学目标是培养出具有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基于此,高职学科的理论教育服从于实践需要,实践教学挂钩社会实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紧密结合岗位需求,以此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至教学模式中必须体现行业、企业、岗位、社会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能力诉求,必须经过岗位的检验、得到企业的认可,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性”的本质属性。

对施工企业会计课程的认识

基于扩大学生就业面,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晋升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施工企业会计是高职工程造价、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建筑工程等专业的选修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旨在教授学生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层次,也为学生取得各种职业资质,如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物业管理师等打下基础。首次就业扩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面、工作中增强学生的岗位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上升潜力。

而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目前的施工企业会计课程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教学模式未体现岗位能力导向的培养目标。现行教学模式主要是理论教学,老师按照教材备课、讲课,旨在将教材内容清晰明了的授与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并通过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但是这种单方面的施与受通常达不到预期效果。

首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全盘使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需要之间脱节,施工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得到体现。建筑类专业开设该课程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财务人员,学生就业走向也非财务专业,而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就业针对性这样的特色。

教材设计上存在不能体现培养目标的问题。目前施工企业会计课程的教材设计基本雷同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设置,内容过于繁杂、全面、细致,造成学生学懂不易、学会无用,脱离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实际。根据对建筑类企业相关岗位能力需求的调查发现,对于非会计岗人员的财务知识要求并没有如此之高,比如对项目经理,要求会看财务报表、具备量本利分析、成本控制、税务筹划等概念;对业务人员,要求掌握资金收付、银行往来等出纳知识即可。

课程难度较大,现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就业的概念和压力,课程的有用性成为学习的主要动力。施工企业会计课程在这方面尤为明显。施工企业会计首先培养基本会计技能,又要把握工程、施工等领域会计核算的独特性,同时与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等课程相辅相承,学习的困难度比较大;而学生往往认为财会知识与其就业关系不大,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另一方面,目前在施工企业会计课程设置上,实践环节被弱化,实践方法单一,且时间不足,没有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发展多元化授课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贴近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之一,一直以来在教学研究当中都被广泛提到。高职阶段的课程,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之后,可以从有用性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到课程与工作实践的联结点,认识专业知识在求职、就职、升职当中的有用性,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就施工企业会计课程来说,其专业知识在考取职业资质,如会计师、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资产评估师等当中都有涉及;在就业中,具备施工相关会计核算能力在施工企业的预算造价岗位、成本核算岗、招投标岗、财务审计岗等就具备了基本的上岗能力,扩大了建筑施工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在职业提升和创业能力方面也有相当的助益,是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必要的知识储备。所以,可以说要在建筑领域有所发展,具备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是有必要的。

引导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常规认识上的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讲台下听,师生之间泾渭分明。这样的授课方式要达到效果,要求学生长久而主动的集中注意力于老师的讲授上。显然,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转换课堂角色,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持者,老师担任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习中思考,在各自领悟的交流碰撞中加深体会,牢固所学。

在施工企业会计教学中,就可以引入ERP实训操作,学生承担一个企业的管理决策、生产运营,老师担任银行、产品需求方等外围支持和裁判,学生通过财务核算来展示经营决策的成果,以效益最优者为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完全的主导者,必须主动去思考资金规划、成本控制甚至税收筹划,相比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引发的主动思维将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更全面、更深刻。

因需施教,改革教材

找准课程定位,挖掘专业相关就职方向。施工企业会计课程主要开设于建筑、工程等专业,作为专业能力扩展类课程,其培养目标并不是专业的会计人员,课程内容的设置显然也应该与之适应。以任职能力、职业扩展能力为培养目标,教学改革首先应了解相关专业可能的就业方向,根据岗位所需的从业技能来倒推教学内容。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本校学生的初次就业主要集中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监理、造价等咨询服务性企业、综合性集团公司、装饰企业等单位,这些企业当中对会计知识有要求的非会计岗位主要是预决算、招投标、成本控制、工程管理以及审计等。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编排都应该是从就业角度来设置,有的放矢。

以从业技能为导向设置教材。分析以上岗位的岗位职责,可以看到对成本费用的认识有较高的要求,其次是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运用,对记账方法、科目设置、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等没有太大要求,而现在使用的教材恰恰是后者占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时间。这样出现的问题就是在课上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学生花了大量的精力来理解掌握的内容,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并不太能用到,而工作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却在课上一笔带过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显然与课程开设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要因需施教,施工企业会计课程的教材应该将成本费用、本量利分析、财务报表、资金管理等内容作为主体,并且在其中体现行业特色,建筑、工程类企业的成本费用结构如何,收益实现的方式有什么特点,资金筹划与管理有哪些要求等等,让学生所学能所用,教学真正服务于就业。

教材设置突出实践性、项目化。目前在课程内设置的实践教学多是在一章或一个知识点完成后用来巩固理论知识开设的。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碎片化,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领会。当要独立开展一项工作,没有人来告诉他们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时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项目式实践方法,老师发布任务,比如完成企业一年期的财务管理,学生自组团队、分工合作,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从一线生产开始,逐步核算,最终完成会计报告。这样当一个团队完成课程实践,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企业实际的财务运作流程完全了解。既脱离了枯燥的理论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尽快上手,具备更多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明确了以职业技能、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方面力争呈现一个仿真度极高的情景化任务化教学模式。学习是为了工作,同时通过工作来完成学习,从而达到学能致用,学与作无缝对接的状态。在施工企业会计课程上所做的尝试和变革,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本身的进一步完善,使课程的学习能尽可能的提升人才培养的标准,更能提升学生的适岗能力和就业质量。

(作者单位: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3175;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B5

猜你喜欢

企业会计岗位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