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探析

2016-12-22黄勇樽韦业烈梁兆得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凤山世界旅游

黄勇樽, 韦业烈, 梁兆得

(1.河池学院 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探析

黄勇樽1, 韦业烈2, 梁兆得3

(1.河池学院 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2.河池市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管委会;

3.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统计局,广西 巴马 547500)

广西“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项目申报成功后,探析建构集观光旅游、益寿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科普旅游于一体的大溶洞群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探析

2010年10月3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希腊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广西“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项目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获得“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乐业、凤山一夜之间走向了世界,世界也拥抱了她们,也为她们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凤山县成为世界水上天坑和世界长寿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如何规划与建构集“商、养、学、闲、情、奇”于一体的大溶洞群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概况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缘,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属于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之核心区域,是整个地质景区之中景点景观最为集中的中心地带,是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地下河及其溶洞与巴马坡月地下河流域联通,地理元素及其文化符号份量十分重大。其地理座标为E106°52′11″~ 117°11′53″、N24°16′46″~24°40′05″。其具体的四至范围为:南东侧边界基本上以凤山—巴马、凤山—东兰县界划分;北东侧为乔音地下河流域北东侧界线,自凤山—东兰公路起,沿布老山、更社山至久加;北西侧界线自久加起沿凤山—巴马省道经松仁边缘坡立谷西侧、金牙—凤山公路、凤山县城、上京里、太平,然后大致沿平乐—社坡—谋爱—大洞—深洞西侧—相圩东侧—那雄—江洲南侧一线划界[1]。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415km2,景区主要由桃花源—穿龙岩景区、鸳鸯泉景区、三门海—马王洞景区和仙人桥—地下长廊景区四个景区组成,辅以梦娥蓝靛瑶民俗风情区、巴腊猕猴天然生态林保护区以及众多的红色革命历史遗址,景区分布于凤山县与周边县的交通要道旁,整体布局科学合理,符合旅游线路的要求(见表1)。

表1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景区景点与方位表

二、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凤山旅游资源的世界级特色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以亚热带高峰丛深洼地为地貌背景,以世界级特大型洞穴通道、洞穴厅堂、地下河天窗群为核心景观和吸引物,集地质遗迹保护、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科研、探险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世界地质公园。园内拥有世界级特大型洞穴通道,世界级特大型洞穴厅堂,世界级特大型地下河天窗,世界唯一的水上天窗群旅游——三门海景区,世界级高大型石笋群,世界级大型岩溶天生桥等等。

(二)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独特优势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溶蚀型的高峰丛深洼地岩溶地貌,峰丛高大险峻、群峰耸峙、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岩溶地貌形态多姿多彩,纵横交错,构筑成众多形态各异的岩溶组合地貌,或峰丛洼地型、或峰丛天坑型、或峰丛地下河天窗型、或峰丛谷地型、或峰丛峡谷型、或峰丛河流型,整个园区是亚热带高峰丛深洼地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形态多姿,其独特优势,可以从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等级评价等五个维度去了解。

1.科学价值: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洞穴通道规模世界最大,巨型洞穴厅堂数量多、密度大,以群体方式出现的地下河天窗,以高大石笋为代表的洞穴化学沉积物世界罕见,世界上最大的洞内天生桥和我国跨度第二的江洲天生桥,都是未受人工干扰破坏较完好的保持自然状态的地质遗迹,科学价值高。

2.审美价值: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洞道、厅堂规模巨大,洞道曲折幽深,具有雄、奇、旷、幽的美学特征;群体出现的天窗群,形态典型、体量巨大、分布集中、景色奇特、优美,堪称世界级天窗,构成洞、水、天三位一体的优美景观,审美价值高。

3.科普价值: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N24°30′左右,年均降雨量只有1550mm,属世界级的大型洞穴系统,而世界上同类的洞穴系统出现在年均降雨量高达数千乃至超过一万毫米、溶蚀作用非常强烈的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可用于洞穴系统全球代表性的分析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科普价值。

4.旅游开发价值: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多样、规模宏大、特色鲜明,主景突出、主次共生立体交叉、景观组合度好,具有高大全美、个性突出的景观素质,旅游资源组合度好、品位高、旅游开发价值大。

5.等级评价: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拥有157个地质遗迹景观,其中,属世界级的有3个,包括三门海天窗群、西西里洞、鸳鸯洞;属国家级的有14个,包括穿龙岩、马王洞、飞龙洞、社更穿洞、江洲地下长廊、阴阳山、坡心峰丛、松仁峰丛、良利峰丛、内龙桃花源洼地、松仁谷地、坡心河谷地、鸳鸯泉、三门海地下河;属省级的有22个。

据中外专家考证,凤山县可谓世界上喀斯特天生桥最集中之地。因为,在凤山县境内,拥有10座大大小小的天生桥,如江州仙人桥、蚂拐洞天桥以及社更天桥和梦里天桥。此外,还有最逼真的阴阳山、将军山、鹰王山、人面山、睡美人山、拇指峰和老鼠峰等等象形山。

凤山因“环城皆山,环山似凤”而得“凤山”之名[2]。其境内的岩溶峰丛、峰林、天窗、天坑、天生桥以及地下河长廊等众多岩溶地质遗迹星罗棋布,构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2005年8月,在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的我国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上,凤山的三门海天窗群、江州仙人桥、穿龙岩、鸳鸯洞、恒里暗滩5个旅游景区就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同年11月,“河池市凤山首届神奇洞穴国际探游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凤山博得“岩溶之冠,洞穴之城”的美称。凤山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三门洞、恒里岩等革命遗址,都烙下红七军战斗的足迹。因此,凤山是“洞穴之城”与“红色之都”相得益彰的旅游圣地。俯视凤山城,犹如深谷里的一颗明星,明亮、深远、幽静,自西、自东、自北分别有三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汇聚在城的中央,这三股河水分别从地下泉、洞中和遥远的山间里来,山水的灵气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在凤山的每个洞穴里面,均发育有世界上形态最为独特,观赏价值最高的洞穴沉积物。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独特优势,还体现在其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山水的多姿。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河流纵横,峰丛林立,形态优美,云锁独峰,竹影婆娑,植被繁茂,自然山水奇丽多姿。坡心河水流平缓,清澈翠绿,两岸阡陌纵横,稻田碧绿,长寿村落掩映,审美价值高。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长寿环境等其它自然景观和世界级的地质遗迹景观有机融合,旅游资源品位高、开发价值大,利用前景广阔。

(三)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民俗文化和革命历史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独具特色的长寿文化、民居建筑、壮瑶服饰、民俗活动和节庆活动、民族歌舞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旅游吸引力强、开发前景广阔。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革命历史遗迹是中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古建筑、古墓葬与古寨等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独特优势,更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上。被誉为广西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巴腊猴山,是镶嵌在大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游客到巴腊猴山,除游山、与猴和谐共处之外,还可以领质朴村民之盛情,感乡野菜肴之土风,尝农家豆花之风味,品巴腊文化之情调,摒城市的喧嚣,弃世间之烦恼,巴腊生态猕猴保护区自有闲云野鹤,归隐山林之遗风。

(四)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对于人才培养和造就人才方面的优势

凤山县之所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授予“世界地质公园”,不外乎三项重要目的:一是保持一个健康的环境;二是进行广泛的地球科学教育;三是营造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试图从这三个目的出发,谈谈世界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对于人才培养和造就人才方面的优势。

1.保持一个健康的环境,就是要保护好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要保护好这些世界独一无二的资源,并不是仅仅依靠执法人员和环保工作人员所能完成的,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保护,是一项国际性的工作,是要建立在依靠专业保护人才基础上的工作。这就要求凤山必须拥有一批熟悉凤山地质公园地质地貌概况,并具有探测、研究、监测、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知识的专业人才。当前,凤山县在地质遗迹资源保护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专业队伍,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来专家,这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要求的长期性和经常性不相符。凤山县的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必须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当下,凤山县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已坚定了建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决心,这也是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发展的要求。眼下,凤山县将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并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专业性培训,通过培训和实践,把业务能力突出的人才输送出去,与国内外友好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人才交流机制,争取培养造就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在地质公园的管理上,凤山县也紧缺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将采取同样培训的方法同步进行。

2.进行广泛的地球科学教育,就要从保护宣传、科普知识普及、建立中小学生地球科普教育及大专院校教学实习、科研基地的角度,多方面、多渠道进行地球科学教育。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科普教育基地,是一个新生世界地质公园迫在眉睫的任务,毫无疑问,凤山县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也必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3.营造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地质公园所在地区旅游的内涵和品位,利用地质公园开展地质旅游活动,可极大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促使地质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毫无疑问,凤山县需要凭借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品牌,发展旅游事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循环发展,这也是凤山县委县政府的主导决策和发展思路。开展旅游活动的地方,必需具备起码的“吃、住、行、游、购、娱”功能,而凤山县的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六大旅游功能所在的各行各业,必将在人才方面有极大的需求。

三、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下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资源要素整合

桂西北旅游业,目前在广西来说知名度已逐步扩大,在整体来说,因为交通地理位置及发展起步晚的原因,还没有在国内形成鼎足之名,相对区内如桂林山水、北海银滩等在国际国内享有高知名度的地方,桂西北旅游要想在短期内形成如此一种气候,必须依靠一张在国际国内公认度较高的金质名片。凤山县身为桂西北的一员,同样肩负了打响桂西北旅游业品牌的责任和义务。凤山县成功申报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桂西北旅游获得了在世界上高度认可的世界地质公园旅游金质名片,国内外众多媒体争先报道了凤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新闻,桂西北的旅游知名度在短期内获得了爆炸性的宣传报道,世人把目光聚焦在凤山,聚焦在桂西北。

(一)桂西北旅游资源的总体布局

桂西北因其系经济后发展地域,保存了一大批独特、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可概括为“红色之旅、绿色文化、蓝色风情、多彩地带”。

1.广西乃至全国独负盛名的红色之旅。红色旅游在桂西北中主要分布于东巴凤三县,“桂西北旅游经济区”内的东兰、巴马、凤山三县是广西农民运动的策源地,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均保存和建设有知名度较高的红色景区,如东兰的魁星楼、列宁岩、拔群广场、壮乡英雄文化园、韦拔群故居、红军渡,巴马的红七军21师部旧址、韦拔群牺牲地香涮洞、广西“井冈山”西山革命博物馆,凤山的红军岩、三门海红七军21师秘密指挥所和兵工厂旧址等等,这些景区都是广西区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2.世界级的喀斯特景观及绿色文化。主要为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天窗群、大溶洞群、大天桥群、大地下河流域群、遍布全县区域内的象形山石等具有科考探险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喀斯特景观资源。临县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和其底部集地下原始森林、珍稀动物、独特溶洞和地下暗河于一体的独特区域,天峨县的世界最高坝——龙滩水电站,凌云县保存非常完整的原始森林等。

3.蓝色风情。主要有巴马“世界长寿之乡”和东兰“中国铜鼓之乡”,此外,生活在桂西北各县内的少数民族,保留着浓厚古朴、以蓝色为主调的民族风情,如壮瑶的歌会、舞蹈,铜鼓、绣球、服饰及少数民族婚俗、瑶族斗鸡等等。

4.精彩纷呈、多姿多彩地带。此类资源有母系社会缩影的乐业县母里屯,有保留原始生活习俗的巴马甲篆盘阳河裸泳,有被誉为“中国锡都”“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南丹,有被称为“黄金之乡”“油茶之乡”“八角之乡”的凤山,有被称为“中国的水电之都”的天峨,有被誉为“板栗之乡”“黑糯米之乡”的东兰,有被誉为“香猪之乡”的巴马,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壶”的凌云等。显然,桂西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之前由于缺乏知名度而尚未形成鼎足气候。桂西北各县的旅游资源各有千秋,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则为桂西北自然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随着凤山县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到现在的世界地质公园,对桂西北旅游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桂西北当前的旅游线路:①南宁出发(可先到德天瀑布)—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凌云(农业生态观光)—凤山(红色之旅、三门海世界之窗、大溶洞群)—巴马(红色之旅、长寿之乡)—东兰(红色之旅、铜鼓之乡)—河池—桂林。②南宁出发(可先到德天瀑布)—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凌云(农业生态观光)—凤山(红色之旅、三门海世界之窗、大溶洞群)—巴马(红色之旅、长寿之乡)—大化岩滩电站—南宁。③南宁出发(可先到德天瀑布)—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凌云(农业生态观光)—凤山(红色之旅、三门海世界之窗、大溶洞群)—天峨(龙滩电站库体水上风光旅游)—南丹(白裤瑶风情、温泉)—河池—桂林。等等。显然,凤山是桂西北旅游发展中的核心。

5.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在桂西北旅游版图中的独特地位。占凤山全县43.9%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地区峰丛林立,山势陡峻,峰顶常呈尖锥状或锯齿状,地表多石林、石芽、穿山洞、天生桥、天坑、峰丛、洼地、漏斗等,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形成奇特的双层地貌结构。远远望去,恰如奇山异洞,水穿洞出,丽水翠竹的景秀画廊[3]。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西西北部,是桂西北的中心,东连世界铜鼓之乡、右江革命根据地腹地东兰县,南接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西邻全国著名的茶乡生态旅游地凌云县和闻名世界的大石围天坑群分布区乐业县,地处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北界的亚洲第一高坝所在地天峨县,位于桂西北旅游发展体系的核心,凭借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AAAA级景区的金质名片,凤山已成为桂西北旅游集散中心。从地理位置、旅游线路、旅游资源都可以看出,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带动桂西北旅游发展的核心。

(二)依托地方高校资源与优势推进桂西北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项目。这项系统工程项目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合作建设,走共赢互利,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可通过和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地质公园景区互联,组建景区发展顾问专家组,为景区开发规划建设出谋划策,提高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生态旅游品位及档次。凤山县中学体育教师主动走出山门,与河池学院体育学院、旅游管理系和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等高校,基于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构建起校地教学共同体,中学一线体育教师担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和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探讨民族旅游与体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4],使这些人才培养的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得以常态化开展。高校专家教授引领中学一线体育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参与了由河池学院体育学院教授主持的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构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与课堂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校地教学共同体成员共同探讨构建高校旅游、体育专业“社会与课堂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5],同时,高校引领民族民间休闲体育开展新途径[6],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广场民族健身操项目、民间吉庆体育项目和民间祭祀体育项目等等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途径进行共同探讨[7],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发与建设工程之中,有效推进桂西北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

四、中国凤山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建设的定位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建设应集观光旅游、科普探险旅游、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养生康体长寿旅游、生态旅游于一体。是同时开发建设,还是按照轻重缓急先后开发建设?前者不可能,后者则必须探讨甚至需要展开大讨论。

(一)观光旅游旧题新作

观光旅游面向的是大众旅游消费人群,同样符合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景区的实际旅游开发模式。需要进行消费者市场需求分析、旅游消费者偏好与动机研究、旅游资源营销整合、旅游市场开发必要性与可行性调研,挖掘地方特色与独特资源,赋予观光旅游新活力,发育观光旅游生命力,搞好区域旅游线路产品的延伸、农家乐、低碳旅游、丰富旅游产品的独特性与参与性,为农业观光旅游、民俗生活旅游等新产品夯实良好的基础。在建设过程中应切记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与环境是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观光旅游的基石。

(二)科普旅游厚积勃发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发现,源于科普探险,但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探险旅游开发也许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时日的等候。但笔者坚信,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会有吸引国内外大批游客特别是大中小学生前来进行科普考察和探险观光的黄金期。

(三)民俗旅游呼之欲出

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与环境是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物质载体。当下需要鼓励当地居民及民间过好传统节日,并有计划地组织,造就培养一支民俗文化队伍,学者罗伏龙呼吁要培养一批山歌手、擂鼓手、射弩手、陀螺王等民间艺人,使他们在台下能讲述民族艺术的来龙去脉,上台能表演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保证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建设持续发展。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景区都应建一个“民族风情文化园”,内设赛歌台、擂鼓台、射弩台、陀螺场等,让游客参与,亲身体验。并通过一些名村名寨示范点打造一批“原汁原味”的农家乐,如保留壮族吊脚楼的民居风格,五色糯米饭、粉蒸肉、三角肉、白切鸡、白切鸭、白切羊肉、虾米焖豆腐、油炸水蜈蚣、煎油鱼、灰水凉粽、糍粑(饭豆、火麻馅)、油团(饭豆、火麻馅)和家菜、豆腐圆、豆腐三角酿、油豆腐等特色食品必须上桌,迎客、敬酒、送客的礼仪山歌必须会唱,从住屋的风格到饮食习惯及交际礼仪这一系列生活习俗都原汁原味地向游客展示独特的民族风情。

(四)红色旅游珠联璧合

绿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和长寿文化旅游是东巴凤主打的三张旅游王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凤农运大旗红遍了左右江沿岸,当时的东巴凤成为百色起义乃至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腹地。公园境域内的红七军21师兵工厂旧址、恒里红军岩等革命遗址如何与其他红色文化遗址有机整合,以及坚守这些革命遗迹的原貌,是我们工作的要义。

(五)益寿旅游锦上添花

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与环境是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养生康体长寿旅游源泉。东巴凤三县都是长寿之乡,巴马是国内唯一获得“世界长寿乡”和“中国长寿之乡”双重命名的长寿乡,而东兰和凤山是“中国长寿之乡”。发源于凤山县乔音水库的盘阳河是东巴凤的长寿母亲河。沿途汇集千沟万壑之流,包括源于百色流经江州仙人桥穿山过峡从寿源洞流出的坡心河。这条长寿之流发源凤山,流经巴马、大化、东兰,最后汇入红水河。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境域里的三门海原名为寿源洞,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东巴凤长寿“金三角”一体化建设,已现端倪。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养生康体长寿旅游建设也要搭上东巴凤长寿“金三角”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的快车道,为景区锦上添花,并相得益彰。

(六)生态旅游固本培元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建设,不管出哪一张牌,都需要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与环境作为基础与前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生态旅游成为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建设的重头戏。依据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主推旅游精准扶贫成为东巴凤、河池、百色地区乃至整个广西的主题曲,旨在通过开发绿色与红色文化旅游、长寿养生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提振当地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贫困后进地区,旅游扶贫是最符合客观实际的不二选择并上升到国家示范点的高度。生态旅游重在建设,而非开发。我们可以借鉴云南省成功的生态旅游建设最新的业态发展模式,移植或融入到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建设之中。诸如把偏僻的单家独户,统一搬迁出来,精准扶贫建设新农村,发展山村生态休闲旅游;在偏僻深山里推广生态农业项目,发展林下经济,例如在杉木、松树、八角、油茶、核桃经济林木下间种火麻、赤小豆、葛根、木瓜等药食同源或黄精、田七(三七)中药材植物,种植养殖生态绿色植物与动物,并加工为生态绿色食品。夯实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建设的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与环境基础,为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活力与发展后劲。

五、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设想与展望

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了“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发展六要素。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观光旅游产品形式蕴含商务旅游的会议会展与奖励旅游等旅游新需求与新要素的“商”;康体养生长寿旅游产品形式包含养生旅游的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旅游新需求与新要素的“养”;红色旅游产品形式富含研学旅游的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等旅游新需求与新要素的“学”;生态旅游产品形式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主体,蕴涵休闲度假的乡村休闲、都市休闲、度假等各类休闲旅游新产品与新要素的“闲”;民族民俗旅游产品形式饱含情感旅游的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仪式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新业态与新要素的“情”;科普探险旅游产品形式饱含探奇旅游的探索、探险、探秘、游乐、新奇体验等探索性的旅游新产品与新要素的“奇”。这些都彰显了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建设前景符合时代发展与旅游消费者需求和旅游新业态发展趋势。但是,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设想与展望至少包含以下三个维度。

(一)树立生态旅游意识,科学规划,合理定位,注重地质遗迹生态保护

只有保护好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状貌的生态性,才会有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更加美好的明天和将来。须知,哪怕是丁点地质遗迹状貌在前期开发遭到破坏,整个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在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既要注意“在开发中保护”又要注重“在保护中开发”。所以,从当地政府到旅游开发企业,从旅游从业人员到当地居民,都要树立生态旅游意识,当地政府与旅游开发企业不要急功近利,狂热开发;旅游从业人员与当地居民不要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政府部门与旅游开发企业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与科学经验,诸如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实现了景区旅游观光最佳线路自动选址[8],为建设景观感知敏感度的生态旅游地观光线路提供科学依据;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过程思想和整体生态学为地质公园的管理提供厚实的理论指导[9]。科学规划的目的在于合理定位,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应该构建以地质特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和人文生态文化为三大要素的地质公园生态文化体系[10],有效保护地质遗迹生态,景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尚待开发处女区域”[11]等等;确保景区的自然状貌,实现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科学发展。

(二)优化地质公园管理体制,加强生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需要科学开发、合理建设、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建立与完善政府、企业、个体(地质公园关心者、旅游从业人员、当地居民、旅游者等)三者的责、权、利关系的管理体制。可以通过生态社区组织的建立和目标活动的开展,使当地居民在生态旅游中逐步确立生态社区精神理念,自觉的加入到地质遗迹保护、生态环境监测及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中来[12]。诚然,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的开发建设与保护管理需要大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服务人才,因此,必须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强化旅游业的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可以依托地方高校如河池学院、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的资源与优势,搭乘河池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顺风车,科学合理开发建设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

(三)提升地质公园服务质量,确保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域发挥“旅游+”功能,做足“旅游+”生态化,做大生态旅游,开发性保护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业态。所以,中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建设,不仅仅是凤山县人民的大事,更是桂西北旅游走上快车道发展的大事。这不仅仅需要大量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其规划开发建设发展管理保护,更需要社会各界全域关注、配合与支持,全域眷注、协调与帮助,才能固本培元,守候老天爷赐予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这一老本,将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全域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才有可能朝着世界一流的地质公园迈进,桂西北旅游才会逐步飙升为继桂林、北海之后的又一旅游区域品牌。

[1]翟丽蓉.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09.

[2]罗伏龙.天高地阔[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3]黄勇樽.东巴凤旅游资源开发走向之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5,25(S1):123-126.

[4]黄丽英.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 培养应用型体育师资[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4):68-69.

[5]黄丽英.巴马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J].河池学院学报,2015,35(1):111-115.

[6]韦丽春,黄丽英.民族地区高校引领民族民间休闲体育开展新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4):104-108.

[7]黄丽英.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路径探讨——以河池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4):102-106.

[8]李继峰,李仁杰.基于景观感知敏感度的生态旅游地观光线路自动选址[J].生态学报,2012,32(13):3998-4006.

[9]詹姆斯·菲什,李玲.建设性后现代视域下的地质公园[J].唐都学刊,2015,31(3):113-120.

[10]高燕,李江风,梁滨,等.地质旅游对地质公园生态文化培育作用机制初探——以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33(1):66-73.

[11]刘富军,曾华.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1):2684-2687.

[12]孙建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13]张奥佳.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的低碳开发策略思考[J].中国市场,2015(39):174-176.

[责任编辑 韦志巧]

Analysis of Tourism Construction of Fengshan World Geological Park

HUANG Yong zun1, WEI Ye lie2, LIANG Zhao de3

(1. School of Politics, History and Culture, Hechi University, Yizhou, Guangxi 546300, China;2. Bama Longevity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International Tourism Area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3. Statistics Bureau of Bama Yao Autonomous County, Bama, Guangxi 547500, China)

After successfully establishing the program of Guangxi “Leye-Fengshan World Geological Park”,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explore and build a brand of large water-eroded cave world geological park which integrates sightseeing tourism, health-keeping and longevity preservation tourism, red tourism, ecotourism, ethnic folk customs tourism and scientific exploration tourism.

Fengshan World Geological Park; ecotourism; exploration analysis

F592.7

A

1672-9021(2016)04-0044-08

黄勇樽(1966-),男(壮族),广西凤山人,河池学院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红水河流域民俗文化。

河池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专项课题(2015LG028);河池学院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610605046)。

2016-06-20

猜你喜欢

凤山世界旅游
梁瀚嵩与起凤山
Ho Feng—Shan何凤山
旅游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望云千顷 感事多怀——写给许凤山画的话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