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12-22于福梅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蜗牛创新能力科学

于福梅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奇是创新的动力。面对实物,亲手操作、尝试,体会“发现”和“成功”的喜悦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才会去探索、去创新。科学课各类实验应该在学生充分体验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有所扩展,提高学生的兴趣。由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方法:

1.巧妙设计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教学《水变咸了》一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把盐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就会产生“盐哪儿去了”的疑问,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了探究学习的欲望。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通过品尝活动,知道水变咸了是盐在水里化了的事实,进一步了解了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利用实物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在科学教学中, 善于利用实物和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如教学《植物的根》一课,上课开始,我首先请同学们把带来的带根的植物摆在桌子上,并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所带植物的名称,同时举起实物让大家看。然后揭示课题,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植物的根,探讨根的秘密,根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接下来同学们开始活动,有的同学在放大镜下观察根的特点,有的同学在数根的数量,有的学生在用直尺测量根的长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植物的根很多,很长,在根的尖端有很多“绒毛”,即根毛。根毛的壁很薄,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是寓教于乐,使他们能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这样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3.扩展实验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对重要的实验,除了让学生了解课堂知识外,还应该考虑扩展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亲身检验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巩固知识。例如在《我们吃什么》一课中有个重要的实验,比如食物中的淀粉,它遇到碘酒就会变成蓝色。上课时,我们选择了许多材料,如馒头、土豆、苹果、生菜等等,让学生分组检验不同食品。可是,在课堂上孩子们认识了单一物质遇碘酒的变化情况,但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于是我开始思考扩展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回家检验身边的各种食物遇到碘酒的情况,做好记录,到校后学生之间再互相交流。这样的教学,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验中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上《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时,我在桌子上放一盆水,出示多只小纸船,先后放到盆子里。学生开始自主探究活动后会陆续发现:纸船起先都漂浮在水面上。但过了一段时间,纸吸足了水后,因为皱纹纸的吸水性强,它吸得水越多就越重,很快会以不同的速度沉到水底。于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沉得快。

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尝试解释一些科学现象,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只要他们言之有理,互相辩论,思维活跃,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如在教《一天的食物》一课,先让学生说说昨天一天吃的食物是什么,然后解释一天的食物包含了哪些营养,让学生大胆假设,大胆发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一节科学课让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师必须十分明确。问题可以教师设问,但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是说最好是教师想提的问题变为学生的问题,因为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蜗牛》一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捕捉蜗牛带到课堂上研究,并直接向学生发问:“你看到这些蜗牛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稍经思索就纷纷提出“蜗牛的身体分几个部分?”“蜗牛是怎样运动的?”“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蜗牛喜欢吃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教师所期待学生发现的问题。长期这样教学,才能真正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在科学探索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总之,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功能,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 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交流等弄清事物的本质,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蜗牛创新能力科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蜗牛说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科学拔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