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五指山地区黎族野菜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2016-12-21赵怀宝陈道运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嫩茎五指山植物学

梁 柳,赵怀宝,陈道运,黎 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a.热带生物与农学院;b.热带生态与环境保护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海南五指山地区黎族野菜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梁 柳,赵怀宝,陈道运,黎 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a.热带生物与农学院;b.热带生态与环境保护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应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海南五指山地区黎族传统食用野菜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黎族传统食用的野菜有88种,隶属42科70属;其中草本58种(65.9%),藤本16种(18.2 %),乔木9种(9.0%),灌木6种(6.8%).野菜的食用部位以嫩茎、叶为主的有54种,占61.4 %.五指山黎族食用野生蔬菜的传统知识,在蔬菜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指山;黎族;野生蔬菜;民族植物学

0 引 言

野菜是指自然生长,未经人工管理驯化、野生和半野生、可作蔬菜食用的植物.是重要的食用野生植物资源[1].野菜由于自然生长野外,无农药和肥料的污染,除了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绝大部分还可以药用[2-3],因此备受现代社会的推崇,市场潜力巨大.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著民族,人口约有110万人,根据语言和文化特征的不同,黎族可分为哈、杞、润、赛、美孚5种方言区[4].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山区,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早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少种蔬菜[4],以野外采集为主[5].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食用野菜经验和传统知识.直至如今,许多黎族人仍有食用野菜的习惯.现运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五指山地区黎族传统食用的野菜资源进行了调查,为区域野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概况

五指山地区位于海南中南部,北纬18°23′-19°25′,东经109°19′-110°09′.地处热带,雨量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800-2400 mm;常年年平均气温20.5 -22℃,土壤肥沃,蕴含丰富的植物资源[6].

五指山地区主要包括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个市县,总人口约45.6 万,其中黎族占54.2 %[6],是杞方言黎族的主要居住地区[4].

2 研究方法

2.1 野菜实地调查

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关键人物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法,分别对五指山市冲山镇太平村、毛阳镇什益黎村、水满乡番也村、琼中县红毛镇罗米村、上安乡仕阶村、什运乡南流村、保亭县什玲镇八村、石带村和抄寨村9个黎族村寨的黎族村民进行访问,向他们了解野菜的知识和经验.在调查过程中应用 “5W+1H”提问法进行提问.并跟随他们在野外认识和采集野菜标本并拍摄照片,以获取和记录有关野菜资源的民族植物学资料.同时采用集市调查法,对五指山市冲山镇第一农贸市场、水满乡农贸市场、毛阳镇农贸市场、琼中县营根镇第一农贸市场、什运乡农贸市场、红毛镇农贸市场、保亭县保城镇第一农贸市场、什玲镇农贸市场的野菜摊主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当地集市上销售的野菜种类及用途等.

本调查共访问了67位黎族居民,其中60岁以上黎族村民27位,传统集市野菜摊主40位.

2.2 资料整理

查阅相关文献[7],对采集到的野菜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对五指山地区黎族野菜资源进行资料编目,内容包括中文名、学名、食用部位、食用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野菜资源种类及组成特点

调查结果发现,五指山地区黎族野菜总共88种,隶属42科,70属.种数最多的是菊科(Compositae),有6种;其次姜科(Zingiber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锦葵科(Malvaceae)、茄科(Solanaceae)各有5种;苋科(Amaranthaceae)、豆科(Leguminosae)、伞形科(Umbelliferae)、唇形科(Labiatae)、棕榈科(Palmae)、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各有4种;桔梗科(Campanulaceae)、天南星科(Araceae)各有3种;泽泻科(Alismataceae)、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禾本科(Gramineae)各有2种.其余的26科都只有1种,见表1.

表1 五指山地区黎族野菜资源编目

续表1

续表1

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草本植物最多,有58种,占总数的65.9 %;其次是藤本植物,有16种,占总数的18.2 %;乔木植物有8种,占总数的9.0 %;灌木植物有6种,占总数的6.8 %.见表2.

表2 五指山地区黎族野生蔬菜生活型组成

3.2 野菜食用部位组成

按照食用部位不同将野菜分为全株、嫩茎叶、嫩茎(髓)、根、花果(种子)5类.从表3可看出,五指山地区黎族食用野菜部位以嫩茎叶类最多,有54种,占总数61.4 %,如蕨菜(Pteridiumaquilinum)、少花龙葵(Solanumamericanum)、守宫木(Sauropusandrogvnus)等;其次是花果类,有13种,占总数的14.8 %,如五桠果(Dilleniaindica)、疏刺茄(Solanumnienkui);嫩茎(髓)有12种,占总数的13.6 %,如闭鞘姜(Costusspeciosus)、藤单竹(Bambusahainanensis)等;全株类的有9种,占总数的10.2 %,如积雪草(Centellaasiatica)、田字萍(Marsileaquadrifolia)等;根部类的最少,只有5种,占总数的5.7 %,如牛大力(Millettiaspecisoa)、薯蓣(Dioscoreapolystachya)等.有5种野菜有2种以上食用部位,如酸豆(Tamarinduindica)的嫩茎叶和花果、金钱豹(Campanumoeajavanica)的嫩叶和根、慈姑(Sagittariatrifolia)和矮慈姑(Sagittariapygmaea)的全草和球茎、野蕉(Musabalbisiana)的茎髓部和花都可以食用.

表3 五指山地区黎族野生蔬菜食用类型比较

3.3 黎族野菜的传统食用方法及特色

黎族加工野菜的方法通常有煮、凉拌、腌、炒、煎、炖等.早期生活水平低下,黎族饮食要求简单,对菜肴的加工方式较简单[5],食盐是主要的调味品.蔬菜多以水煮为主,较少采用炒食.而是习惯把肉、菜一起煮,或把几种蔬菜混合煮后食用[4].常见如少花龙葵、刺苋(Amaranthusspinosus)、田字萍等清洗干净后水煮熟后加盐食用.其次是凉拌,黎族人上山狩猎或野外劳作时常随身带盐,野菜在野外现采现食,蘸着盐凉拌食用.如闭鞘姜的嫩茎加盐凉拌做成下饭菜;益智(Alpiniaoxyphylla)嫩果实直接加盐凉拌食用.也有部分进行腌酸后食用,即将采集到的野菜嫩茎和叶子,洗净后盛入陶罐,加入凉米汤后密封.保存3个月或更长时间,发酵后腌制出独特风味的酸菜[4].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黎族传统的饮食方式有所改变,普遍学习汉族菜肴制作技术,野菜的食用方式上出现了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煮、凉拌、腌酸外,还有炒食,如清炒守宫木、蛋炒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等;煎,如假蒟(山蒌叶)叶(Pipersarmentosum)肉碎煎蛋[8];煸,常见如山蒌叶干煸羊肉[8].日常饮食中菜肴的制作除了注重口味外,还十分注意养生,如炖汤,常见的有牛大力炖猪排骨、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根)炖鸭、槟榔花(Arecacatechu)炖鸡等.可以看出,五指山地区黎族食用野菜方法多样,并具地方特色.

4 结论与讨论

海南五指山地区黎族传统食用野菜资源丰富,种类多,统计有88种,隶属42科,70属.其中最多的是菊科,有6种,姜科、葫芦科、锦葵科、茄科各有5种.相关研究表明,野菜富含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如守宫木的VC含量超过普通蔬菜20倍、蛋白质含量是普通蔬菜的2倍以上.积雪草、益母草、刺芹、守宫木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9].许多野菜还具有药用功能,如在黎族草医中常用牛大力的根治疗咳嗽、腰肌劳伤;闭鞘姜的根茎治疗无名肿毒、尿道感染等.野菜的民族植物学的调查研究可极大地丰富栽培蔬菜的品种,并提供品种创新的遗传资源.

野菜还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快,容易栽培的特点.目前,五指山地区野菜资源大都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少数被广泛利用[10],.守宫木、少花龙葵已有人工栽培,但大多数种类未得到规模化、规范化、商品化生产[11].相关研究表明[9],五指山、琼中、保亭等市县野菜产地环境相关技术指标达到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标准要求.通过野菜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丰富可利用的种类,挖掘传统利用方法,加之栽培、储运、深加工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产品创新,发展绿色野菜产业,必将为山区野菜资源保护和村民的脱贫致富产生积极影响.

[1]刘琦,刘刚.我国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1,113(4):102-104.

[2]何云,刘永花,刘国道.海南野生蔬菜资源概况[J].热带农业科学,2005,25(6):32-37.

[3]黄凯丰,冉莉萍.野生蔬菜的研究现状[J].长江蔬菜,2011(4):9-12.

[4]王学萍.中国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李东露.热带雨林的开拓者—海南黎寨调查纪实[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6]甘炳春,李榕涛,杨新全等.海南五指山区黎族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7(6):315-321.

[7]广东省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8]刘进平.新型热带香菜植物—山篓[J].中国热带农业,2013,53(4):50.

[9]周聪,李建国,陈忠等.海南岛18种野生蔬菜的成分测定及质量安全和价值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0):1853-1859.

[10]郑希龙,孙伟,李榕涛.海南黎族野生蔬菜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6):3856-3860.

[11]党选民,王祝年,杨天龙,等.海南岛野生蔬菜资源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蔬菜资源,2000,19(5):27-30.

(编校:李由明)

Ethnobotantical Study on Wild Vegetable Resources of Li Minority in Wuzhishan Region of Hainan

LIANG Liu,ZHAO Huai-bao, CHEN Dao-yun,LI Ming

(a.School of Tropical Biology and Agronomy ; b. School of Trop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China)

Interviewing the key informants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were adopt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on traditional edible wild vegetable resources used by Li Minority of Wuzhishan region in Hai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88 edible species from 42 families and 70 genera. The plants are composed of herbs accounting for 58 species (65.9%), liana 16 species (18.2 %), trees 9 species (9.0%), shrubs 6 species (6.8%). Tender shoot and leaves, accounting for 54 species (61.4 %), are the main parts. Li people of Wuzhishan region in Hainan province possess bountiful traditional knowledge on wild vegetable resources which is important and useful for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ew vegetable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Wuzhishan region; Li Minority; wild vegetable; ethnobotany

2016-01-18

梁柳(1971-),女,黎族,海南保亭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生物与农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与植物应用.

S647

A

1008-6722(2016) 02-0060-06

10.1 3307/j.issn.1 008-6722.2 016.02.1 3

猜你喜欢

嫩茎五指山植物学
叶用黄麻新品种帝王菜4号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五指山
小林的漫画
文冠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泓林控股“五指山”供应链成核心竞争力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