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上出自己的味道

2016-12-22刘建

考试周刊 2016年96期
关键词:语文味教师素质小学语文

刘建

摘 要: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教学最高境界。作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针对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自己的味道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味 教师素质 诵读方式 情感理解

随着语文教学的日益发展,我们遗憾地发现语文味开始逐步淡出语文教学的视野,语文味越来越少。语文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语文味更是其精髓所在,如何上出语文课自己的味道,让学生在语文味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一项非常紧迫的教学任务。

一、教师的素质水平是上出语文味的基础。

如果将语文课比做一部电影,那么语文教材便是剧本,而教师则是导演,再好的剧本如果没能遇上优秀的导演就无法演绎出动人心魄的场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才能上好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课的味道。那么教师的素质水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教师的爱是语文味的关键。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课应该融入更多的爱,这种爱是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爱护和理解。一个处处爱护学生、理解学生的教师势必是充满语文道德的,也势必会对语文教学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同样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更爱自己的老师,从而让学生一样爱上语文。

其次,教师的味道是上出语文味的基础。所谓教师自身的味道就是指教师的气质,我们经常会用书生气质形容一个人,那么教师身上这种书生气质则显得更重要。教师的书生气质来自哪里?没有更便捷的途径,唯有多读书才是正道。语文教师应该做到饱览群书,在工作之余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当然教师不能做死读书的人,应该在读书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边读书边思考,将书籍真正读到心里去。此外,对于教材的品读更是重要,小学教材虽然内容简单,但是涵盖面非常广阔,教师要耐心潜读和研究,透彻了解为什么会在小学语文课本上选择这样的内容?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这样在不断研读和思考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会更深刻,如此教师上出来的语文课才会更具味道。

再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文味的生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技巧非常重要。有的教师善于引经据典,会给学生留下学富五车的印象;有的教师善于使用幽默语言,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笑声……可见具有高超教学水准的教师更能上出语文课的味道。

二、诵读方式是上出语文味的展现。

诵读一直以来都是最具语文味的表达方式,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无不重视诵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发现诵读更是展现语文味的最佳方式。诵读从语文的韵律和节奏入手,让学生在普通文字的诵读中野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当然用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诵读语文本身是一种非常精美的表达方式。当静止的文字安静地躺在纸张里,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文字的静谧美,而如果用声音诵读这些文字,它们便如精灵般流淌在我们的心间。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诵读,给诵读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语文味在诵读教学中彰显出来。

《二泉映月》是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中的一篇非常重要的课文,教师一般都会将这篇课文作为重点课文进行讲解,尤其是对课文中众多优美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抒发进行着重的讲解。在教学《二泉映月》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该加大诵读教学的力度,让学生在诵读意境的引导下更深刻地理解《二泉映月》。在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粗读一遍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之后将课文分成三个大段,然后进行第二遍的朗读,在朗读中分别分析每一个大段的内容,最后在精读第三大段,细致分析阿炳创造《二泉映月》的全过程。学生的精读理解可以从阿炳琴声的变化和包含内涵的变化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遍遍诵读会逐步让学生领会音乐从缓慢委婉到跌宕高昂的全过程,也读出阿炳的情感从对惠山美景的赞叹到自己一生坎坷的抗争和对音乐的热爱。情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不仅仅是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意境,情感的升华更是带给学生美的意境,如此实现诵读教学的最大价值。在领略课文的内涵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课文的第三大段背诵下来,在诵读中展示语文的博大精深,展示真切的语文味。

三、情感理解是上出语文味的独特之处。

语文是富有情感的学科,与数学等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内容在情感上表现得更细腻和流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让情感理解成为语文课堂上最独特的韵味。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其实和古诗词一样,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不渗透着丰富的情感,即使是一篇看似简单的写景文,其中也势必会带有一定的情感。

比如在讲解《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在很多学生眼中,这篇课文无非就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叙事文,主要讲述萨沙一家去森林中玩时遇到大雨,萨沙将雨衣盖在蔷薇花上面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这个简单的小故事上面,教师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从故事上升到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故事中谁是最弱小的”、“为什么说蔷薇花是最弱小的”、“你是最弱小的吗”、“如果遇到了比你更弱小的,你应该怎么办呢”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保护、礼让等重要的情感价值,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不但学到相应的语文知识,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应该有强烈的冲击,最终让情感理解成为语文课堂上独有的味道。

综上所述,语文味是语文中美好的展现,是精神境界最高的追求,教师要上出语文课自己的味道,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并将这种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1]王新惠.关于强化大学语文素质教育功能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4(03).

[2]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

[3]叶悬冰.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和生机——论语文教学的审美转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1.

猜你喜欢

语文味教师素质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