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12-23陈永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分组班级课堂

陈永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是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来培养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得到应用推广。但是,目前的合作学习课堂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轻实质。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合作学习的课堂,整个教学过程应该都能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由此迸发些许火花。这就需要教师营建师生互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作者的心灵深处,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去感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思考、评价及审美追求,让学生学会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让学生在作者所营构的人、事、物、境、情中,敢想、敢说,甚至敢辩,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只注重形式,小组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笔者听过的合作学习课,大部分是4人一组,每个班12~16组,因受条件的限制(分组比不分组占的空间大),个别情况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来上课。众所周知,我国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从笔者多年来在学校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一般都在6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六七十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常规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致使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4.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因而造成上述问题。

5.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重点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怎样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完成任务。

二、高效合作的策略

1.科学合理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一般需要合作,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

3.提高课堂操控能力。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每堂课的教学中,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每堂课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加强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除了笔者论及的,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同仁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怎样获得有效的数据,通过比较研究来验证学生在学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获得的实质性的进展等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分组班级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班级“四小怪”
美在课堂花开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