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

2016-12-23刘海玲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民族政策斯大林

刘海玲

【摘要】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是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思想一脉相承的。斯大林民族理论前后的变化比较大,在不同时期或针对不同的情况,其基本观点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既有科学合理的成分,也有消极失误的内容,其理论发展的过程也经历了由健康合理向异化极端的转变。

【关键词】斯大林;民族政策;民族理论

一、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人类的科学文化都是在传承历史的优良成果基础上不断加上新近的发现和发明之大成。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已讲过关于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形成的重要理论,但他们没有讲过什么是民族。斯大林给民族下的定义,不全是在他个人的大脑中创造出来的,也不仅仅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考茨基所提示和提供的要素而完成的,他还吸收了非马克思主义者的前人的优秀成果。尽管斯大林是在非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先贤们的论述基础上给民族下的定义,但这个定义是经过他科学的综合概括锤炼出来的。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同时,不言而喻,民族也和任何历史现象一样,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它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始末。”这就是斯大林给民族下的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各项特征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斯大林在撰写民族定义的时候,忠实地把它的实质继承下来,从而形成了民族定义的核心内容。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概念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还有列宁对民族概念理论,虽有许多精辟的科学峰述,但分散在为数众多的著作中,缺乏系统、集中的概括。这样,人们便难以掌握和运用,而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民族概念的论述,吸取其精华,经过系统地集中概括,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定义,这是民族自诞生以来唯一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概念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丰富了马列主义理论宝库,大大帮助和方便了革命人民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概念理论。它成为全世界人民,特别是被压迫民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一个锐利武器,长远地服务于各族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是巨大的。

二、十月革命前后斯大林的民族理论

第一,十月革命前斯大林的民族理论。首先,关于经典民族观。斯大林认为,民族问题既然是资产阶级时代的问题,就必须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足够的民主,没有建立完全民主的制度。因此,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是最终消灭民族差别的根本途径。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其次,关于民族自决观。他认为民族自决权是各民族有权按照自治原则不受外力干扰,自己处理本民族的事务的权利。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俄国内民族问题有了重大的转变,新生的苏维埃面临着分裂主义和国家解体的威胁,为此斯大林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族自决理论,指出民族自决权实施既要不损其他民族利益又要有益于多数劳动群众,民族自决的本质是劳动群众的自决而不是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的民族自决,民族自决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民族分离权的提出是确保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的重要基础。还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观。民族自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以鲍威尔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自治;另一种是斯大林的民族区域自治。斯大林认为民族文化自治只是属于民族自决中的“文化”部分,抛弃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部分,从根本上是不符合俄国民族问题的具体情况的且具有不切实际性和不可操作性。

第二,十月革命胜利后斯大林的民族思想。一,最终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方法。斯大林指出,以往的一切资本阶级民主革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只能使世界上的各民族陷入更大的纷争中,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民族卷入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斗争中。他认为,彻底地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因此,资产阶级所主张的民族权利只是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的,不可能成为全民族共同的利益,只有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民族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二,区分两种形式的自治,反对民族分离,组建联邦制国家。在十月革命之前,列宁和斯大林都是反对联邦制的,认为联邦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不符合俄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但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形式的变化,使列宁改变了这一设想,认为联邦制是一种向真正的民主集中制过渡的步骤,是把俄国各民族最牢固地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民主的和集中的苏维埃国家的最可靠的步骤,并提出了各民族共和国按平等自愿的原则组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的主张。三,放弃民族自决的含糊提法,主张各民族有分离权。他主张用“各民族和殖民地有国家分离权、又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这一明确的革命口号代替了含糊不清的民族自决权口号”。斯大林把这种改变看作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大改变。四,反对民族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谋求各民族平等相持、共同发展。

总之,斯大林反复强调了在各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同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个人的局限,斯大林在民族问题上并没有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些思想,从而在民族问题上犯了很大的错误,伤害了各少数民族的感情,这也成了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双重影响

1、积极影响

一,指导了俄国革命和苏联民族问题治理的实践。斯大林用民族的经典定义回击崩得分子的民族分离主义,倡导各民族应该联合起来反对沙皇的民族压迫,各民族无产阶级要大联合大统一一同作斗争。用民族平等来反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斯大林民族理论指导了俄国革命和苏联民族问题的实践,改善了俄国境内的民族关系,民族间的仇恨和隔阂逐渐的消解。二,形成了苏联完整的民族理论体系。斯大林的民族理论是在长期的民族工作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既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性,民族平等、民族自决、民族区域自治指导了各民族自治共和国的建立,促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建设。三,催生了苏维埃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民族自决、民族自治等思想的落实促使各民族真正的认识到沙俄民族政策的本质,促使各民族解放意识逐渐觉醒,各少数民族都积极加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中。在各民族兄弟般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四,确立了苏联民族工作的基本准则和框架。斯大林的民族工作准则和框架主要包括:坚持民族团结,充分尊重民族意愿;坚持民族平等,努力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反对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大力提升落后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

2、消极影响

一,民族问题超前化。斯大林的“建成论”是在民族问题上的一个重大失误。斯大林对民族问题的误判致使苏联的民族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甚至一直被忽略。行政直接干预民族问题的研究,民族理论停滞不前导致民族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事业遭到严重的破坏。二,民族问题阶级化。斯大林把民族问题直接等同于阶级问题的论断,导致阶级斗争的祸水引向了民族问题领域。斯大林混淆了民族与阶级的关系,事实上民族和阶级是属于不同的范畴,民族是对人类的一次划分,阶级是在民族划分的基础上的二次划分,所以阶级问题的解决不能替代民族问题的解决,民族问题的解决也不能代替阶级问题的解决。

猜你喜欢

民族政策斯大林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民族政策建构探析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地区的实践效应
斯大林坠马
从国家兴衰看前秦民族政策之得失
论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功经验和现实意义
《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通向权力之路)》等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