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例胃髓样癌临床特征及远期生存分析

2016-12-21程国雄郭庆渠陈国锋金晓立吴丹

浙江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胃体样癌淋巴

程国雄 郭庆渠 陈国锋 金晓立 吴丹

17例胃髓样癌临床特征及远期生存分析

程国雄 郭庆渠 陈国锋 金晓立 吴丹

胃癌是最为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胃髓样癌又名胃淋巴上皮瘤样癌,是胃癌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1]。1976年Watanabe等[2]首次对胃髓样癌进行了系统描述,他们认为胃髓样癌的特征为伴有后淋巴样间质改变。笔者回顾分析了本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胃肿瘤病例,对其中确诊的17例胃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院手术治疗胃肿瘤2 054例,其中17例术后病理检测证实为胃髓样癌,男15例,女2例;年龄45~79岁,中位年龄62岁。

1.2 病例资料收集 (1)一般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等疾病资料。(2)病例特征:患者的手术病理、免疫组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等,其中肿瘤分期采用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TNM分期标准,免疫组化指标包括簇分化抗原3(CD3)、簇分化抗原4(CD4)、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黏蛋白1(Muc-1)、黏蛋白2(Muc-2)、黏蛋白5AC(Muc-5AC)及黏蛋白6(Muc-6),肿瘤标志物包括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及糖类抗原125(CA125)。(3)预后指标: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发生疾病进展或死亡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或中位数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17例胃髓样癌患者中,T4分期9例,T3分期3例,T2分期4例,T1分期1例;区域淋巴结阳性11例,阴性6例。肿瘤位于贲门者2例,位于胃体小弯者3例,位于胃体前壁者2例,位于胃窦部者3例,位于胃体后壁者3例,位于残胃者2例,位于胃体大弯者2例。17例患者临床特征见表1。

表1 17例胃髓样癌患者临床特征

2.2 肿瘤标志物 17例患者血清CEA为1.20~10.10(3.14±2.20)μg/L,血清CA19-9为2.0~138.1(17.85± 32.31)U/ml,血清CA125为4.10~23.20(10.11±5.54)U/ ml。

2.3 病理学特征 选取其中10例患者的病理学图片(图1),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条索状、小团状或单个散在浸润,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间质伴淋巴细胞浸润。

2.4 免疫组织化学 部分患者进行了免疫组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CD3、CD4、cerbB-2、Muc-1、Muc-2、Muc-5AC及Muc-6阳性率分别为16.7%(1/6)、60.0%(9/15)、42.9%(6/14)、80.0%(12/15)、0.0%(0/15)、50.0%(6/12)和0.0%(0/16)。

2.5 预后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8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并腹腔转移,术后21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其余16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疾病进展。

图1 10例患者病理学图片(a:肿瘤组织呈巢状分布,见密集的淋巴间质;b:排列成小梁状、微腺泡样;c:实体样排列,推进性生长;d: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弱嗜酸性,核空泡状,核仁小而显见,并见核分裂;e:肿瘤侵犯胃黏膜;f~h:肿瘤细胞边界不清伴明显淋巴细胞浸润;i:肿瘤呈条索样改变;j:肿瘤位于黏膜肌下)

3 讨论

1968年,Minamoto等[3]首先提出了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概念,然而当时这种少见的胃部恶性肿瘤并没有被广大学者接受和理解,因此也未被写进WHO肿瘤病理分型中。文献报道淋巴上皮瘤样癌多见于鼻咽部,而原发于胃部的上皮瘤样癌较为罕见,约占胃部所有恶性肿瘤的1%左右[4-5]。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2 054例胃肿瘤病例,其中17例病理证实为胃髓样癌,胃髓样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0.8%,略低于文献报道。

目前胃髓样癌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胃髓样癌的发生与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感染存在较为紧密的流行病学关系[6]。Watanabe等[2]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在胃髓样癌组织中检测到了EB病毒的DNA,从而提示胃髓样癌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另一提示胃髓样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证据来自鼻咽癌,众所周知人鼻咽癌明确与EB病毒感染有关,而胃髓样癌好发于鼻咽部,这种流行病学上的关系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EB病毒可能是导致胃髓样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EB病毒感染后如何导致胃髓样癌的发生目前并不明晰。Koriyama等[7]认为胃黏膜受到机械性损伤后为EB病毒感染胃黏膜细胞提供了可能性。

关于胃髓样癌的零星临床报道认为胃髓样癌好发于男性患者,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贲门及胃体,大体特点为溃疡性肿块,呈现膨胀性生长并有较为清晰的边界[8]。本文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文献报道一致。但男性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并不清楚。本文肿瘤位于贲门者2例,位于胃体小弯者3例,位于胃体前壁者2例,位于胃窦部者3例,位于胃体后壁者3例,位于残胃者2例,位于胃体大弯者2例。可见全胃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胃髓样癌。

笔者分析了17例胃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整体上胃髓样癌发病率较低,男性多于女性,CD3、CD4、cerbB-2、Muc-1、Muc-2、Muc-5AC等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阳性,预后较好。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且为回顾性分析,容易存在偏倚,结论稳定性较差。因此,有必要进行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或高质量的Meta分析探讨胃髓样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

[1] 吕炳建,来茂德,程蕾,等.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20(4):391-396.

[2] Watanabe H,Enjoji M,Imai T.Gastr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stroma.Its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correlations[J].Cancer,1976,38(1):232-243.

[3] Minamoto T,Mai M,Watanabe K,et al.Medullary carcinoma with lymphocytic infiltration of the stomach.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27 case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subpopulations of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the tumor[J].Cancer,1990,66 (5):945-952.

[4] Takahashi Y,Ellis L M,Ohta T,et al.Angiogenesis in poorly differentiated 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J].Surg Today,1998,28(4):367-372.

[5] 白燕峰,高琪琪,任国平,等.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3):160-163.

[6] Rodriguez A,Cejas H A,Martinez M,et al.[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J].Revista De La Facultad De Ciencias Médicas, 2000,57(1):59-65.

[7] Koriyama C,Akiba S,MinakamiY,et al.Environmentalfactors related to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 in Japan [J].J Exp Clin Cancer Res,2005,24(4):547-553.

[8] Murphy G,Pfeiffer R,Camargo M C,et al.Meta-analysis shows that prevalence of 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gastric cancer differs based on sex and anatomic location[J].Gastroenterology, 2009,137(3):824-833.

2015-09-06)

(本文编辑:陈丽)

310009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程国雄现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工作)

吴丹,E-mail:wudan_wcwk@163.com

猜你喜欢

胃体样癌淋巴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价值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北美淋巴水肿治疗师培养、认证及对我国的启示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超声胃功能检测诊断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甲状腺髓样癌诊治现状及热点问题思考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甲状腺髓样癌诊治现状及热点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