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差异

2016-12-23戴洪涛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者张扬个性化

戴洪涛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位阅读者的阅读行为都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小学生的阅读,自然也是如此。新课标对于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视的。况且,我们今天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与张扬、个性化色彩浓厚的时代,每一位语文教师不能背历史潮流而动,只能顺应时代的需求,为张扬学生的个性而服务。那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张扬学生个性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经验及相关理论研究,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不同学生间阅读层次与类别的个性化差异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决定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这些独特的风格与特点,正好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化差异,表现在小学生的阅读层次与阅读类别上,个性化的差异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与教育的本质,通过解放人的思想、解除那些束缚人手脚与思想的桎梏,进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最终才构建成为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精神上是相符合的。

从这个角度理解,尽管我们的班级化语文阅读教育,尚不能够采取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学方式,但作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之初,充分认识一般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细心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尽可能地适应其需求,因材施教,还是可以做到的。这就要求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一名学生的阅读特点,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分类阅读指导,允许学生在完成一般的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自主地选择、确定其阅读方向与阅读类别,进而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这与课标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教学实施建议的精神,也是完全一致的。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与独特的个人体验

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所受到的教育、家庭文化背景、个性品质等的不同,每一位学生的阅读需求很可能也是不同的。例如喜欢阅读故事类书籍的学生,其阅读需求多在于关注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喜欢科普书籍的学生,其阅读需求多在于有目的的获取相关知识;喜欢散文诗歌的学生,其阅读需求多在于感受文字背后体现出的情感流露,等等。这种需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这种阅读倾向上的差别,要表示一定的理解与肯定。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之前,我问一名喜欢科普类书籍的学生,是否在这之前看过这篇文章时,这名学生表示“看过”并进一步说,“我本来以为,花生是长在树上的。谁知竟然是长在地下的、泥土里的”,这种阅读收获是与其一贯的阅读风格是相符的。虽然这名学生通过阅读所得到的感受与课文主旨并无直接关联,但教师没必要对此表示诧异。毕竟,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提供了这一信息。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文本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内容是一回事,读者通过文本所得出的阅读结论、感受等往往又是另一回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即表现为来自于学生的不同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盖缘于其阅读的角度有所不同。正如德国美学家姚斯所说,“文学作品本身是没有生命的,是读者的阅读与思考赋予了作品无穷尽的意义”。这也与来自于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亦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精神。对此,教师要以尊重之态、宽容之心,来对待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个性化体验,切不可明知故犯课标所指出的错误——“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事实上,教师是无法以个人的解读来统一学生的阅读体验的。若如此,只能使学生口是而心非。

三、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担心因讲解不到位或遗漏或者表述不符合常规标准而导致考试成绩出现下降等,因而往往追求面面俱到,力求十拿九稳。这样的统一、一刀切式的阅读要求,多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见解以至于无。退一步讲,即使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特阅读体验也不敢讲出来,生怕遭遇到教师的批评或者来自于同学的嘲笑。对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有必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文本生成的年代背景与今天阅读者所处的年代背景之间的差异,阅读者之间的差异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毫无疑问地影响到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每个人的见解,不管其对文本解读的角度是如何的与众不同,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为鼓励学生,教师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甚至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阅读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仍以上述《落花生》一课为例,在课堂交流阅读感受与体验时,因为长时间形成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影响,就有几名学生明确表示,无私奉献是可以的,但坚决不要做那种默默无闻的“落花生”式的人。在讲到自己的理由时,他们表示,自己的心中偶像们,自己羡慕的那些歌星影星们,可没有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如果真要这样,他们又怎么会成为这些歌星影星们的粉丝的呢?这种迥异于传统观念的表述,当然有其片面的地方因而需要教师去适当引导。但这种大胆地表述、这份思维的活跃、这一勇敢的精神,却是需要教师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的。原因无他,盖因其个性张扬的需要。

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以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如张尚兵教授所说:“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唯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阅读才能拓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空间,激发其思考,激荡其思想。这里,课外的阅读,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如推荐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建立阅读档案等;课内的阅读,则需要加大阅读量,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课文相关联的新的阅读文本与信息。同时,开放的阅读形态也非常必要。表现在阅读课堂上,第一,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不得在问题设计中给于学生任何结论性的暗示;第二,允许学生自主取舍阅读与学习对象,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余地与机会。这样会使学生更好更高效地发挥个人能力,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

总之,做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其次是鼓励。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有一定的原则需要遵循的,这就是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基础,否则所谓的个性追求即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

猜你喜欢

阅读者张扬个性化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爱,无须张扬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魔高一丈 就要张扬 Ducati XDiavel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低调而不张扬的七都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