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理论在高级英语中的应用研究

2016-12-20武北峰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意图语篇学习者

武北峰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评价理论在高级英语中的应用研究

武北峰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从评价理论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评价理论在高级英语中的应用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性,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将评价理论应用于高级英语可以有效提高英语高层次阅读能力,更加准确,透彻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评价理论;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能力

0 引言

高级英语是英语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1],高级英语课程旨在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技能,包括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等,提高语篇的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高级英语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体现为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等方式,引导学习者对某一问题展开思考,培养其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阅读在高级英语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在阅读能力方面,《大纲》要求学习者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社论、书评、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具有对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分析的能力。因此,培养英语学习者的上述能力就成为了高级英语的主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由低到高可分为一般层次的阅读,较高层次的阅读和更高层次的阅读三个层面[2],而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则属于较高层次或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那么,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如何更准确更深刻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呢?本文拟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详细阐述评价理论在高级英语中的应用。

1 评价理论框架

评价理论源于20世纪90年代Martin等人从事的一项关于学校和其他场所语文水平的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旨在建立一套评价资源运用于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英语语言具有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纯理功能。语言的人际功能可以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以及其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3]Martin等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原有的人际意义基础上,从词汇层面入手研究话语交际者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评价理论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上的新发展。根据Martin等人的看法,“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4]作为语篇语义学层面的人际意义系统,评价理论可细化为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三个子系统。[5]态度是指说话者或文本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包括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情感涉及到人们正面或反面的感情,判断指的是人们对行为的态度,而鉴赏则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估。关注说话者或文本作者的介入方式,协调自身与受众之间的立场与相互关系,按照其表现形式可分为自言(monogloss)和借言(hetergloss)。级差是指态度表达的强弱以及说话者或文本作者介入相关话题的程度,包括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两个方面。

评价理论是解读性、阐述性的[6],透过这一理论读者可以了解作者的立场及其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因此,通过对语篇中出现的表达作者态度、立场和看法的评价词汇的分析,读者可以了解语篇的思想观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评价理论在高级英语中的应用

笔者以“Two Words to Avoid,Two to Remember”一文为例[7],从文本的思想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通过评价理论介入前后的对比分析,详细展示该理论在高级英语中的应用。

2.1 传统分析方法

在传统的英语学习中,学习者主要通过文本的标题、大纲、主题段以及段落中可能出现的中心句来确定文本的思想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标题“Two Words to Avoid,Two to Remember”向读者暗示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希望读者“记住”和“回避”的两个短语。通过对这一标题的分析,学习者可以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文本走势的大致猜测,这种猜测可能会为文本思想观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确定提供辅助。其次,文本主体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段落1)——开头,文章的主题段;第二部分(段落2-32)——正文,通过事件的叙述点明主题;

第三部分(段落33)——结尾。

通过对大纲的总结,学习者明确了文本的基本结构,确定了反映其思想观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重点段落,即文本的第一、三部分。为便于分析,笔者对这两部分进行了标号,其中1-4句为第一部分,5-6句为第三部分。

(1)Nothing in life is more exciting and rewarding than the sudden flash of insight that leaves you a changed person—not only changed,but changed for the better.

(2)Such moments are rare,certainly,but they come to all of us.

(3)Sometimes from a book,a sermon,a line of poetry.

(4)Sometimes from a friend…

文章的开头大致有三个功能:确定主题、引起读者兴趣、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本段中的句(1)为中心句,作者通过本句明确了文章的主题,即生命中的“灵光一现”可以改变一个人;句(2)、句(3)是对句(1)的展开;句(4)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5)A small fragment of immortality,to be sure.(6)But it’s the kind he would have wanted.本段中的句(5)再次点明主题,来自朋友的“灵光一现”的忠告可以使人受益终生。

以上为传统的段落分析方法,通过这种分析,学习者可以大致明确文本的思想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然而这种分析流于表面,不够透彻,学习者只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些笼统、模糊的概念,这距离较高或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尚有一定差距。

2.2 评价理论介入文本分析

评价理论关注语篇中可协商的各种态度,是语篇意义的核心部分之一,任何对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考虑其中的评价[8],而评价本身又可分成显性和隐性两种。那么,把评价理论与传统分析方法相结合是否能使学习者更准确,透彻地了解文本的思想观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呢?

下面笔者将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评价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两方面,分析文本的思想观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2.2.1 显性评价

显性评价具有明显的话语标记,侧重于人际意义层面的词汇评价作用,主要通过一些容易识别的评价性词汇加以体现。

同样以文中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出现的评价词汇为例。

第一段包含more,exciting,rewarding,changed,better,rare六个评价词汇,其中exciting,rewarding,changed,rare是鉴赏词汇,more,better是分级词汇。通过四个鉴赏词汇,作者向读者传达了灵光一现的想法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它是“令人兴奋的”“有益的”“有所改变的”以及“稀有的”,而两个分级词汇把这种感觉提升到新的高度,结合本段语境,读者可以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即生活中的某些感悟可以提升人生境界,但这种感悟的获取绝非易事。

最后一段出现了small,immortality两个鉴别词汇,通过两个词汇的意义对比,作者进一步烘托了文本的思想观点,来自朋友的一个“小小的”忠告却能在人们心中“不朽”。

文本的正文部分讲述的是因为工作不顺心而情绪低落的“我”与一位朋友的交流。为了使我走出低谷,这位朋友向我建议生活中应该避免和牢记的两个短语:if only,next time,从而使我认识到了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这是文本的思想观点,也是作者想向读者传达的写作意图。正文中包含很多评价性词汇,但并不是所有的评价词汇都与文章的主题相关,例如:

A chill rain was beginning to fall outside,but his office was warm and comfortable and familiar。

在本句中出现了诸多评价性词汇,如chill,warm,comfortable,familiar,但这些评价词汇只是针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与文本的思想观点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学习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关键的评价词汇,而文章的主题是围绕”if only”和“next time”展开的,与这两个短语相关的评价词汇必然涉及到文本的思想观点,也必然能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见表1)。

表1中与“if only”相关的评价词汇主要涉及到评价的情感和鉴赏两个方面,其中unhappiness,bitterly,lament,regret,ruefully表达的是情感方面,而poison,saddest,woeful,wrong,ruefully,drag,grim,painful表达的是鉴赏方面,而与“next time”相关的评价词汇则主要涉及鉴赏方面。

Thompson认为[8],评价可以简单地被定义为说话者认为某些东西(如人,事物,行为,事件,形势,观点等)是好的还是坏的,Martin等人认为情感的区分可以考虑六个因素,其中包括正面/负面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大致把上述评价词汇分成正面和负面两类,可以看出,与“if only”相关的评价词汇所涉及的都是负面的,而与“next time”相关的评价词汇则都是正面的。通过这种分析,学习者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两个短语的态度,即作者极力反对生活中的消极心态,认为持有这种心态的人是“伤心的”(unhappiness)“痛苦的”(bitterly)“悔恨的”(lament)等,通过对这种负面心态的描述,侧面烘托出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因为保持积极的心态会创造“奇迹”(miracle),使生活得到“升华”(lift)。

2.2.2 隐性评价

与显性评价不同,隐性评价没有明显的话语标记,主要通过一些看似中性的成分和句式表达隐含的评价意义(见表2)。朱永生认为[9],隐性评价的解读需要读者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就包括读者的语言敏感度,即读者对隐性话语标记的反应速度和理解程度。反之,在高级英语中注重培养学习者对隐性评价的反应和理解力则可以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力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表1 正文中的显性评价

表2 正文中的隐性评价

上述与“if only”相关的句子均没有现明显的评价词汇。在句(a)和句(b)中,作者主要通过“six times”,“three times”以及“thousands of times”等一系列表现频率的词汇,表现了消极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句(c)中的“on and on”反映出作者对这种人喋喋不休的抱怨的反感。句(d)中的“doesn’t change anything”“facing the wrong way”“backward”表达了作者对消极生活态度的看法。句(e)中的“never”“not once”表现了消极生活态度的顽固性。而在与“next time”相关的句子中,作者通过句(a')中的“shift”,“change”,“substitute”等表示“改变”的词汇的连续使用,表现了积极生活态度给人带来的“变化”,句(b')中的“move forward”,“take action”,“resuming living”使读者产生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心态,句(c')的意思是“你自己尝试下就会知道”,这也向读者暗示着改变的效果。

通过对上述与“if only”和“next time”相关句子的分析,读者不难体会到文章的思想观点,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极生活态度的批判以及对积极生活态度的推崇,其写作意图则是证明积极心态的力量。

3 实证研究

为了进一步了解评价理论应用于高级英语中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笔者将通过实证研究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两组受试者的阅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评级理论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性。

3.1 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两组受试者为宿州学院2013级本科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均为笔者所教班级学生。在实验组所在班级的高级英语教学中,笔者利用教学间隙,系统向学生介绍了评价理论的发展及其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学生对该理论的基本构架及分析方法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而在对照组的教学中,则采用传统的语篇分析方法进行教学,没有涉及评级理论的任何内容。本研究要求两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45分钟),完成五篇短文的阅读,并回答短文后的5道问题,包括1道选择题和4道问答题。为了使阅读材料更贴合高级英语的实际水平,5篇短文选自《新编英语教程6》(第三版)第6至10课(Unit 6 Black English,Unit 7 Beauty,Unit 8 Appetite,Unit 9 Grant and Lee:A study in Contrasts,Unit 10 Euphemism),这部分内容笔者并没有讲解,学生在阅读之前也没有提前预习。文后所附问答题部分为课后习题,其余部分为笔者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均涉及到文章的思想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3显示的是每个单元中两组受试者答对的题目个数。显而易见,实验组各短文问题答对的个数总计分别为164,145,189,176,175,而对照组各短文问题答对的个数分别为128,142,172,146和135,实验组(总计84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计723)。

图1显示的是两组受试者准确率的对比,实验组的准确率为8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

表3 两组受试者答对个数对比

图1 两组受试者准确率对比

在每篇短文的5道问题中,第一道题均为课后所附的选择题,后4题为笔者自行设计的问答题。从选择题的作答情况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两组受试者在问答题的解答上则差异较大。两组的差异显著性可见表4。

表4 独立样本T检测结果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显著性达到了0.000水平,实验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

从上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评价理论的介入。与传统分析方法不同,评价理论主要围绕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对语篇进行解读,而文本的思想观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是围绕态度子系统,通过词汇、短语等评价资源加以体现。语言学习者在掌握了评价理论这一理论工具后,可以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本中体现作者态度的评价资源,忽略非评级资源,并通过情感、判断和鉴赏三方面,对掌握的态度资源进行解读。态度意义体现作者的主体性判断,反映作者试图向读者传递的意义潜势。因此,对文本中态度资源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了解和掌握作者对某一问题的显性和隐性的态度与看法,从而洞悉文本的思想观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23.

[2]秦秀白,蒋静仪,肖锦银,等.加强评判性阅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五、六册简介[J].外语界,2010(2):83-86.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51.

[4]Martin J R,Rose 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New York:Continuum,2003:23.

[5]Martin 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34-38.

[6]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13-20.

[7]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6[M].3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1-4。

[8]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65.

[9]朱永生.概念意义中的隐性评价[J].外语教学,2009 (7):1-5.

[责任编辑:张永军]

On the Application of Appraisal Theory in Advanced English

WU Bei-fe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Suzhou Uinversity,Suzhou 234000,Anhui,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appraisal theor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appraisal theory in Advanced English course and demonstrates its effectiveness to improve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by empirical study.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ppraisal theory in Advanced English cour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high-level reading ability,enabling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 more accurately and thoroughly the theme of the article and the author’s writing purpose.

appraisal theory;Advanced English course;English reading ability

H319

A

2096-2371(2016)05-0126-05

2016-06-26

2016-09-26

宿州学院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评价语言研究”(2014yyb17)阶段性成果。

武北峰(1977—),男,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和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意图语篇学习者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燕山秋意图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