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有“精气神”的老师

2016-12-23

湖南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胆识精气神爱国

做一名有“精气神”的老师

彭佳景

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千百年来,湖南这片土地从不甘于平庸,湖南这方人民从不惧怕困难。“心忧天下”是湖南人民的情怀,“敢为人先”是湖南人民的胆识,“经世致用”是湖南人民的智慧,“坚韧不拔”是湖南人民的意志。真可谓字字铿锵,概括了湖南人民的“精气神”。

古人云:“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精气神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概括和成就事业的动力源泉,是其素质的内涵、魅力和灵魂的体现。那么,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精气神”的老师呢?

一要有心忧天下的情怀。心忧天下是湖南精神的始基和湖南人自古以来就抱有的理想信念,也是“屈贾之乡”特有的精神禀赋和宏阔志向。而心忧天下的最显著特质就是爱国,如果不爱国,何来心忧天下呢?因此,爱国应该是一名教师所有人格魅力的精神基石。一名爱国的教师,会以祖国的发展要求为己任,会从未来的角度去审视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当教师能够着眼于未来的时候,他就能把学生放置在一个长远规划中去培养,而不会以狭隘的眼光、陈腐的观念,局促到有限的课堂上用一节课的得失、一件事的优劣来评判学生,也就不会为学生套上所谓的“成长的枷锁”。梁启超说:“人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心忧天下是我们老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更是对学生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的表现。

二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敢为人先,就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它体现着一种敢想敢试、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体现着勇立时代潮头、善开风气之先、敢于争创一流的胆识魄力。当前,我们正在推进的教育综合改革注定是一场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攻坚战,面临来自“险”与“难”的挑战,创新将伴随着改革的每一步。要把教育的改革创新落到实处,虽然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离不开体制、机制、政策等的完善,但说到底要靠广大教师去付诸实施。没有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自觉和积极行动,任何教育方面的改革和实践都不会成功。为此,广大一线教师必须在尊重人的发展、尊重教育自身发展两个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立足课程,立足课堂,大胆探索,奋发有为。

三要有经世致用的智慧。经世致用,从字面上看,就是关注社会现实,直面社会矛盾,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不虚、不空、不偏,求真务实,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作为教师,唯有秉承这种精神和态度,把所思所学用到推动湖南教育的改革发展中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省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前教育水平,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奋斗目标上来,才能让经世致用的智慧在我们身上得以集中体现。

四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坚韧不拔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意志和担当。教师是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拥有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将成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平心而论,与其他工作相比,教师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所以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的工作是没有止境的。干到什么程度是好,实在是无法衡量。也正是这种无法衡量的特性,才会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否则就难以在这个领域内有所建树。其次,教师的工作又是极其艰巨复杂的。你知识功底扎实了,还需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你把教学任务完成了,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你不光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怎样做人……这些错综复杂的教学任务交织在一起,哪一样不需要你去认真对待?又怎么会离得开坚韧不拔的毅力?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努力,才能够完成神圣的使命。

更多文本请扫描上面二维码

猜你喜欢

胆识精气神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焕发出劳动奋进的精气神
清儒孙奇逢思想三论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艺术家胆识浅论
创新精神中的“勇气、胆识、锐气”
中职教育适当引入惩戒教育研究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引领作风新常态 提振干部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