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用脂肪酶对白羽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6-12-20程志斌苏子峰王桂瑛白华毅廖国周范江平王雪峰何劲松普岳红王春邹建华谷大海

饲料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仔鸡脂肪酶表观

程志斌,苏子峰,王桂瑛,白华毅,廖国周,范江平,王雪峰,何劲松,普岳红,王春,邹建华,谷大海*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01;2.大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3.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 650201;4.昆明三正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 650201;

5.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云南勐腊 666300)

饲用脂肪酶对白羽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程志斌1,苏子峰2,王桂瑛3,白华毅1,廖国周3,范江平3,王雪峰3,何劲松3,普岳红3,王春4,邹建华5,谷大海3*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01;2.大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3.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 650201;4.昆明三正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 650201;

5.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云南勐腊 666300)

选择1日龄艾薇茵肉仔鸡900只,分3个处理组:处理组1是对照组,不添加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抑菌药物;处理组2添加细菌源脂肪酶;处理组3添加真菌源脂肪酶。结果表明,15~21日龄阶段,处理组3肉鸡平均日增重和表观代谢能显著高于处理组1和处理组2(P<0.05);料重比处理组3肉鸡显著低于处理组1和处理组2(P<0.05);粗脂肪表观代谢率处理组3肉鸡有大于处理组1和处理组2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0.05<P<0.1);处理组3死亡率低于处理组1和处理组2。试验表明,在无抗简单日粮配方条件下,真菌源脂肪酶能够改善1~21日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肉仔鸡死亡率。

脂肪酶;白羽肉鸡;生长性能

饲料中添加油脂可以满足快大型肉鸡高能量需求,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十分普遍[1-5]。随着我国现代化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深度开发与改善油脂在肉鸡养殖业中的营养供能效果,进一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降低养殖成本,是动物营养学家、饲料企业配方师及广大养殖户共同关心的问题[6-8]。

脂肪酶(Lipase)又称甘油酯水解酶,能将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甘油一酯及甘油二酯。20世纪初,国外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与报道了微生物源脂肪酶,随后被广泛应用于油脂化工、造纸、洗涤、制革、医药、食品等行业领域。近年来,随着肉鸡日粮中油脂添加比例的提高,国内学术界与饲料企业也开始关注饲用脂肪酶[9-10]。目前微生物源脂肪酶在肉鸡上的研究结果出现不一致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饲用脂肪酶具有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正效应,但也有无效果的报道[11-12]。可能原因是目前饲用脂肪酶没有在饲料工业及养殖业中普及,大家对饲用脂肪酶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

随着饲料工业与畜禽、水产养殖业禁抗的发展趋势,依据肉鸡生理发育及对油脂的需求,试验研究了饲用脂肪酶对白羽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能够为饲用脂肪酶的推广和普及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选择1日龄刚出生的艾维茵肉鸡900只,依据初始体重分成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单笼)30只鸡。试验肉鸡饲养于同栋鸡舍。

1.2 试验日粮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参照中国农业部《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并结合云南省肉鸡养殖现状,配制1~21日龄试验肉鸡基础日粮。处理组1为对照组,处理组2在处理组1基础上添加脂肪酶Ⅰ(细菌源脂肪酶),处理组3在处理组1基础上添加脂肪酶Ⅱ(真菌源脂肪酶)。脂肪酶Ⅰ、脂肪酶Ⅱ样品由昆明三正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酶活力均为20 000 U·g-1,添加量均为100 g·t-1全价日粮。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考虑到当前禁抗的发展趋势,突出脂肪酶在肉仔鸡肠道发育及实际养殖生产中的潜在需求,本次试验所有处理组肉仔鸡日粮中没有添加任何饲用抗生素及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因此,为了减少雏鸡腹泻等肠道疾病对本试验结果的干扰,将试验日粮粗蛋白水平设置在20%的较低水平。试验日粮低温(65℃)制粒。

1.3 饲养管理

试验在云南农业大学附属试验鸡场进行。仔鸡按照常规免疫程序和生产管理进行,试验周期21 d。使用三层重叠式鸡笼饲养,笼外挂食槽和乳头式饮水器。鸡舍条件(房屋结构、温度、湿度、气流、饲养密度)一致。

1.4 测定指标

1.4.1 生长性能测定

测定体重、饲料消耗、统计死亡鸡只数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等指标。

1.4.2 饲料养分表观代谢率

采用Cr2O3指示剂法,测定肉鸡1~7日龄、8~14日龄和15~21日龄三阶段的饲料养分表观代谢率,具体方法参考樊月圆等文章研究报道的方法[13]。

1.5 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用SPSS软件One Way ANOVA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试验结果

2.1 饲用脂肪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用脂肪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21日龄处理组3肉仔鸡体重显著大于处理组1和处理组2(P<0.05)。15~21日龄和1~21日龄处理组3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处理组1和处理组2(P<0.05);处理组3饲料增重比肉仔鸡显著优于处理组1和处理组2(P<0.05)。处理组3死亡率低于处理组1和处理组2。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饲用脂肪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用脂肪酶酶对肉仔鸡饲料养分表观代谢率影响

饲用脂肪酶对肉鸡仔饲料养分利用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15~21日龄阶段,处理组3肉鸡表观代谢能显著大于处理组1和处理组2(P<0.05);粗脂肪表观代谢率指标,虽然处理组3肉仔鸡有大于处理组1和处理组2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0.05<P<0.1)。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指标,3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饲用脂肪酶对肉仔鸡饲料养分利用的影响

3 讨论

饲料企业配方师选用脂肪酶主要基于以下观点,补充动物肠道、尤其是幼龄动物肠道内源脂肪酶的不足,改善饲粮油脂及能量的利用率,预防脂肪消化不良带来的肠道疾病,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然而,这一观点值得重新审视,尤其在当前畜禽、水产饲料禁抗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无论是国外以往的科学试验研究,还是当前国内单一饲用脂肪酶的推广及添加效果均表明,当前市售的饲用脂肪酶难以像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一样发挥稳定的正效应[11-12]。

综合国内外饲用脂肪酶的相关试验研究及大量生产实践,总结了影响饲用脂肪酶实际应用效果的3大类因素:脂肪酶产品的来源、工艺与抗逆性,包括脂肪酶发酵菌株来源、发酵工艺稳定性、产品的耐热性、过胃能力及抗消化能力等[6];饲料原料的选择,包括添加的油脂类型;基础饲料原料选择、饲料添加剂及抗生素的使用等[12]。

为了尽可能减少以上诸多因素的干扰,本次试验重点考虑了以下因素:针对脂肪酶发酵菌种的差异,对比研究细菌源脂肪酶Ⅰ与真菌源脂肪酶Ⅱ在肉仔鸡日粮中的使用效果;符合当前与未来我国饲料工业与养殖业禁抗的发展趋势,采用无抗生素试验日粮,并将试验日粮配方粗蛋白质水平设置在20%较低水平,尽量降低雏鸡营养消化不良对本试验的干扰;采用“玉米-豆粕-油脂”型简单日粮配方技术,尽量减少原料类型与品质对试验的干扰。在此条件下,试验配方中大豆油添加约3%,实测试验饲料粗脂肪水平达到5.6%较高水平[7]。

本试验详细研究了两类饲用脂肪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表2结果表明,脂肪酶Ⅱ组(真菌源脂肪酶)肉仔鸡生产性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与脂肪酶Ⅰ组(细菌源脂肪酶),对照组与脂肪酶Ⅰ组肉鸡生产性能基本相似。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真菌源脂肪酶补充肉仔鸡内源脂肪酶不足,改善其生产性能。然而,细菌源脂肪酶没有明显的正效应,但也没有负效应发生。这一结果与刘德海等和叶慧等的报道一致[6,8]。研究表明,已发现65个属、约2%的微生物能产脂肪酶,且不同微生物生产的脂肪酶结构、性质等差异较大,主要反映在酶的活性作用位点、最适反应温度、最适pH、抗逆性等[6]。按最适pH划分,脂肪酶可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脂肪酶。细菌源脂肪酶最适pH主要集中在中性、碱性范围,真菌源脂肪酶最适pH为4~10,范围较广,且最适酶反应温度较低。参考雏鸡胃肠道pH及温度等理化特性,与细菌源脂肪酶相比,真菌源脂肪酶更能满足雏鸡胃肠道消化需要,这也与表2结果一致[14-15]。

肠道食糜中脂肪酶主要来自胰脏与肠上皮细胞分泌,于旭华等和张铁鹰等研究了1~21日龄肉仔鸡肠道中食糜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仔鸡出生时肠道就具备较高的脂肪酶活性,并在1~14日龄持续升高,然而15~21日龄脂肪酶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虽然这一趋势并未达到显著的水平[16-17]。以上结果表明,与仔猪相比,雏鸡肠道中脂肪酶的发育规律与仔猪差异较大[11]。本次试验研究表明,添加真菌源脂肪酶的试验组3肉仔鸡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且这一优势主要发生在15~21日龄阶段。针对这一结果,进一步分析饲料表观代谢率,结果表明,15~21日龄阶段,真菌源脂肪酶组肉仔鸡表观代谢能显著大于对照组和细菌源脂肪酶组(P<0.05);粗脂肪表观代谢率指标,真菌源脂肪酶组肉仔鸡数值最高,具有大于对照组和细菌源脂肪酶组的趋势。且1~14日龄阶段,能量、粗脂肪、粗蛋白的表观代谢率,3个处理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肉仔鸡肠道中脂肪酶持续升高的1~14日龄阶段,补充外源脂肪酶不能获得改善生产性能的效果;而在肉仔鸡肠道中脂肪酶发生下降趋势的15~21日龄阶段,日粮补充真菌源脂肪酶具有改善其生产性能的正效应。这一结论表明,在生产实践中建议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在肉仔鸡饲料尤其是2周龄之后的肉仔鸡饲料中添加真菌源脂肪酶能够获得改善其生产性能的最佳效果。

本试验肉仔鸡日粮添加大豆油约3%,饲料粗脂肪总含量达到了5.6%,对比现有的科学试验报道和实际企业生产配方,设计的肉仔鸡日粮总脂肪水平偏高[7]。在没有添加任何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抑菌药物的条件下,与对照组和细菌源脂肪酶组相比,真菌源脂肪酶组肉仔鸡的死亡率最低。可能是因为外源有效脂肪酶的添加提高日粮脂肪利用率,增强雏鸡能量吸收及营养免疫,减少营养消化不良对肠道的潜在危害效应。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肉仔鸡肠道生理的发育特点,在禁抗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真菌源脂肪酶是肉仔鸡无抗日粮配方的有效添加剂。

4 小结

本试验表明,在无抗简单日粮配方条件下,真菌源脂肪酶能够改善1~21日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降低肉仔鸡死亡率。建议广大家禽饲料生产厂与养殖企业科学的选择外源饲用脂肪酶产品。

[1]张金,马跃.肉鸡饲养管理要点[J].饲料博览,2016(8):48-49.

[2]王冠颖.酶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16(8): 34-37.

[3]张晓云,周同茂,段宝轩,等.枯草芽孢杆菌高耐菌株泡腾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盲肠肠道菌群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6(8):40-44.

[4]王乐,王卫杰,李惠,等.不同饲料添加剂对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16(8):37-39,47.

[5]张文静,雷连成,魏静元.植物精油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6(4):1-4,21.

[6]刘德海,解复红,贾彬,等.脂肪酶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2012(16):31-33.

[7]李路胜,徐志祥,冯定远,等.脂肪酶前处理油脂的效果及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6(14):36-41.

[8]叶慧,雷建平,冯定远,等.不同微生物脂肪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胸肌脂肪含量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34(3):399-404.

[9]翁晓辉,邹伟雄,王敏,等.脂肪酶在白羽肉鸡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饲料,2013(19):27-29.

[10]龚俊勇,李芳林,单安山,等.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腹脂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5(14):41-45.

[11]郑荣辉,左建军,龚俊勇.脂肪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6,37(6):21-25.

[12]程瑛,王冠,徐丽,等.脂肪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J].饲料博览,2012(7):33-35.

[13]樊月圆,廖国周,张红兵,等.枯草芽孢杆菌对地面平养和笼养肉鸡饲料营养利用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饲料博览, 2012(10):1-6.

[14]俞伟辉.早期限饲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5(7):1-6.

[15]许金根,车传燕,闻爱友,等.酸化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肠道pH值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6,37(8): 12-15.

[16]于旭华,汪儆,孙哲,等.黄羽肉仔鸡脂肪酶的发育规律及小麦SNSP对其活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1,13(3):60-64.

[17]张铁鹰,汪儆,李永清.0~49日龄肉仔鸡消化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1):6-10.

Effects of Lipase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White-Feathered Broilers

CHENG Zhibin1,SU Zifeng2,WANG Guiying3,BAI Huayi1,LIAO Guozhou3,FAN Jiangping3, WANG Xuefeng3,HE Jinsong3,PU Yuehong3,WANG Chun4,ZOU Jianhua5,GU Dahai3*

(1.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2.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ical Science of Dali University,Dali 671003,Yunan China;
3.Livestock Product Process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Yunnan Provinc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4.Kunming Saturn Biotechnology Group Co.,Ltd.,Kunming 650217,China;
5.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Mengla County in Xishuangbanna of Yunnan Province,Mengla 666300,Yunan China)

This trial assigned 900 new born AA broilers to three groups and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ipase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white feather broilers.Group 1 w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no antibiotics or chemical synthesi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ere added in this experimental diet.Group 2 and Group 3 were the addition of the bacteria or fungi-source lipase.The results showed the average daily gain and the apparent metabolic energy of Group 3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1 and Group 2 in 15 to 21 days of broilers(P<0.05).The ratio of feed intake to body weightgain of Group 3 broilers were better than Group 1 and Group 2(P<0.05).The apparent metabolic rate of crade fat of Group 3 were higher than Group 1 and Group 2(0.05<P<0.1).The mortality of Group 3 were low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These findings proved that fungi source lipase supplemented in no antibiotics diets could improve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nutrient utilization,decrease the mortality for 1 to 21 daysof broilers.

lipase;white feather broiler;growth performance

S816.7;S831

A

1001-0084(2016)11-0001-05

2016-10-11

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昆科计字2014-04-A-N-02-3078号)

程志斌(1977-),男,江西南昌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畜产品质量控制研究。

*通讯作者:E-mail:848366490@qq.com。

猜你喜欢

仔鸡脂肪酶表观
绿盲蝽为害与赤霞珠葡萄防御互作中的表观响应
肉仔鸡腹水的诱发因素与防治
肉仔鸡的生产特点及饲养管理
钢结构表观裂纹监测技术对比与展望
兽用陈皮口服液对肉仔鸡生长抑制治疗效果分析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肉仔鸡皮下水肿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