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糖药联用有原则

2016-12-20苏青

家庭用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磺脲降糖药副作用

苏青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最大危害是各种并发症,而控制血糖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主要措施。近年随着制药业的发展,新的降糖药不断涌现。这些新药虽然各有优点,但由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为控制好血糖或减少副作用需要联合用药。

一药加倍,不如两药搭配

血糖不达标是联合用药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经常见到这种情况:某位患者选择了某种降糖药,开始效果很好,血糖控制良好,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虽然药还像以前一样用,血糖却慢慢升上来了,这该怎么办?是加大原降糖药的剂量还是增加另一种降糖药呢?“一药加倍,不如两药搭配”。多数情况下,医生会选择增加另一种降糖药而不是将原有药物加量。当然,有些患者在初诊的时候血糖就很高,这样医生在一开始就会给予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不仅能增强疗效,还有助于减少由于单一药物剂量过大诱发的副作用。例如,胰岛素虽降糖效果很好,但易于诱发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剂量越大,高胰岛素血症越严重。如果联合应用其他降糖药,胰岛素剂量就会降低,高胰岛素血症的程度随之减轻。此外,不同药物的副作用之间可能会相互“抵消”。例如,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都可引起患者体重增加,而二甲双胍有一定的降体重作用,故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增敏剂联合二甲双胍都可减少副作用。

有时不同种类的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会有协同作用,疗效更佳。例如,新型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常用的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主要通过刺激胰升糖素样肽-1的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二甲双胍也能刺激胰升糖素样肽-1的分泌,二者联合应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联用原则:

机制互补、疗效增加、副作用减少

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可单药治疗也可用联合治疗,由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如用单药治疗,剂量增大至最大剂量50%左右仍未能达标就可联合用药。如效果仍不理想,可睡前加用小剂量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诊断时糖化血红蛋白≥7.5%,一开始就可二联治疗(即两种药物联合);如糖化血红蛋白≥9%,起始即可三联治疗甚至胰岛素治疗。

联合用药一般遵循“机制互补、疗效增加、副作用减少”的原则,联合用药的组合有很多种,常见的有:

1.胰岛素促泌剂与二甲双胍联合 胰岛素促泌剂的基本作用是促进胰岛素分泌,二甲双胍减少身体内葡萄糖的产生并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机制互补、疗效增加的效果,对体重影响较小。胰岛素促泌剂分为磺脲类和格列奈类两类,其中磺脲类是历史最悠久的口服降糖药,格列奈类起效快,对餐后血糖有良效。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是应用最早、最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之一,疗效确切,费用也低。无论先用二甲双胍还是先用磺脲类,效果不佳时联合另一类均可使血糖得到改善。

2. 胰岛素促泌剂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 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可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对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饮食成分者(如中国人)效果较佳,二者联合可实现血糖全覆盖(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餐前低血糖风险。

3.胰岛素促泌剂与增敏剂联合 胰岛素增敏剂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狭义的增敏剂指的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广义的增敏剂还包括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和增敏剂合用,从作用机制上发挥各自优势,降糖效果上也相互补充。

4.二甲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联合 两者虽均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但因作用机制迥异,联合应用可加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5.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 在联用口服降糖药仍未能达标时,可加用胰岛素,如睡前加用基础胰岛素。或以胰岛素取代某一药物,如取代磺脲类或格列奈类与二甲双胍联用。胰岛素也可与磺脲类或格列奈类促泌剂联用,如白天用促泌剂,睡前用基础胰岛素。胰岛素也可与噻唑烷二酮类联用,但要注意两者都可引起水钠潴留,二者联用,水钠潴留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加重。

6.联合用药方案的调整 联合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磺脲类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是目前联合用药最多的方案,如不能达标,尤其在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或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也可加用胰岛素或将磺脲类改为预混胰岛素。

(作者每周一上午有专家门诊,周三上午有特需门诊)

猜你喜欢

磺脲降糖药副作用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时机
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及价值
药物副作用,到底怎么解?
磺脲降糖药应该怎么吃
磺脲类降糖药你用对了吗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明明白白用磺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