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6-12-22张开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课堂

张开珍

课堂提问既是任何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问”与“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交流的一个过程,适当的“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更深刻理解,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启发学生思维、提供教学线索、教会学生学习的功能,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

随着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做为教育目标以来,课堂提问优化设计已经做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受到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

(一)围绕教学目的设计提问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整体目标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应该能使学生激起情趣、理解内容、发展智力、受到教育。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如教学《灰雀》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列宁知道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后,他是怎么做的?列宁直接揭穿小男孩,让他放了灰雀就得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大费周折?你从列宁的话语和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全面阅读,把课文中的内容连贯起来思索,从而理解列宁的好品质,体会出文章的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二)立足于重点,突破难点的提问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我们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关键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机组成,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涉及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如教学《长城》一课时,我针对关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设计提问”“什么是奇迹,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不但是一个奇迹,在没有吊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就靠无数肩膀无数只手修建成了万里长城,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个奇迹。如此读、思、议,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更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也就突破了。其实,难和易往往是相对而立的,也是因人而异。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其难也易了。

(三)把握难度,问在“最近发展区”

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通过课堂提问点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师就要确保自己所提问题的难度。首先,如果所设计问题的难度过大,就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失去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其次,如果教师所设计问题的难度过低,几乎全班学生都能迅速地回答出来,则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为难度过低的问题会使得学生缺乏成就感,也就无法有效维持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设计出难度适中的问题,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鼓励,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的问题既要考虑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还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教师进行具有思考价值问题的精心设计,是激发学生思考意愿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习惯,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相对短暂,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难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所以要想实现小学语文的课堂有效提问,教师在提问问题后,就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充分思考,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在语文课堂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使用了等待这种技巧,学生在答问中就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⑴学生会做出更长的回答——他们回答问题的语句数量会随着回答问题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⑵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问题——一些学业失败者回答问题的次数会增加。⑶学生的回答会更具有分析性、创造性和评价性。⑷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会有所减少。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例如,在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五分钟的思考时间,如果是难度较低的问题,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则可以相对缩短,可以是三分钟。

三、鼓励学生质疑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

先进现代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早已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还应当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质疑和提出,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其综合语文素质。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对于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对于学生质疑和问题提出行为的鼓励无疑会使学生的探索欲望得到极大的激发。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质疑精神,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观念,表扬其不同意见的提出与发表,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课堂和语文学习,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高效优质。

小学生年龄小,很容易被情绪左右。当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时,思维特别活跃,积极思考,愿意表达,主动参与。反之则处于被动地位,消极地坐听。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提问的情绪,创设愉快学习的氛围。作为课堂气氛创设和保持的主导者,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

一是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当学生回答欠缺时,要以宽容、体谅的态度启迪他们,引导学生更深入细致地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答问心理,形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是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三是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思维积极性。要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培养答问积极性,教师至少有两种策略: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跳一跳,摘果子”的求胜心。二是热情鼓励。在提问时适当运用“试试看”、“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语词,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提问现状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可以消除的,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精心设计出每一个问题,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间互动协作,达到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责任编辑 楚云鹏)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