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伟炎同志生平简介

2016-12-22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喉科解放军总医院喉头

杨伟炎同志生平简介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著名耳鼻咽喉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原主任杨伟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4日8时1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杨伟炎教授广东广州人,1935年9月18日出生,196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62年到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历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副组长。曾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主编;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华耳科学杂志》和《Journal of Otology》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美国《耳科学与耳神经学杂志》等10余种专业杂志编委;澳大利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欧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及美国人类遗传学荣誉会员。

杨伟炎教授是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在传导性耳聋的外科治疗、耳神经外科、颅底外科、头颈外科等方面造诣深厚,成就显著。杨伟炎教授为医院和军队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国家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杨伟炎教授毕生致力于耳鼻咽喉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从60年代中期开始,在姜泗长院士直接指导下从事耳显微外科、颞骨组织病理学及临床听力学研究。于1984年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在国内率先开展显微耳神经外科及耳鼻咽部相关颅底外科业务,引领本学科完成了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发展的转变。在耳聋诊治及耳显微耳神经外科的治疗方面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85-1986年赴美国Temple大学医院耳鼻咽喉-气管食管科进修,被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获准参加包括耳外科手术和临床教学工作。198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0年代初期开始感音神经性聋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及防治研究,创建了与聋病相关的DNA库,临床听力检测资料与听觉生理资料库及颞骨组织病理三大资源库,成为国内重要的聋病研究基地。研究工作已取得可喜进展,在聋病资源收集、相关基因搜索、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方面均走在国际先进行列。其学术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11项,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奖6项,共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了15部专著。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受到同行敬重推崇,2001年当选为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2005年任中华耳鼻咽喉科名誉主任委员。

杨伟炎教授从医五十年来,为人谦逊、治学严谨、勇于进取、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培养并带出了一支政治坚定、技术过硬、学风严谨、潜力十足的优秀团队。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7名。两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教学成果奖一等、二等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多次被中央保健委员会评为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并被授予特殊贡献奖1995年被原总后勤部评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连续多年被医院评为先进集体,1998年所领导的科室被原总后勤部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

杨伟炎教授的一生,是为中国医学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深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爱戴,堪称医学大家和楷模,他的逝世,是军队和国家医学界的巨大损失。

杨伟炎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崇高的品格和对党的赤胆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大爱,对医学事业的执着奉献,将永远激励后人为人民的医学事业努力拼搏!

杨伟炎教授永垂不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猜你喜欢

喉科解放军总医院喉头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护理风险措施的效果和价值分析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2018’学术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第七届第二次编委扩大会通知
更正: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后招聘启示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后招聘启示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后招聘启示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后招聘启示
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