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眼全球中国乳业涅 待重生

2016-12-20

中国食品工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乳粉乳业乳制品

放眼全球中国乳业涅 待重生

编者按:近日,以“携手全球乳业共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二次年会在广州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部门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驻华官员、专家,与国内外企业家代表共同探讨全球乳业发展趋势,解读乳制品政策变化,讨论乳制品结构调整方向,分享乳制品相关技术成果,介绍牧场建设与科学管理经验。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指出,经过2015年的困难时期,我国乳制品行业在今年上半年终于迎来了回暖增长态势,特别是6月增长形势喜人。2017年,乳制品行业应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行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国产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共同努力,拓展市场。

宋昆冈:正视问题 重树信心

2015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在困难的一年中度过。由于国内消费拉动乏力,进口产品大幅度增加,乳制品生产维持较低水平的增长,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现象。特别是由于奶牛养殖业的盲目发展,导致了原料奶产能过剩,一些地方出现卖奶难,乳品企业和奶牛饲养业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一、2016年度行业总体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乳制品生产情况。

2015年,乳制品生产处于缓慢增长,部分产品处于下降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1~12月,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638家,主营业务收入3328.5亿元,同比增长1.66%,利税总额完成363.7亿元,同比增长10.51%,其中利润总额241.7亿元,同比增长7.68%,销售收入利润率为7.3%。乳制品产量2782.5万吨,同比增长4.60%,其中液体乳产量2521.0万吨,同比增长4.72%,乳粉产量142.0万吨,同比增长-4.50%。

2015年,销售收入下降的省区共计8个,而上年同期仅有5个。销售收入前四位的是:内蒙古633.6亿元,同比增长0.49%,占全国销售总收入的19.0%;黑龙江省379.2亿元,同比增长1.31%,占11.4%;山东省305.3亿元,同比增长0.35%,占9.2%;河北省288.4亿元,同比增长10.77%,占8.7%。四省区的销售收入占到全国的48.3%。

乳制品产量扭转了上年同期负增长的局面,有了小幅增长。虽然乳粉产量同比增长仍是负数,但比上年的同期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2015年12月底,库存产成品总额88.2亿元,同比增长-6.61%。库存产成品应为乳粉类产品,估计约25万吨左右。库存产成品货值下降,并不意味着销售形势的好转,而是因为产量下降的原因。2015年,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8.80亿元,同比增长-0.64%。行业亏损额与利润总额的比为1∶12.9。亏损企业亏损额与上年有较大幅度降低,但上年同期的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79.36%,这就意味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仍然不好。

2016年上半年,乳制品生产出现了回暖增长态势,特别是6月份增长趋势喜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1—6月全国623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乳制品产量1466.3万吨,同比增长11.16%,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20.15%。累计乳制品产量中,液体乳1341.5万吨,同比增长12.58%,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21.4%;乳粉累计产量65.2万吨,同比增长5.31%,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8.79%。重点产区,内蒙古同比增长14.22%,黑龙江省基本持平,河北省下降1.28%,山东省下降2.42%,陕西省下降10%。

201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667.5亿元,同比增长5.40%;利润总额135.3亿元,同比增长15.80%;库存产成品79.8亿元,同比下降14.28%,比2015年底88.2亿元,减少了8.4亿元。

(二)乳制品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巨大。

2015年,虽然进口乳制品的数量、货值较上年有明显下降,但仍然对国内市场形成巨大冲击。据海关统计数据,2015年1~12月,乳制品进口数量和货值分别达到191.9万吨和61.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49%和-28.00%。其中,乳粉进口数量为54.7万吨,货值达15.0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73%和-66.04%;液体乳进口46.00万吨,同比增长43.54%;婴幼儿乳粉进口量18.00万吨,同比增长46.20%;乳清粉进口量43.58万吨,货值5.2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7%和-33.38%,乳清粉的主要用途是生产婴幼儿乳粉,进口量增加标志着婴幼儿乳粉产量增长,估计国内婴幼儿乳粉产量在70万吨左右。2015年进口液体乳、固体乳制品(不含乳清粉)共154.6万吨,折合原料奶约800万吨,占国内原料奶产量的22%。

在进口大幅增长的同时,乳制品出口仍在大幅减少。2015年1~12月,共出口乳制品3.55万吨,货值643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36%和-30.12%。其中,液体乳出口2.4万吨,同比增长-4.46%;乳粉出口0.5万吨,同比增长-65.95%。

2016年上半年,乳制品进口122.6万吨,货值3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49%和11.26%,仍保持了较高增长率。其中,液体乳进口31.5万吨,同比增长77.31%;乳粉进口40.8万吨,同比增长18.57%;乳清粉进口23.2万吨,同比增长16.10%;婴幼儿乳粉进口9.6万吨,同比增长25.42%。

(三)奶源情况。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部分地方奶源过剩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在一些地方发生卖奶难,不少企业因原料奶过剩而不得不喷成粉积压在库里,有奶牛饲养场因牛奶卖不出去而不得不委托加工成奶粉。比如,有一家奶牛饲养企业,每天有多达400吨的奶无法消化,占其奶产量的13%,不得不委托喷粉,有的液体乳生产企业积压奶粉多达上万吨。原料奶产能过剩情况,受到主管部门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除了消费市场动力不足、乳制品生产增幅回落外,另一主要的原因是近几年来奶牛养殖盲目发展所造成的原奶产能过剩。近十几年来,我国原料奶生产、乳制品加工、市场销售一直处于一个微弱平衡状态,一旦遇到负面消息的影响、概念炒作或者是遇到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进口量突增的情况,市场销售就会下降,倒奶杀牛现象就会发生。过后,便会紧接着出现原料奶供应紧张的状况。如此反复已有几次,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到达顶点,大量杀牛倒奶,情况十分严重,国家出台收储政策、给企业贷款贴息。2011年后,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乳制品消费基本达到正常状态,奶源紧张的矛盾便开始显现,各地奶牛养殖热情高涨,于是投入大量资金进口奶牛,兴建奶牛场。

从2011年到2015年的5年间,我国从国外进口奶牛共计69.46万头,形成年产奶能力600多万吨,占全国产奶总量的15%以上。而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共进口奶牛41.66万头。近5年进口量是前10年的1.67倍。国内投资兴建奶牛场的热情高涨,超大型规模奶牛场纷纷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收集到的媒体报道信息,共有签约、开工、投产项目16个,其中万头以上牧场11个,总饲养规模26.8万头,总投资近120亿元。

大力发展奶牛养殖,饲草饲料资源不能满足,又从国外大量进口饲草。2012年至2015年4年间,共进口干苜蓿草、燕麦草362.5万吨。而2008年至2011年4年间共进口干苜蓿草、燕麦草仅61.0万吨。近4年是前4年进口总量的近6倍。

进口牛、进口草、进口料,但饲养水平跟不上,导致产量低、成本高。比如:根据IFCN(国际奶业经济学会)的数据,2015年全球全年原奶平均价格为1.85元人民币/千克,美国2.37元人民币/千克,新西兰1.65元人民币/千克,欧盟2.14元人民币/千克。我国10个主产区平均原奶价4.05元人民币/千克。2016年5月,全球全年平均价格为1.44元人民币/千克,我国10个主产区平均原奶价3.46元人民币/千克。在当今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低的情况下,国产乳制品失去了竞争优势,进口产品大量增加,更加重了杀牛倒奶现象。

这一切现象都反映了“原料奶产能过剩”的严酷现实。

(四)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

1 、国家监督抽检情况。

根据收集到的国家食药总局公布的国家监督抽检结果:

2015年,乳制品监督抽检共计9350批次,不合格44批次,合格率99.5%。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1540批次,不合格样品60批次,合格率为96.1%。其中,标签标识不合格44批次,质量指标不合格16批次,除去标签不合格批次,合格率为99.0%。16个质量不合格批次中,宏量营养素不合格5个;污染物不合格2个;微生物菌落总数不合格1个;微量成分不合格9个,占60%。发生不合格的原因分析:责任事故,如硝酸盐超标;原料及工艺控制,如反式脂肪酸、亚油酸、微量成分。特别是微量成分不合格多发生在同一品牌的不同批次。

2015年,婴幼儿配方乳粉因标签标识不合格占到了70%以上,这是不应发生的错误。这是管理问题,也是容易解决的问题。标签中营养指标的设计不能靠拍脑袋,要根据配方中各种营养成分准确含量和包装标签标准、营养标签标准来科学设计。

2016年上半年,国家监督抽检乳制品14249批次,不合格41批次,合格率99.7%。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1538批次,不合格产品22个批次,合格率98.6%。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安全风险的11批次;不符合产品包装标签明示值、不存在安全风险的11批次。如果除去标签不合格,抽检合格率为99.3%。产品质量不合格原因:微生物7批次,其中6个是坂崎肠杆菌;矿物质3个批次;维生素1个批次。在不合格产品中,有1个企业发生4个批次,2个企业发生3个批次。

2 、主流品牌婴幼儿乳粉月月抽检情况。

2015年,主流品牌婴幼儿乳粉月月抽检取得了好成绩。对27个主流品牌连续11个月抽检,共抽检293批次产品。检验项目共30项。包括:理化指标7项;污染物限量指标5项;真菌毒素、微生物指标6项;微量成分指标11项;风险监测指标:苯甲酸1项。

抽检结果,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也均符合各自产品标签的明示要求。抽检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上主流品牌婴幼儿乳粉的质量安全、稳定、可靠。但从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要求来分析,一些产品仍存在着美中不足,如个别指标实测值接近了标准值的上下限值,与检测值曲线偏离较大,存在不合格风险。这些指标包括:宏量成分、微量成分、污染物限量值等。

2016年,主流品牌月月抽检共抽检产品25个品牌,检验指标包括:矿物质、维生素、污染物、微生物、风险物质等24项,具体指标每月进行调换。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要求,质量稳定向好。但是,个别产品的某些指标偏低或偏高,接近标准的上下线。每个月的检测结果,都要组织专家认真进行分析,对企业提升质量发挥了指导作用。

3 、国家监管部门对部分企业的“质量审计”情况。

2015年三季度,国家食药总局组织专家,对专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六家企业进行食品安全审计,发现了许多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不能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有的严重不符合生产许可条件。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3、不合格产品原因分析不准确,排查不彻底,召回制度不完善,召回不彻底,没有排查不合格产品是否波及其他批次的产品。4、检验能力不足,或严重不足,检验人员技术水平低。5、生产、销售记录不完整,存在伪造记录现象。

2016年上半年,国家食药总局和地方局公布了对5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质量审计”情况。发现的问题有:设施设备管理、基粉进货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存在缺陷;部分生产场所、设备设施未能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检验能力不足,检验记录不完整,管理技术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物料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不落实,不合格产品记录不完善。

二、2017年度行业工作思路

(一)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加、消协调发展,化解“原奶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风险。

奶农是我们风雨同舟的伙伴,是加工业的基础,丢了伙伴失了基础,事业就一定不会成功。我们要与伙伴共渡难关。在当前“原奶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乳品加工企业应发挥化解风险的主力作用。要按照合同足额收购原奶,不压级压价,不“有理由”拒收,宁可把产品压倒企业仓库里,绝不让奶农把奶倒到地沟里,宁可自己损失,不让奶农杀牛。同时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协调产、加、消的共同发展,寻找平衡发展的规律。建议有关部门:

1 、坚决制止奶牛养殖业盲目发展,所有在建、拟建奶牛养殖场项目,必须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确切的销售数量,否则应停止建设。

2 、严格控制奶牛进口数量。

3 、乳企与奶农签订的合同应是长期的,与奶农的合作应是永久的,双方都应避免短期行为。

4 、尽快建立乳业风险保护政策。这是保障乳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这在乳业发达的国家已有现成经验,我国可以借鉴。鉴于我国幅员辽阔,乳业发展不平衡,产区与销区严重分离的现状,统一建立保护政策难度大,可分区制定。目前可率先从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重点产区做起。

(二)提升奶牛养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产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

原料奶价格高是造成国产乳制品市场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家不可能通过关税措施或非关税措施来保护弱势产业。增强国产乳制品市场竞争力,首先要从降低奶价做起。要大力发展规模饲养,采用和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提升奶牛养殖水平,提高奶牛单产,降低成本,降低奶价。这是增强国产乳制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乳品企业要大力帮助配合奶农逐步做好此项工作。

(三)倡导产业纵向联合,提升行业抗风险的能力。

奶牛养殖业是乳制品工业的基础,是产业链上的利益共同体,两个部分共同繁荣才会带来产业的发展。所以,要积极发展产业链的纵向联合,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场结成紧密的经济联合体。同时乳制品企业还要拓展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网店销售,送产品到家服务,降低销售费用,以整个产业链的优势支撑行业发展,共同抗御风险。

(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某些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结构调整首先是在品种上避开竞争,当前要加快乳粉结构调整。重点发展:

1 、供消费者直接食用的全乳粉(全脂乳粉);2、功能乳粉。比如添加:低(多)聚糖;乳铁蛋白;花生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成分;3、低乳糖乳粉;4、嗜好型的风味乳粉;5、“浓缩乳”。

(五)继续抓好产品质量安全。

2016年度,乳制品及婴幼儿乳粉质量稳定向好,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是永恒主题。提升质量水平应向深层次问题拓展,建设风险监控体系和制度。比如,产品除了符合国家标准之外,要重点对风险物质进行监测,包括原料、辅料、包材、工艺、设备、水源、空气、环境等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摸清风险因素的现状和暴露渠道,总结出防控措施,提升产品的风险安全水平。

要提升管理水平,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分析总结近年来发生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没能认真、准确、完整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微量成分不达标,是配料称量不准造成的,按照规定应复核环节,但有的企业执行不严,没有了复核,出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以致造成严重后果。又比如,按照对微生物监控制度的规定,要对清洁区的供风设施、墙壁、天花板、地板等定期消毒杀菌,但有的企业执行不严格、不完整,导致坂崎肠杆菌超标。有的企业对原料、成品的检验不按规定执行,没能阻止问题原料进厂、没能把不合格产品拦住。监管部门对一些大企业的质量审计,发现了不少制度执行方面的问题,必须不折不扣的整改,堵塞漏洞。建议各企业都要设置“质量审计”机构,对生产环节执行规章制度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认真、完整、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

建议各企业对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定期进行合规性评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完善,保证生产许可条件处于完好状态。

(六)放弃争论,共渡难关。

近年来,每次发生倒奶杀牛现象,都会伴随一场激烈的争论和炒作。今年的争论仍然是把矛头指向了灭菌乳,什么灭菌乳不如巴氏奶新鲜,六成以上灭菌乳是奶粉兑水冲的,把灭菌乳说成是还原奶的代名词,夸大复原乳问题。这样的争论和炒作,既无科学依据,又不符合实际情况。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误解和不信任,不仅对灭菌乳,对所有乳制品的销售,都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市场萎缩,不仅解决不了倒奶问题,而且会导致更大范围的杀牛倒奶。这场争论没有赢家。试想,如果灭菌乳倒了台,或者是灭菌乳生产销售量下降1/3,将会给中国奶牛养殖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国人还能有奶喝吗!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高延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 高延敏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就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乳品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生产业,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在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期间我们各个部门也做了相当的工作,比如说工信部对乳粉的重组,质量的追溯等等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这些方面为我们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一些基础,最重要的还是行业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和相当的水平。近三年来我们国内乳制品产量为2700万吨左右,即使是增和减变化都在5%以内,总体来说市场消费量和需求量或者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变化是不大的,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高司长说,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还是原料价格高于国际,这是核心问题,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因为价格高于国际,所以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成本可能就要高于国外同样的企业,这样我们乳制品的市场价格相对来说高一些。所以进口乳制品企业就有了一定的利润空间。面临竞争,国内乳制品企业又不得不降价,搞促销,这样的话也出现了原料奶农的收购价下降,还有奶农收入下降,企业营业收入也在下降,最终乳制品销售量下降,库存增加。

高延敏司长说,近几年来企业、奶农又进入了困难时期。面临这样的现状,他建议行业能够深入探讨九个问题:第一,如何促进消费需求量不断提高?第二,行业要考虑调整原料结构;第三,应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第四,降低国内原料奶的价格;第五,适当减少进口量,否则的话到一定程度矛盾越来越大,会造成其他的问题;第六,要增加乳制品的品种。第七,稳定并提升乳制品品质;第八,希望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忠诚度。第九,希望各方面以及新闻媒体朋友加大对乳制品正面宣传的力度,对乳制品这些年在质量、管理、装备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让消费者有更多的了解。

高司长说,这些年乳制品行业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需要我们继续保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乳制品营养和质量安全的需求。希望全行业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积极行动起来,为促进我国乳制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靖:中国乳品的安全经得起考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一司司长 张靖

张靖司长说,乳制品行业作为食品行业中监管最严的行业,承载着引导食品工业突破食品安全风险问题的先锋责任,引导着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监管的方向。汪洋副总理在今年食品安全宣传讲话中强调,近些年来通过全社会和各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乳制品质量安全保持了一个稳定向好的态势。我们婴幼儿乳粉,配方乳粉实行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最严格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质量有保障,安全信得过,对中国的奶业,对中国的奶粉我们应当有足够的信心。张司长还说,这些年来,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发展更加健康规范,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张靖司长认为,目前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形势还不容乐观,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因素还客观存在,从奶源生产到销售,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管理不到位,市场不规范,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冲击等等问题,做好质量安全工作需要所有的企业共同切实负起主体责任,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为此,他提出四点要求,第一,要加强企业管理,严格生产规范。第二,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管控。第三,要认真对待监督检查。第四,要做好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工作。

新形势下中国乳业的突围之路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张剑秋

过去一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消费需求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乳业乃至全球乳业都呈现了供给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趋势。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携手全球乳业共发展”,这是对当前乳业发展形势的真实写照。在全球乳业格局中,中国乳业正在深度融入世界,国际乳业也在深化布局中国,彼此交融互鉴,相互影响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从中国乳业基本面看,一方面,国家经济的下行压力以及消费增速放缓的趋势还在持续;另一方面,受新型城镇化、开放“二孩”等政策影响,乳制品供给整体保持放量。这些国内外综合因素导致了整个行业竞争更为激烈,给中国乳业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发展局面。面对乳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伊利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中国乳业在经济下行、消费不畅新形势下的突围之路应该把握“练好内功”、“做好布局”和“建好环境”三项重点工作:

第一,企业要扎实打牢奶源、创新和品质的基本功

第二,行业要积极推动“去产能去库存 降成本 补短板”等举措:提高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加大宣传力度,拉动内需,降低库存,扩大市场;降低产业链融资成本,拓展企业经营发展空间;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实现与国际乳业的无缝对接。

第三,要共同营造良好和谐的乳业发展环境。要强化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倡导良性竞争;

要善于从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强化与产业链伙伴的合作。

携手全球乳业共发展,讲的是世界的融合,道的是中国的理念——只有大家精诚合作,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国际化+数字化”驱动:中国乳业的全球化品牌建设

蒙牛乳业集团副总裁 翟嵋

这几年中国乳业的发展是世界乳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的乳业发展是非常快,基本上跳跃经历三个阶段,从早期常温奶大量需求,到产品多样化,产品细分需求,再到现在对产品高品质的需求。根据一项对中国消费品乳品市场的分析,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乳制品在中国消费者印象当中非常健康,非常积极,他具有营养健康性、营养功能性,而且中国消费者恰恰特别乐于尝试新的事物,其中很重要一点也引起我们的关注:乳品消费的全球化在中国是个大趋势,在中国超市几乎可以看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乳制品,消费者面临更多的选择。

在这种世界纷争的格局上,中国品牌如何来打造自己的品牌?我认为要始终不变的以消费者为中心,打造创新引领的百年营养健康食品公司,追求的是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国际化和数字化的双驱动是成功的保证,通过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和信任度;通过技术的手段,数据的管理提升整个生产过程严密性和严谨性,并且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接。

共同推动中国乳业健康发展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朱航明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乳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仍然坚信机遇与挑战并行,发展机遇在于:中国经济的宏观基本面有亮点,全球乳品市场的前景乐观,而中国乳品市场正处在一个结构转型期。重要的是,中国乳业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人均牛奶消费30公斤左右,仍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5公斤,更低于发达国家200公斤。2016年上半年,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15.76万吨,同比上升32.5%,其中酸奶增长219%,白奶增长77%,婴儿奶粉增长了26.1%,炼乳增长了77.5%,奶油增长了34.8%,奶酪增长了24.3%。这些数字远高于国内行业增长率,这充分说明国内市场仍有非常大的需求,但是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该做到:

一、瞄准需求 持续创新: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改革,顺应消费结构调整升级;要树立“创新就是本地化过程”的意识,国外产品的本土化也是一种创新,必须要敢于投入,积极寻找适合中国市场的资源;要不断加强全方位的创新,力求个性化、时尚化、新颖化。

二、专注品质,勇于担当:通过打造从牧场到终端的全产业链,为消费者全程把关,从而确保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始终如一;接受社会监管,完善自我,是构建与消费者、媒体和谐的社会关系;坦诚应对,狠抓食品安全。

三、开放包容,行业共赢:本着“诚信经营、合作共赢”的原则,推进上下游各产业间及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协同发展,建立良好的商业生态圈;发展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尽可能实现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在整个经济下行、市场疲软的大背景下,乳品企业只有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实现国内资源与乳业的有效对接抱团取暖,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中小乳企在低迷中的应对与作为

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席刚

世界经济变幻、全球乳业低迷之下,中国乳业进入了产量增速均减缓的特殊时期,面临进口乳品全面竞争和乳品消费升级的挑战,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区域城市型中小乳企的三个痛点被聚焦放大。区域型中小乳企普遍面临资金短缺、人才短缺、资源短缺的现状。

试图打破壁垒的创新之殇不该是落后的理由,而是变革创新的觉醒。席刚认为,最好的商业模式,一定诞生在竞争最激烈的时代。最惨烈的竞争和变化,会激发商业模式的持续迭代与自我修正。市场激烈的竞争必然隐藏着大机会,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各种逆转随时都会发生。“唯有坚持品牌差异化,以创新为动力,把产品做到极致,才是中小型乳企夹缝中求生存的唯一出路。”

席刚认为,区域型中小乳企更应着力于战略聚焦,依托城市型乳业特点,把长板做得更长,形成差异化才更有价值。席刚建议,区域型中小乳企产品创新,要“打好‘新’、‘鲜’、‘快’三张牌”,充分挖掘,形成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创新为动力,坚持品牌差异化,速度制胜,才是中小型乳企夹缝中求生存的唯一出路。

席刚强调:“创新并不是市场营销人员所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定义的。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是取得成功创新的先决条件。”

猜你喜欢

乳粉乳业乳制品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乳粉叶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新疆伊犁马乳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产品创新为乳业增添新活力
乳业两巨头缠斗中共进“500亿俱乐部”
乳粉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食药监局:禁止婴幼儿配方乳粉贴牌、分装生产