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毛笔字教学刍议

2016-12-23郭怀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毛笔师范生教学

摘 要:教师在师范生毛笔字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首先要注意临摹与创作齐头并进,其次要注意欣赏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再次要因材施教。

关键词:师范生;毛笔;教学

三笔字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其中毛笔字训练不仅是粉笔字、钢笔字训练的基础,而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所以,加强毛笔字训练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按照传统的毛笔字学习方法,一般要经过这样几个环节:摹帖→描红→临帖→背帖→创作等,而我们师范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农村这几年基础教育又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从小到大根本没有摸过毛笔,因此,师范生毛笔字教学必须从零开始。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糸统地向学生传授毛笔书法的理论和技巧、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毛笔字功夫呢?笔者根据10多年来执教毛笔字的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作为个人较稳固的心理特性,不是与生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面对丰富多彩的师范课堂,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欣赏好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让他们多看少年儿童的作品,以使之感到为人师表的不易。(2)让学生独立欣赏作品,提高他本人对书法的认识。(3)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兴趣。学生通过多次创作,不但能使他们在不断的进步中产生兴趣,还有助于技能的进一步提高。(4)讲清师范毛笔字的教学目的是培养他们的书写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再创造美;并且在介绍我国书法史的同时,贯穿讲一些书法史上的轶闻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二、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1.临摹与创作齐头并进。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的书法基础教育的周期是极其漫长的,有人甚至为之终生不辍。对于当今正全面接受各种文化信息的师范生来说,采取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根据学生既没基础又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技能得到提高的特点,我选择了边教学生临摹边创作的齐头并进的方法进行毛笔书法教学。首先给他们介绍临摹的方法。实际上,大凡学书法的人都离不开对前人碑帖的临摹。应该这样说,临和摹也是齐头并进的,正如姜夔所言:“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实践证明,临和摹齐头并进是大有裨益的。教师也不得苛求学生专一临摹某一种碑帖。师范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配备易学习易进步的教材,其间还是能博百家之长而避其短陋的。当然这并不是教学生朝秦暮楚,泛泛而学。只有用正确的方法临摹,才能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惟妙惟肖的模仿力。临摹毕竟是枯燥的,且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应鼓励他们放下包袱,积极大胆地创作,对于急于求成的师范生来说这样做是比较符合他们的特点的。当然,学生在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楷书还是行草隶篆),一般来说大都是不成功的而且犯有诸多毛病的,但学生却很自信,激奋地讲述着自己是如何构思并创作的。所有这些都是极其自然、极其真切的,也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切不可打消其积极性,更不能打击讽刺,否则就会使学生僵化在一个规规矩矩的“写字匠”模子中。对于一个长期使用硬笔写字的师范生来说在客观上已形成了一种模式,在短时间内全部改掉也不容易,也不可能,只有慢慢地耐心培养,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尤其应该指出的一点是:教师要对学生所谓“创作作品”进行认真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严肃指出作品中所存在的大量问题:点画不象,结构不好,浪费笔墨,形单影只,孤立空洞,气脉不通等等,然后再教他在临摹上下功夫,力争能掌握后再运用。这样,同学们就会痛改前非,力避前嫌,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成功。另外宏观上也要灌输大的布局知识,自章法、气势入手,加强学生对神韵、情感等深层次书法内涵的理解力,培养正确的书法审美情操。学生开始用粗浅的书法艺术观指导自已进行正确的基本功学习,临摹与创作齐头并进,从而促进基本功的提高。

2.欣赏与审美教育相结合。

有过许多这样的情况:学生从报刊上或某些书展中看到有些书法作品,却并不知道这些作品好在什么地方,甚至说这些作者名气大了就乱写一气。我们并不排除那种自恃才高、信手涂鸦的作品之存在,但现实更多中存在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不会欣赏作品。试想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这些师范生——未来的教师就会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可见,适当地向同学们讲授怎样欣赏书法作品并进行审美教育还是大有必要的。

欣赏书法作品首先要学会分析书法美,即分析用笔的美和结构的美,东汉蔡邕在《九势》中就已提到了“落笔结字”。古人常讲的“力透纸背”,“下笔不浮,刻入纸中”,说的就是每一个笔画都要成为具有实在的形体感的东西。其次,必须肥瘦适度。晋卫夫人《笔阵图》中说:“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同时,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气势,给人以美感。王羲之的行楷好,颜柳欧赵好,汉隶也好,但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碑帖中,符合审美要求的并非只有这几家,这几家只能说算是最常见的,也被普通人所喜欢,还有更多碑帖也是书法艺术美中的精品,却很少被一般人所领略。比如张旭、怀素的草书,在日常生活中就比较少见,毛主席的草书《清平乐六盘山》,同学们看了以后,就不一定会欣赏到领袖那博大磅礴的气势、宽大豁达的胸怀和伟岸姿肆、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假如同学们对张旭、怀素稍为熟悉的话,就会多少领略到毛主席草书艺术的魅力之所在。所以,学生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教师并不要求他们对书法艺术了如指掌,但最起码要求是个书法爱好者,应大致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以及书法的历史演变等,这些都是未来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本书法家手岛右卿创作了一幅《崩坏》的作品,著名评论家彼德罗萨看后认为,虽不懂他写的是什么字,但有一种物体被摧毁之感,当他被告知作者的意图时,不禁对书法艺术的表现力神奇而叹服。作为无声的旋律,优秀的书法作品总是或隐或现、或多或少地显示出书法家的抒情风格和审美情趣等个性。祝允明曾说:“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无怪乎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国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我们在诱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在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因为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书法作品的线条、布白、抒情含蓄,无不使同学们在感受欣赏这悦目动心的形式中去把握隐藏、消融在这种形式中的真和善的内容,并且伴随着美感活动,寓理于情,理从情显,情理交融,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以建立、健全、发展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

3.因材施教。

同学们在多年的求学生涯中,养成了不同的书写风格,与其千篇一律地去要求他们学同一本碑帖,不如根据他们原来硬笔所具有的间架结构特点去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碑帖,这样符合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和现实差异。在与学生讲述了一段时间的基本笔法后,就该分门别类了。

对于广大师范生来说,他们是将来要做教师的学生,因此,在实际的写字教学中,还不能过多地给他们灌输不规范、不规则的字,诸如名目繁多的碑帖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及篆隶魏碑中不规范的字形,而应大致上以颜柳欧赵中的规范字为范本,以原有的硬笔字风格为参考对象进行合理选择。我们知道,颜体字方正宽博,遒劲厚重,柳体字骨力刚健、坚硬挺拔,欧体字峭拔劲健、平稳森严,赵体字润媚自然、搭配灵巧,教师可根据学生原有书风再与之对号入座,绝少相似的可根据其性格及本人的爱好另行选择(这是一项既不太准确又伤脑筋的工作)。这样一来,不仅需要分帖,而且尚需分班,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不可能兼会多种书体,所以,不要因此而有别的想法,比如,有的教师擅长颜体,便对柳体字大加指责,并将自己的好恶强加到学生心目中,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有看法或产生反感心理,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现实中也不见得每个书法家写各种书体都在行,更不必说我们普通的一名写字教师了。重要的是在理论上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讲全面,即使说你写不好其它书体,学生也会谅解你的。再则,有的学生悟性高,进步快,有的则不然,为了培养“领头雁”,我在业余时间给书法爱好者开了一个书法兴趣小组,这里基本上集全校“高手”于一体,另起炉灶,多加营养,免得他们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这些同学在一些大型比赛中已多人多次崭露头角,为广大同学做出了表率。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学综论》,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页。

作者简介:

郭怀玉,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导,“汉语海外传播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成员。

猜你喜欢

毛笔师范生教学
竹简和毛笔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画画小工具 毛笔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旧毛笔的妙用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