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朝鲜族小学留守儿童闲暇教育对策

2016-12-22李禁姬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李禁姬

摘 要 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闲暇也可能成为陷阱。闲暇需要教育。本文针对朝鲜族小学留守儿童的闲暇现状,并提出了针对留守儿童闲暇教育的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朝鲜族小学 留守儿童 闲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100-02

闲暇不当,闲暇的放任自流,不仅容易使学生在闲暇时虚度光阴,误入歧途,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存在,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担忧;对学校来说是一个难题;对家长来说是一种遗憾;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艰难;对孩子们本身来说,应该是一种痛苦。本文对沈阳市朝鲜族6所小学,约30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提出了针对留守儿童闲暇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加大宣传,让社会尽职、学校尽责、家长尽心

解决好朝鲜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朝鲜族未来的人口素质,关系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留守儿童闲暇教育已迫在眉睫,通过下发文件、借助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呼吁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等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心和关爱,各自担负起应负的责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闲暇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其实,目前不缺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制度、要求、文件,缺的是让文件精神生根的土壤,让制度活起来的机制,让要求具有约束力的办法。因此要呼吁国家把重点放在搞活现有的留守儿童政策、制度上,避免执行时大打折扣。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上网、游戏等场所的管理,禁止在干扰学校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地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呼吁社会共同为净化儿童的成长环境努力;呼吁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高度重视、加强留守儿童闲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长效性;呼吁家长为了孩子适当“抛弃金钱”,在孩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多陪陪孩子,别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转嫁给学校、社会,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学校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闲暇教育的指导作用

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留守儿童闲暇教育的责任重重落在了学校身上。学校不仅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校内教育,还要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校外生活延伸,无疑学校教育成了留守儿童闲暇教育的主渠道。

首先,学校可适当增设闲暇教育课程。闲暇教育是一个引导、启发的过程,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强调潜移默化。许多闲暇教育专家认为,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理念,通过体音美、书法、棋类等各种课程渗透闲暇教育,也可通过独立的闲暇教育课进行闲暇教育讲座。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闲暇、了解闲暇与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关系,了解不同的闲暇生活方式,引导留守儿童以积极进取的方式度过闲暇时间,让他们懂得闲暇的分配、享用,也是一门学问。

其次,通过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获得的知识,发展留守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活动中育人,同时让学生从中体验消闲方式,提高消闲水平。活动的范围也不要囿于有限的固定的学校范围内,多创造走向社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如:春秋游、参观工厂、学农活动、野外生存训练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闲暇知识与技能。学校应在各重大节日、节假日、寒暑假来临前做一些指导性建议,并针对留守儿童经常 “自己玩” 的问题,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防止留守儿童抑郁、孤独、自闭等问题的产生,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三、家庭要发挥留守儿童闲暇教育主阵地作用

学生最初的闲暇教育应该是在家庭里,而且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化为学生提供的闲暇场所在不断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闲暇兴趣也在不断改变,学校在传授闲暇教育知识与技能上显得相对缓慢,因此,家庭应成为闲暇教育的主阵地。但恰恰相反,在留守儿童闲暇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可以说是个严重的空缺。

俗话说,“误了庄家是一季,误了孩子是一生”。虽然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顾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但要注意的是家长必须要做到赚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正确对待打工挣钱与养育子女的关系,最好留一方在家,履行监护职责也抚养义务,减少对孩子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有效存在,决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与未来作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得不偿失的利益,如果孩子出了问题,挣再多的钱又有何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顺利社会化提供了心理上的抚慰感和安全感;正向的亲子沟通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创造条件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尽管远在天边,也似尽在咫尺的同时,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或某一艺术方面的出众,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选择正当的闲暇行为,鼓励和支持子女选择有意的高品质的闲暇活动。

四、社区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闲暇教育中的桥梁作用

留守儿童所在的社区应充分发挥它的连接学校与家长的桥梁作用。配合学校教育,开展各种适合留守儿童年龄特征的思想品德教育、文艺、科技、体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起到益智培德的作用,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利用社区的宣传阵地与活动阵地,在社区营造一种健康快乐的闲暇教育氛围,尽可能多提供丰富多样的闲暇活动设施和场所。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托管”正规机构,解决在外务工的家长的后顾之忧,或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定期开展活动,要做到学校放假社区就开学,让留守儿童教育不留时间和内容上的空白,防止思想道德教育“5+2=0”的尴尬情况,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让孩子们在放学之后能有去处,促使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同时增进社区、家长、学校之间的良好关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一遇空闲,危险即来。”所以我们要让留守儿童在闲暇生活中“没有空闲”,即没有危险。我们要把握好留守儿童闲暇教育方向,防止留守儿童思想混乱、道德堕落、行为失范,甚至违法犯罪,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参与到健康、有益、安全的闲暇活动,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度过更加充实、更加美好的闲暇时光。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