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

2016-12-23吴明涛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图式

吴明涛

摘 要:本文用图式理论来解释阅读过程,并分析学生不能阅读材料的原因,探讨图式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及提出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设想,即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式知识创建新的图式知识,使图式知识相互作用,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图式;图式理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

一、图式理论概述

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图式是指高级的、复杂的、日积月累的结构,是“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Thomas Devine(1987)将图式定义为: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的理论,一切知识都是以知识为单位(Schemata)的形式构筑而成的,这种知识的单元即图式。Widdowson(1977)认为,图式是认知的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Rumelhart(1977)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的知识结构”或“构成了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它既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

图式有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利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将会对把握文章内涵、内容和整体脉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阅读。有了对相关背景知识的输入,学生也能较好地理解阅读文章了。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当读者把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互相交流的目的。如若不然,阅读理解的效果就差。

在英语阅读课文教学中,通过使课文结构化,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层次结合到人们头脑中贮存信息的一个具有等级层次的网络中,即我们所说的图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从此可以看出,把图式的概念引入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

三、学生不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原因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字面上完全读懂了一篇文章,但却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什么导致学生理解失败呢?鲁梅哈特曾经指出,一个读者不能正确理解一篇文章的原因有三种情况:

(1)读者不具备与文章相关内容的图式;

(2)读者虽然具备了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但作者提供的线索不足以激活读者的图式;

(3)读者自以为读懂了文章,但却误解了作者的意思。

鲁梅哈特的这一归纳是对母语阅读而言,对英语作为外语阅读者来说,读不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作者虽然提供了足够的理解线索,读者也具备相关的图式,但读者没有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作者所提供的线索没有起作用,不能使读者的有关图式活动起来。

众所周知,任何一篇英语阅读材料都是由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构成的。读者通过语言图式(即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获得内容图式(即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后留下心理痕迹的往往是内容图式而不是语言图式。阅读理解取决于读者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两者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们通常能够认识到语言图式的重要性,强调词、句和语法的学习和记忆,但忽略内容图式的重要性,不重视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1.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从而为图式的产生奠定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文化习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语言意思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理解上的困难。很多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有时甚至歪曲原意,自然也就不能对阅读理解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推论、判断和预测。因此,笔者讲授涉及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文章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其文化背景知识,并指出其文化意义。

2.设法激活学生的有关图式,培养学生的预测联想能力。

对文章进行预测和证实是图式知识应用于阅读的核心。因此提高读者的预测技巧、增强预测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预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学生的预测不管对与错,都会使他们的想法更接近于即将阅读的文章主题。开始阅读后他们的预测就会得到确认或排除。有预测的阅读应优于无预测的阅读。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给出与文章主题有关的关键词,然后发动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讨论,并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其思路引导到文章的脉络上,然后再让他们验证这些词语是否在文章中出现,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预测得到证实,就有成就感。由此可见,图式一经激活,一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触类旁通。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阅读时的被动局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满意的阅读效果。

3.理清课文脉络,进行整体教学。

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背景材料后,再读课文和听录音。这时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可以是细节方面的,也可以是总结性的;可以由学生个人思考,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主旨大意。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能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材料不可避免地包括了相当部分的异域文化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阅读心理所决定的。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图式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