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

2016-12-20

中国食品工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食品

要闻

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近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规划》是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行动指南。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前期积极参加“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编制工作,系统凝练食品药品安全科技需求,加强与科技部的沟通协调,确保了食品药品安全内容纳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为未来五年的食品药品安全科技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规划》强调,要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聚焦食品源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过程安全控制能力薄弱、监管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监测检测、风险评估、溯源预警、过程控制、监管应急等食品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食品风险因子非定向筛查、快速检测核心试剂高效筛选、体外替代毒性测试、致病生物全基因溯源、全产业链追溯与控制、真伪识别等核心技术,强化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研究,加强基于互联网新兴业态的监管技术研究,构建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技术体系。

创新驱动发展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基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要求,大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三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五大食品制造技术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发展现代食品制造技术遵循现代食品制造业高科技、智能化、多梯度、全利用、低能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国际发展趋势,围绕标准化加工、智能化控制、健康型消费等重大产业需求,以现代加工制造为主线,加快高效分离、质构重组、物性修饰、生物制造、节能干燥、新型杀菌等工程化技术研发与应用;攻克连续化、自动化、数字化、工程化成套装备制造技术,突破食品产业发展的装备制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聚焦食品源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过程安全控制能力薄弱、监管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监测检测、风险评估、溯源预警、过程控制、监管应急等食品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发展保鲜物流,开展智能冷链物流、绿色防腐保鲜、新型包装控制、粮食现代储备、节粮减损等产业急需技术研发;以营养健康为目标,突破营养功能组分稳态化保持与靶向递送、营养靶向设计与健康食品精准制造、主食现代化等高新技术。力争到2020年,在营养优化、物性修饰、智能加工、低碳制造、冷链物流、全程控制等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食品制造技术体系,支撑我国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规划》提出的现代食品制造技术涵盖加工制造,机械装备,质量安全,保鲜物流,营养健康等五个方面。

奶粉新政细则出炉 羊奶粉市场面临洗牌

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即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奶粉新政相关配套文件近日已正式出炉。文件中除了对奶粉配方组成、研发报告等细节做了具体要求外,对于目前奶粉品类中最受关注的羊奶粉也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受此影响,羊奶粉市场或将面临洗牌。日前公布的相关配套文件特别提到,产品名称中有动物性来源的,应当在配方组成中标明使用的生乳、乳粉、乳清(蛋白)粉等乳制品原料的动物性来源。同一乳制品原料有两种以上动物性来源的,应当标明各种动物性来源原料所占比例。这一政策的出台对整个羊奶粉市场影响最大,因此羊奶粉中大部分用牛乳清原料生产而未标注。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17日发布施行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消息,为加强食品检验机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国家食药监与认监委联合发布《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本认定条件适用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开展食品检验活动的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认定条件规定了检验机构在组织、管理体系、检验能力、人员、环境和设施、设备和标准物质等方面应当达到的要求。检验机构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认定条件的要求,按照食品检验工作规范开展食品检验活动,并保证检验活动的独立、科学、诚信和公正。

质检总局:几乎所有种类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十二五”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2015年我国食品进出口额已分别达到1159.2亿美元和706.8亿美元。监管结果同时显示,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情况。

《白皮书》显示,“十二五”期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的不合格食品来自109个国家(地区),其中超七成来自欧盟、台湾地区、东盟和美国。“十二五”期间,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一共是6.8万吨,1.5亿美金。这些不合格产品涉及几乎所有的食品品种,其中一半是糕点饼干、饮料、粮谷及制品和乳制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等等。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是进口食品中被关注的焦点。“十二五”期间,乳粉年均进口量突破100万吨,约占国内乳制品供应量的两成左右。婴幼儿配方乳粉年进口量增加了2倍以上,2015年达到17.6万吨。林伟介绍,在婴幼儿配方乳粉方面,有15个国家的67批不合格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被检出,不合格主要的原因是标签品质不合格、污染物超标等等。

对于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均按照规定,做了退运或者销毁处理,未流入国内市场。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上半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部分行业实现较快发展,总体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增速与1-5月持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195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规模以上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826亿元,同比增长4.9%。

部分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粮食加工与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其中,米/面制品、糕点/面包和豆制品制造等行业增长较快。果蔬加工行业同比增长8.1%,精制茶加工业同比增长12.3%,肉类加工行业同比增长7.5%。受居民生活品质提高,以及养老、养生等社会环境影响,近年来与保健相关的农产品加工行业持续快速增长,保健食品制造行业的同比增速达到15.7%。

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成本总体变化平稳,用工成本也未出现明显上涨,成本稳定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049亿元,同比增长5.1%。盈利状况稳定或向好的企业占71.1%。

农副食品加工品出口有所好转。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主要食品行业商品累计出口总额23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品的出口额增速逐月回升。主要食品进口持续较快增长,总额达到217亿美元,同比增长7.3%。

认监委:推进有机产品认证鼓励消费者购买

日前,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主任顾绍平解读了当前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景。顾绍平表示,中国有机产业正面临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国家认监委正在与多部委沟通,争取将有机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纳入到各项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中去。同时,国家认监委还要进一步推进有机产品认证,加强社会参与有机认证的监督,利用市场机制鼓励消费者购买有机产品,引导绿色消费理念。

中国有机产业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据顾绍平在报告中公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向7000家企业发放了12931张有机证书,有机标志发放28.5亿枚;获得有机认证的面积达到128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0.95%(发达国家5%以上,其中丹麦8%);认证产品价值816亿元人民币,实际销售约300亿元。

宜宾打造白酒产业链整合平台“中国酒仓”

随着“中国酒仓”日前在宜宾的开工建设,“宜宾酒”或许也会以地标产品进入市场。据四川宜宾市副市长、临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学焦介绍,在宜宾的开工建设的“中国酒仓”既是一个无烟经济区,也将是中国白酒产业链创新整合平台。

据介绍,“中国酒仓”从平台搭建、资源整合、金融创新等方面将与临港开发区产业发展相结合,着力打造白酒产业综合服务基地、中国白酒产业金融示范项目,加快推动宜宾酒业生产发展集群化、品牌化,共同促进酒企、金融机构创新升级和临港开发区产业发展。

建成后的“中国酒仓”将通过平台优势和实体优势,以标准化仓单的运作为切入点,建立平台交易酒体系,创新实现酒业资源资本化、酒业资产资本化、酒业知识产权资本化、酒业未来价值资本化的全新产业金融道路。“中国酒仓”将创新整合宜宾酒类资源,推动白酒产业生态圈价值重塑,将宜宾打造成为全球白酒金融示范中心。

“中国酒仓”的建成将促成白酒行业从原料、生产、包装、质检、销售、融资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加速宜宾白酒产业集群化进程和生产服务基地集聚效应的形成,驱动酿酒工业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宜宾白酒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西湖龙井有了“欧盟通行证”

日前,“中欧互认互保”西湖龙井茶(龙井茶西湖产区)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化运用试点正式启动。在试点启动仪式上,试点企业展示了新设计的“欧盟原产地保护”标识和新的西湖龙井茶叶包装。这意味着,今后西湖龙井茶有了“欧盟通行证”。据介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作为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区,是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所在地。目前景区有42家企业的42个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使用龙井茶(西湖产区)地理标志。景区市场监管分局自今年3月开始在辖区茶叶企业中开展“中欧互认互保”相关工作,推动品牌发展。

2015 年全球啤酒产量下滑 日本产量位列第七

日本麒麟集团旗下的麒麟啤酒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啤酒总产量为1亿8864万千升,较上年减少1.1%,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在消费量较多的美国和英国爱喝啤酒的人们逐渐远离啤酒。此外,主要啤酒生产国中国和美国的产量出现下滑。

麒麟公司对全球171个国家啤酒行业协会等进行调查,并推算了产量。中国2015年啤酒产量4229万千升,同比减少4.3%,连续14年排名首位。排名第二的美国产量下滑1.4%至2228万千升。巴西啤酒产量1385万千升紧随其后。日本啤酒产量546万千升,与上年一样位列第七。从各地区来看,亚洲以6381万千升连续7年排名第一,其后依次为欧洲(5170万千升)、中南美(3141万千升)、北美(2418万千升)和非洲(1419万千升)。

法媒:中国乳业消费将供不应求成全球奶农救命希望

法媒称,乳业危机不仅限于法国,全球生产商都为价格下跌所累。降价的原因在于产量不断增长(尤其是生产配额政策结束后的欧洲),而两大主要市场却出现萎缩:俄罗斯关闭市场,乳制品购买量最大的国家中国需求暴跌。但中国最近恢复了进口节奏,让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报道称,世界乳制品产量增长之际,俄罗斯关闭市场已有两年,中国奶粉购买量大幅下降。欧洲丧失了两大主要市场,又随着配额政策结束大力增产,除了囤积乳制品之外别无他法。7月末,冷藏库中已存储了35万吨。这个数字虽然似乎比起欧盟每年的出口量1700万吨根本不算高,却要用数月才能卖掉。

在今年前5个月里,中国在新西兰和欧盟的购买量分别增加了20%和9%,但由于供给量颇丰所以现阶段并未对价格造成影响。皮埃尔·贝戈克认为:“还要再等几个月价格才能恢复一定程度的坚挺。”一份“现实”的预期指出,到2020年中国的液态乳产量或可增加10%,达4270万吨。这一增长速度将明显慢于消耗量:消耗量或将增长15%,达4500万吨。如果这些预期准确,就意味着中国的进口需求量将从2016年的38万吨增至2020年的230万吨。

俄罗斯农产品拓展中国市场

俄罗斯农业部近日宣布,去年7月到今年6月,俄粮食出口达3390万吨,其中,小麦出口量达2460万吨,超过加拿大和美国,首次成为小麦的最大出口国。自遭受欧美制裁以来,俄罗斯大力发展农业,在努力提高农产品自给率的同时积极扩大出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俄罗斯企业通过在北京开设代表处、利用中国电商平台等方式开拓中国市场,这成为俄罗斯农业出口的新亮点。

除粮食外,俄罗斯各地正千方百计地向中国推销奶制品、肉制品、食用油、蜂蜜等农产品。“中国发达的电子商务也为俄罗斯优质农产品提供了空间,滨海边疆区一家食品厂的冰激凌成功地登陆中国淘宝和微商平台,对其他企业很有启发作用。”滨海边疆区农业部长表示。

猜你喜欢

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神奇的自热食品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有些塑料袋不能装食品
你也来尝尝太空食品
危险食品
美味食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