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2016-12-26贾益萍

考试周刊 2016年97期
关键词:民间游戏教学应用

贾益萍

摘 要: 3-6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幼儿园的作用至关重要。幼儿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对孩子成长、学习及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韵律活动是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幼儿所喜爱的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结合相关经验探讨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 教学应用

引言

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1]这推动了广大幼儿教师将游戏运用于教学模式中。以往文章多研究宽泛的游戏化教学,本章则重点研究其中的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1. 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音乐韵律活动的概述

1.1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劳动,其游戏活动中所配的歌谣一般使用的是当地人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表达的。这种特征使民间游戏更加贴近自然、更加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个体的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这种社会性活动主要反映的是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感兴趣的,可以在幼儿印象中形成最鲜明、最突出的并拥有真正感情经验的生活体验。

儿童民间游戏进入幼儿园成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过程,从教师的视角看,是根据教育需要对游戏进行筛选、改造或再造的过程。对于儿童而言,这些经过了教师的教育学视角审视后的“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否真正是游戏,取决于儿童能否从中获得游戏性体验[2]。

1.2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

幼儿园音乐活动按照传统方法通常分为歌唱教学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其中,韵律活动是一种让儿童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一个或一组自然的动作,反映其音乐感受与情绪状态的写实性的表现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韵律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动作的节奏和风格需要与音乐相吻合。在感知游戏音乐时,除了要求儿童熟悉、理解音乐的性质和结构外,还要体验音乐的变化和游戏规则的关系。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指导幼儿感知、理解韵律活动的音乐。

1.3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的意义

将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所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简单的内容,更是对促进幼儿的大动作发展(例如肢体协调等)、大脑的发展、团队合作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可以让孩子们的学习和实际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可以时常运用活动中通过民间游戏所学到的内容。

将民间游戏应用于课堂中,有助于在真正意义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可以充分体现出老师对孩子们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这有助于儿童天性的展现,可以为儿童的个性与智力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通过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民间游戏的学习与创作,对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极大的好处。同时由于民间游戏与生活更贴近,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

2.民间游戏有效应用于幼儿音乐韵律活动的建议和方法。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优点,不断有研究者及幼儿教师开始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但往往会“过多强调游戏的发展价值,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强加于(民间)游戏,而忽略了游戏的享乐性,使得游戏空剩下躯壳,失却了真正的游戏精神”[3]。因此,思考如何将其有效结合成了当前的主要问题。

2.1通过当前年龄阶段的更多心理上的满足感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参与。

虽然教师进行的大多是经过自身评估过的拥有价值的民间游戏,但刚开始的不了解往往会使学生知难而退。此时,采用更多措施(例如奖励小红花、老师家长的表扬等)增加儿童内心的满足感,会让他们更喜欢主动参与这类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

2.2游戏的选择应与儿童的生活更贴近,并在筛选之后对游戏进行适宜的改编。

幼儿教师应及时了解该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玩的民间游戏,以便随时更改活动设置,真正达到将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音乐律动活动中的目的,贴近儿童生活。例如孩子们经常玩的老鹰抓小鸡、石头剪刀布、贴烧饼等这些游戏有简单的情节,孩子们玩起来不亦乐乎,将这些孩子们喜欢的贴近孩子生活的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的音乐韵律活动中不仅可以强化课堂效果,而且可以增强活动趣味性。又如少数民族的民歌往往伴有当地民族风格的动作,通过这种简单的民歌学习,还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少数民族浓郁的生活气息。

2.3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自我发挥。

教师的示范是儿童模仿的最好模板。但具体活动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教师行为的模仿,更应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更加开放的结构。如此,才可以体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的真正作用。例如我们将民间游戏“木头人”融入韵律活动中,鼓励孩子创编出不同木头人的造型,而不是局限于一种造型的模式。

结语

幼儿园教学对象多为不具备自我约束力的3-6岁的低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进行这个阶段的学习。将民间游戏运用到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中,可以改变幼儿园游戏及课程内容的方法和途径,广大幼儿教师应善加利用。

参考文献:

[1]吴璐珺.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

[2]冯林林.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筑[J].学前教育研究,2010(3).

[3]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3.

[4]秦元东.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阶段转化:儿童角色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2(4):41-44.

猜你喜欢

民间游戏教学应用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